基本介紹
- 導演:蔡尚君
- 編劇:顧小白、蔡尚君、馮睿
- 主演:姚安濂、呂玉來、黃璐、石俊輝
- 製片人:李旭東
- 出品公司:萬基文化、浩業投資、吾盛興咨
- 中文名:紅色康拜因
- 外文名:The Red Awn
- 類型:劇情、親情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日期:2006年9月-2006年11月
- 拍攝地點:甘肅、山西
- 片長:100 分鐘
- 上映時間:2007年10月6日釜山國際電影節首映、2007年12月8日中國大陸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1281955
- 主要獎項: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獎
- 線上播放平台:1905電影網
- 出品時間:2007年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一個消失了5年的男人,突然出現在了家門口;一個被放逐了5年的兒子,突然面對闖入的父親。兒子對父親充滿仇恨,甚至想親手殺了父親。在他們彼此的內心深處,都埋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無奈的生存卻又把他們生拽到了一起,他們一同開著紅色康拜因上路了,穿州過省,去賺取微薄的生計。父親有心去化解兒子那深埋已久的恨意,卻不知如何去做;他試圖找回父親的尊嚴,卻更加深兒子對他的敵意。兩個男人在原本就艱辛的苦旅中更加不共戴天。在路上,一個回鄉的女孩兒讓兒子生命中第一次的懵懂情愫萌發了,他的這次青春衝動,卻又被父親蠻橫地生生掐滅。父子倆只能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彼此間的宿怨,他們卻又被命運綁在一起,不得不生死與共,遠去的真情隨之一點點死灰復燃,他們內心的隱秘世界也都一點點顯現出來。
父親漸漸老了,他選擇用極其屈辱的方式來謀生。兒子變得強大了,他像當年出走的父親那樣,去跟外面的世界硬碰硬。一路上,他們遇到形形色色的麥客、流浪者、土地的最後守護者們,從土生土長的他們、尤其是一個被政府解救的被拐賣的貴州女人身上,父親尋回了面對自我的勇氣,在兒子即將重新接受他的時候,他卻又奔向了另一個村莊的不知來歷的女人,而他的前妻、兒子的慈母,在一年前正是在對父親的絕望期盼中承受不了身心創痛,以自殺的方式徹底解脫。父親的這個舉動再次深深傷及兒子的隱密傷痛,兒子再次對父親感到絕望。於是,他選擇比父親更現實地面對這個世界,比父親更絕情地對待父親。但這段紅色康拜因之路,無論如何都已在他的生命和未來烙下了不滅的印跡。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道具 | 美術設計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燈光 | 錄音 | 劇務 | 場記 | 布景師 |
---|---|---|---|---|---|---|---|---|---|---|---|---|---|---|---|---|---|---|
王秀玲 | 李旭東 | 王順生、陳偉東 | 蔡尚君 | 趙青、李海琦 | 顧小白、蔡尚君、馮睿 | 李承禹、陳皓 | 董衛 | 周影 | 趙宇 | 張大軍 | 陶紅 | 鄭穩 | 趙慶、林立柱 | 徐建平 | 夏昕 | 徐向東、紀成 | 張路路 | 吳員飛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該片的主要劇情集中在父與子身上,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 姚安濂最初接到劇本時擔心自己沒有農村生活的經驗,於是推掉了父親這個角色。然而導演蔡尚君堅決認定姚安濂就是最佳人選。最終姚安濂被蔡尚君的誠意打動,決定拍攝該片。
- 接戲之初姚安濂還在拍攝另外一部片,因無法深入該片的外景地體驗生活,於是他在進劇第二天便直接開始了拍攝。
- 姚安濂拍攝該片前便開始仔細研究劇本,並且留起了鬍鬚,努力在外形上向人物靠攏。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2007年 | 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 新浪潮獎 | 蔡尚君 | 提名 |
國際影評人大獎 | 《紅色康拜因》 | 獲獎 | ||
2007年 | 第48屆塞薩洛尼基電影節 | 最佳影片金亞歷山大獎 | 《紅色康拜因》 | 獲獎 |
2007年 | 第7屆摩洛哥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星獎 | 《紅色康拜因》 | 入圍 |
2008年 | 第2屆亞太電影大獎 | 最佳影片 | 《紅色康拜因》 | 提名 |
評審團大獎 | 《紅色康拜因》 | 獲獎 | ||
2008年 | 第1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最佳導演處女作 | 蔡尚君 | 提名 |
製作發行
前期宣傳
2006年11月3日,該片主創人員做客新浪聊天,與觀眾分享影片的幕後故事;12月2日,片方在北京大學舉辦了交流會。2007年10月6日,片方在韓國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上舉辦了首映式;10月8日,片方在韓國舉辦了記者見面會,並發布了第三款國際海報;11月25日,片方在希臘舉辦了首映觀摩會;12月5日,片方在北京舉辦了首映式;12月8日,片方在第二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觀摩周上舉辦了觀眾見面會。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
韓國 | 2007年10月6日(釜山國際電影節) |
希臘 | 2007年11月(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中國大陸 | 2007年12月8日 |
中國大陸 | 2008年1月18日(DVD) |
中國北京 | 2008年4月18日(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
美國 | 2008年5月23日(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
澳大利亞 | 2008年7月27日(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08年10月17日(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
影片評價
該片有著足以長留觀眾腦海的詩意鏡頭。片中父親與兒子的鬥爭殘酷卻又極度隱忍,頗值一看。且鏡頭語言優秀專業,很具意境地展現了甘肅的夏日麥收情景(《綜藝》評)。
該片就像一個內斂的人性寓言,或者穿透靈魂的聖經故事,但在結構和主題上,該片並不算是風格迥異的電影,它更多的是展示了優秀的劇本、動人的人物和成熟的導演功底(《好萊塢報導》評)。
該片中父子間衝突的原因一直沒有被更多地揭示,僅僅以三言兩語的方式呈現,但是最後悲劇的延伸在兩個注定要分開的命運之間默契的認同下而爆發,從共同負擔的無望中萌生了對別樣生活的希望,可不管怎樣,都不可能在不幸中找到幸福(法國作家、影評人Henri-Pierre Juedy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