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江蘇省鎮江市甘露寺)

甘露寺(江蘇省鎮江市甘露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甘露寺,位於江蘇省鎮江市長江之濱的北固山,甘露寺始建於東吳,因建立於東吳甘露元年(265年),故名。

甘露寺,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北固山,遙想三國崢嶸歷史,渴望一展自身才華,即景抒情,壯懷激烈,留下許多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露寺
  • 地址: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北固山風景區內
  • 修建時間:公元256年
  • 開放時間:8:00-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地理位置,相關典故,民間傳說,布局結構,周邊勝景,石碑紀念,文化意義,

地理位置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後峰的頂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說。

相關典故

三國演義》第54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赤壁大戰後,劉備東吳的荊州不還,周瑜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為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京口聯姻招親,趁機扣為人質,以討還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京劇“龍鳳呈祥”唱的就是這段故事。
甘露寺
甘露寺
甘露寺招親,弄假成真,劉備得了便宜賣乖,孫權是啞巴吃黃連,二人心照不宣。這一天,二人同游,劉備見水池中有一塊巨石,便拔出配劍,仰天默禱:“我若能返回荊州,成王霸之業,劍下石裂,若死於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石頭應聲開裂。孫權在旁明知故問。“玄德為何劍劈此石?”劉備自然口是心非。孫權也拔出寶劍,向另一塊石頭劈去,劍落石開,孫權這一劍問卜的是什麼,劉備明知故不問。兩人相視,仰天長笑,逐留下了這兩塊裂開的石頭,後人叫它們“試劍石”。
甘露寺,多景樓西側有一石,形狀似羊非羊,腹部鐫有“狠石”二字,據說赤壁之戰前夕,劉備來京口,孫權陪他巡覽鐵瓮城,在後峰的狠石旁,他們遠眺江北,定下了聯合抗曹之盟,山中有一條兩面山崖夾峙,中通一線的小徑,叫溜馬澗。
歷代名人喜登臨北固寄志抒懷,以宋代辛棄疾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最:“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民間傳說

相傳,一日孫權劉備在甘露寺中飲酒,江風浩蕩,劉備見江面上的一隻小船,在波濤中行駛自如,不禁讚嘆到“南人善舟,北人善騎,信有之也。”孫權聞言不悅,對劉備說道“誰言南人不善騎”言罷,命左右牽馬,孫權離座,飛身上馬,沿溜馬澗向山下馳騁而去,劉備見狀,也不甘落後,飛身打馬朝孫權追去,這條岩間小道,因孫劉賽馬逞強的故事而得名“溜馬澗”。
北固山後峰絕高處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傳劉備西征入川後,孫權詭稱母病,騙得孫尚香回吳,一日,孫夫人聞劉備兵敗,死於軍中,悲痛不已,望西遙哭,投江殉情,後人為紀念孫夫人,亦稱北固亭為“祭江亭”。

布局結構

甘露寺以它的鐵塔聞名於世。甘露寺鐵塔,始建於宋代,九級八面,造型精美。原塔在明代因海嘯傾塌,僅遺存有最下三層。1960年鎮江文管會在修復甘露寺鐵塔時,在塔基三尺半處發現地宮。
甘露寺地宮內放置有一長方形石函,大石函中有小石函式只。從石函中發掘出700多顆佛舍利,其數量之多前所未有。其中最珍貴的,就是一隻石函中以金棺銀槨瘞埋,後來被學者證實的11顆釋迦牟尼佛祖舍利
甘露寺
甘露寺
晚唐詩人羅隱有《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云:“紫髯桑蓋此沉吟,狠石猶存事可尋,汗鼎未安聊把盞,楚了雖美肯同心?”這可證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孫劉聯合抗曹的故事就已廣為流傳了。公元1205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了千古絕唱。“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周邊勝景

南山是招隱山黃鶴山夾山、九華山等諸山的統稱,面積約18平方公里(約18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3%,有樹木60餘種,飛禽70多類。
南山風景名勝區距市中心2.5公里,由招隱景區、竹林景區、鶴林景區和文苑組成。這裡山巒起伏,綠樹蔥蘢,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既是國家森林公園,也是著名的省級風景區。米芾稱之為“城市山林”。
自南朝以來,倍受歷代文人歡迎:編著《昭明文選》的梁代昭明太子蕭統,《文心雕龍》作者劉勰,著名藝術家戴顒,大詩人蘇東坡,創立“米氏雲山”畫派的米芾和米友仁父子都曾先後在此著述和流連。南朝宋的開國之君劉裕年輕時也常在此砍柴打魚販賣草鞋。這裡無疑是一塊風水寶地駱賓王王昌齡康熙乾隆等數百位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均先後留下了謳歌南山的華章。這裡委實是一處怡情悅性的好地方。
甘露寺鐵塔,2013年升級為全國文保單位,位於北固山主峰東南面,始建於唐寶曆元年(825年)衛公李德裕建,為石塔,原名曰“衛公塔”,宋代重鑄為鐵塔。全部以鐵仿木構樓閣式塔鑄制,殘身約高8米。甘露寺塔不僅反映了中國古代冶鐵鑄造技術水平和佛教藝術,也反應傳承著中華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文物及佛教研究價值。

石碑紀念

為紀念在抗戰期間犧牲的烈士,在黨支部和國家的支持下,茅山'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於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紀念碑寬6米,高36米,須彌高3.13米,寓意鎮江市全體共產黨31.3萬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軍第一、二兩個支隊來自南方八省健兒,碑前有317級寬16米台階,每組50級,寓意抗戰勝利50周年;6組寓意6月,最後17級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軍韋崗處女戰勝利的日子。
空心碑體用鋼筋混凝土澆築,碑陰刻有紀念碑文:“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中共中央之命,新四軍東進蘇南敵後,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在陳毅、張鼎丞、譚震林、粟裕等領導下,五萬兄弟踴躍參軍,浴血戰鬥五千餘次,斃傷俘敵四萬多名,七萬將士壯烈捐軀,其勳勞業績,彪炳史冊。值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特立此碑,永誌不忘。”落款為中共鎮江市委員會,鎮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文化意義

甘露寺,始建於唐代,初名潛神庵,簡稱“印宮”。梁代天監年間(503—519)陶弘景曾結廬於此,在“龍池”旁修煉。北宋江寧府奉旨為劉混康修建宮觀,歷時九載於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竣工,賜名為“元符萬寧宮”。山門前現有睹星門,亦稱石牌坊,原是道士們觀星望氣之處。
甘露寺,門之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個填藍正楷大字。過睹星門拾階而上,有靈官殿、碑亭、萬壽台、老子神像、道教文化長廊等勝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