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理察·阿滕伯勒
- 編劇:約翰·布瑞雷
- 主演:本·金斯利
- 製片人:理察·阿滕伯勒
- 出品公司:International Film Investors
- 中文名:甘地傳
- 外文名:Gandhi
- 其他譯名:甘地、聖雄甘地
- 類型:傳記片
- 製片地區:英國、印度
- 拍攝日期:1980年11月 至 1981年5月
- 發行公司: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 片長:188 分鐘
- 上映時間:1982年12月8日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83987
- 主要獎項: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1893年,青年律師甘地年僅24歲,他在英國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訴訟案件,正坐在火車的頭等車廂里,卻因膚色而被驅出。這是甘地有生以來第一次嘗到種族歧視的侮辱。從此,他下定決心投身到為僑居在南非的八十萬印度僑民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中。他在約翰內斯堡設立了一個律師事務所,並深入印度民眾,進行宣傳教育,啟發他們的覺悟。他把妻子兒女從印度接來,表示他要進行長期鬥爭的決心。他在南非進行了大量的工作。1906年,甘地第一次宣傳不合作主義和非暴力思想。他率領印度人向南非當局抗議非法取消了印度人選舉權的提案,舉行了遊行示威,收集印度人的簽名,後又成立了國大黨。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個爭取公民權利的組織。他號召印度人不向南非當局登記和按手印,並組織他的追隨者和南非鐵路工人一起罷工,反對南非當局對鐵路工人的壓迫。有的印度人因為罷工或遊行示威而被逮捕,甘地就把他們的家屬聚集在一起。他把從一些富人和印度國內募集來的錢,為他們建立起一個擁有一千一百畝土地的農莊,讓這些家屬在那裡過著一種簡樸的勞動生活。
他教育那裡的青年努力學習他的學說和從事勞動。他本人在鬥爭中也幾次受到過監禁和毒打。1914年,他回到印度,積極投入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自治的鬥爭。他仍堅持深入民眾宣傳他的不合作主義和非暴力思想。1918年,甘地為了抗議英國紡織廠解僱工人,他又鼓勵工人向工廠主請願,但是要他們態度溫和,像請求父親那樣婉轉而不要觸怒工廠主。甘地的非暴力主義的另一種表現手段是絕食。他為了抗議加爾各答的民眾暴亂和促進印度各教派之間的聯合而幾次絕食。當印度舉國歡欣鼓舞慶祝獨立活動時,甘地卻未出席慶祝活動,而且憂心忡忡。因為他看到了印度國大黨內部之間的矛盾和印度各教派之間的鬥爭有日益加劇之勢。印度獨立後的第四天,甘地即遭暗殺。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甘地 | 本·金斯利 | |
卡斯圖爾巴 | 羅希尼·翰塔伽蒂 | |
戴爾將軍 | 愛德華·福克斯 | |
瑪格麗特 | 坎迪斯·伯根 | |
歐文勳爵 | 約翰·吉爾古德 | |
米拉 | 傑拉丁尼·詹姆斯 | |
Lord Chelmsford | 約翰·米爾斯 | |
Vince Walker | 馬丁·辛 | |
Gen. Jan Christiaan Smuts | 阿索爾·加德 | |
Khan | 阿莫瑞什·普瑞 | |
Collins | 理察·格雷弗斯 | |
Colin | 丹尼爾·戴-劉易斯 | |
Clerk | 柯林·法萊爾 | |
Government advocate | 傑弗里·蔡特 | |
Soldier/train guard | 伯納德·希爾 | |
Judge Broomfield | 特瑞沃·霍華德 | |
Rev. Charlie Andrews | 伊安·查里森 | |
Dr. Herman Kallenbach | Günther Maria Halmer | |
Sardar Valabhhai Patel | Saeed Jaffrey | |
Mohammed Ali Jinnah | Alyque Padamsee | |
Pandit Jawaharlal Nehru | 羅斯漢·塞思 | |
Senior Police Officer Fields | 伊安·邦納 | |
Principal Secretary | 麥可·布萊恩特 | |
Advocate General | John Clements | |
Kinnoch | 奈傑爾·霍桑 | |
G.O.C. | Bernard Hepton | |
Sir George Hodge | Michael Hordern | |
Professor Gokhale | Shreeram Lagoo | |
Nahari | 歐姆·普瑞 | |
Maulana Azad | Virendra Razdan | |
Sir Edward Gait | Richard Vernon | |
Nathuran Godse | Harsh Nayyar | |
Prakash | Prabhakar Patankar | |
Apte | Vijay Kashyap | |
Karkare | Nigam Prakash | |
Manu | Supriya Pathak | |
Abha | Neena Gupta | |
Radio commentator at funeral | Shane Rimmer | |
Lord Louis Mountbatten | Peter Harlowe | |
J.B. Kripalani | Anang Desai | |
South African train porter | Winston Ntshona | |
European passenger | 彼得·卡特賴特 | |
Conductor | Marius Weyers | |
Baker | Richard Mayes | |
Tyeb Mohammed | Alok Nath | |
Singh | Dean Gasper | |
Police sergeant | Ken Hutchison | |
Reporter | Norman Chancer | |
Rich merchant | Gulshan Kapoor | |
Ayah | Charu Bala Chokshi | |
Harilal Gandhi | Raj Chaturvedi | |
Manilal Gandhi | Avpar Jhita | |
Ramdas Gandhi | Anthony Sagger | |
Daniels | 戴維·甘特 | |
Youth | 雷·布迪斯 | |
Youth | Daniel Peacock | |
Colin's mother | Avis Bunnage | |
Sonja Schlesin | Caroline Hutchinson | |
Tyeb Mohammed's friend | Mohan Agashe | |
Man in gallery | Sudhanshu Mishra | |
Miner | Dina Nath | |
Manager of the mine | John Savident | |
Mounted police sergeant | John Patrick | |
Clergyman | Michael Godley | |
Prison officer | Stewart Harwood | |
Prison guard | Stanley McGeagh | |
Young Englishman | Christopher Good | |
Older Englishman | David Markham | |
Young Indian reporter | Jyoti Sarup | |
English reporter | John Naylor | |
American reporter | Wilson George | |
Older Indian reporter | Hansu Mehta | |
Motilal Nehru | Sudarshan Sethi | |
Mrs. Motilal Nehru | Sunila Pradhan | |
Traveller on train roof | Moti Makan | |
Traveller on train roof | Jalal Agha | |
Cavalry troop leader | 魯伯特·弗雷澤 | |
Shukla | Manohar Pitale | |
Nehru's friend | Homi Daruvala | |
Nehru's friend | K.K. Raina | |
Nehru's friend | Vivek Swaroop | |
Nehru's friend | Raja Biswas | |
Subaltern | Dominic Guard | |
Village leader | Rama Kant Jha | |
Villager | Nana Palsikar | |
Villager's wife | Alpna Gupta | |
Policeman | Chandrakant Thakkar | |
Batsman | John Quentin | |
Wicket-keeper | Graham Seed | |
Major | Keith Drinkel | |
Police guard | Bob Babenia | |
Magistrate | Gerald Sim | |
Young man | Sanjeev Puri | |
Secretary | Gareth Forwood | |
Chauffeur | Vijay Crishna | |
Servant | Sankalp Dubey | |
Brigadier | James Cossins | |
Speaker in Jallianwalla Bagh | Gurcharan Singh | |
A.D.C. | John Vine | |
Lord Hunter | Ernest Clark | |
Indian barrister | Habib Tanvir | |
Mahadev Desai | Pankaj Mohan | |
Policeman at Chauri Chaura | Subhash Gupta | |
Policeman at Chauri Chaura | Aadil | |
Marcher at Chauri Chaura | Rajeshwar Nath | |
Marcher at Chauri Chaura | S.S. Thakur | |
Boy with goat | Rahul Gupta | |
Police Superintendant | Barry John | |
Clerk of Court | Brian Oulton | |
Court reporter | James Snell | |
Court reporter | John Boxer | |
Court reporter | Gerard Norman | |
General Edgar | Bernard Horsfall | |
Pyarelal | Pankaj Kapur | |
Sarojini Naidu | Tarla Mehta | |
Subaltern | David Sibley | |
Zia | 達里普·塔西爾 | |
Police officer | Stanley Lebor | |
Ramsay MacDonald | Terrence Hardiman | |
Little girl | Monica Gupta | |
Colonel | Jon Croft | |
Adjutant | William Hoyland | |
American Lt., driver for Bourke-White | 約翰·拉岑貝格 | |
Major at Aga Khan Palace | Jack McKenzie | |
Doctor at Aga Khan Palace | Tom Alter | |
Lady Edwina Mountbatten | Jane Myerson | |
Hindu youth at Ashram | Roop Kumar Razdan | |
Woman refugee | Bani Sharad Joshi | |
Man refugee | Vagish Kumar Singh | |
Abdul Ghaffar Khan | Dilsher Singh | |
Police Commissioner | Sudheer Dalavi | |
Tahib | Tilak Raj | |
Sushila Nayyar | Irpinder Puri | |
Hindu youth in Calcutta street | Pren Kapoor | |
Hindu youth in Calcutta street | Vinay Apte | |
Hindu youth in Calcutta street | Aswani Kumar | |
Hindu youth in Calcutta street | Avinash Dogra | |
Hindu youth in Calcutta street | Shreedhar Joshi | |
Hindu youth in Calcutta street | Suhas Palshikar | |
Nehru's aide | Karkirat Singh | |
Suhrawardy | Shekhar Chatterjee | |
Goondas | Amarjeet | |
Goondas | Pratap Desai | |
Goondas | Bhatawadekar Prakash | |
Goondas | Sunil Shende | |
Goondas | Rovil Sinha | |
Radio Reporter at Funeral | Derek Lyons | |
Brigadier | Richard Leech | |
British officer | Stephen Silverman | |
Lawyer | Gito Santana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布景師 |
---|---|---|---|---|---|---|---|---|---|---|---|
理察·阿滕伯勒 Rani Dubé Suresh Jindal Michael Stanley | 理察·阿滕伯勒 | Bhisham Bhasin Roy Button Steve Lanning Govind Nihalani U.S. Pani M. Shahjehan Kamal Swaroop David Tomblin Peter Waller Julian Wall John Mathew Matthan | 約翰·布瑞雷 | Ronnie Taylor Billy Williams | Ravi Shankar | John Bloom | Susie Figgis | 斯圖爾特·克雷格 | Norman Dorme Ram Yedekar Robert W. Laing | Bhanu Athaiya John Mollo | Michael Seirton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甘地演員:本·金斯利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他率領一群印度人向南非當局抗議非法取消印度人選舉權的提案,舉行了一場遊行示威。他們收集了印度人的簽名,後又成立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個爭取公民權利的組織國大黨。
- 卡斯圖爾巴演員:羅希尼·翰塔伽蒂甘地的妻子。卡斯圖爾巴始終支持著丈夫的決定,並一直陪伴著他。他們把從一些富人和印度國內募集來的錢,為印度同胞們建立起一個擁有一千一百畝土地的農莊,讓這些家屬在那裡過著簡樸的勞動生活。
- 戴爾將軍演員:愛德華·福克斯英國軍隊的軍官。為了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旁遮普阿姆利則市二萬多名印度民眾舉行了抗議集會。他們遭到戴爾將軍率領的英國駐軍一行人的屠殺。數百名印度民眾在這次的抗議集會中喪生,另有千餘人受傷。
- 瑪格麗特演員:坎迪斯·伯根戰事通訊員。瑪格麗特負責著歐洲戰事的報導,她打算採訪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嘗試利用媒體報導製造輿論的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甘地。瑪格麗特虔誠又欽佩地聽著甘地講經布道,她被甘地我犧牲的精神所折服。
- 歐文勳爵演員:約翰·吉爾古德白人官吏。解放運動領導人甘地針對英國對印度鹽業的壟斷和紡織業解僱工人的舉措,他率領印度民眾舉行了示威抗議和罷工。因此,甘地遭到了歐文勳爵等人的威脅,甚至被他們逮捕。歐文勳爵對甘地的行為感到不滿。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電影原聲帶 發行時間:1982年 | 1.《31st January 1948》 2.《South Africa》 3.《Bands Of The Raj》 4.《Discovery Of India》 5.《Villages Of Bihar》 6.《Massacre At Amritsar And The Aftermath》 7.《Intermission》 8.《Raghupati Raghava Raja Ram And Reflections Of Early Days》 9.《Salt》 10.《Partition》 11.《End Of The Fast》 12.《Remember This Always》 13.《For All Mankind》 |
幕後花絮
- 為了籌備該片,導演理察·阿滕伯勒在此期間放棄了扮演四十個角色和執導十二部影片的機會。
- 扮演甘地最初的演員人選是亞利克·基尼斯。
- 為貼近角色的形象和體態,本·金斯利在開拍前就剃了光頭,將皮膚曬得黝黑,並學習了紡紗織布、念經和瑜伽。
- 為了拍攝葬禮的戲份,劇組啟用的民眾演員超過30萬人。
- 為了拍攝片尾絕食的戲份,本·金斯利整整一天沒有進食。
- 本·金斯利出身印度古吉拉特邦,與甘地是同鄉。
獲獎記錄
年份 | 頒獎方 | 獎項名稱 | 獲得者 | 結果 |
---|---|---|---|---|
1983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 | 《甘地傳》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本·金斯利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理察·阿滕伯勒 | 獲獎 | ||
最佳原創劇本 | 《甘地傳》 | 獲獎 | ||
最佳攝影 | 《甘地傳》 | 獲獎 | ||
最佳藝術指導 | 《甘地傳》 | 獲獎 | ||
最佳服裝設計 | 《甘地傳》 | 獲獎 | ||
最佳電影剪輯 | 《甘地傳》 | 獲獎 | ||
最佳音響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化妝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配樂 | 《甘地傳》 | 提名 | ||
第4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電影類最佳導演 | 理察·阿滕伯勒 | 獲獎 | |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本·金斯利 | 獲獎 | ||
電影類最佳編劇 | 約翰·布瑞雷 | 獲獎 | ||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 《甘地傳》 | 獲獎 | ||
電影類最佳男新人 | 本·金斯利 | 獲獎 |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甘地傳》 | 獲獎 | |
最佳男主角 | 本·金斯利 | 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羅希尼·翰塔伽蒂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理察·阿滕伯勒 | 獲獎 | ||
最傑出新人主演 | 本·金斯利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羅斯漢·塞思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愛德華·福克斯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坎迪斯·伯根 | 提名 | ||
最佳劇本 | 約翰·布瑞雷 | 提名 | ||
最佳攝影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藝術指導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服裝設計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電影剪輯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配音 | 《甘地傳》 | 提名 | ||
最佳化妝 | 《甘地傳》 | 提名 | ||
美國導演工會獎 | 最佳電影導演 | 理察·阿滕伯勒 | 獲獎 |
幕後製作
1962年,導演理察·阿滕伯勒讀了甘地的傳記後,就萌生了拍攝一部傳記片的想法。他通過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勳爵的介紹,專程赴印度拜訪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聽取了理察·阿滕伯勒想法,並提供了一些建議。理察·阿滕伯勒決定用質樸的拍攝手法展現甘地的一生。
1980年,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擔任印度總理,該片的拍攝計畫才得以展開。同年,理察·阿滕伯勒讓作家約翰·布瑞雷重新撰寫了該片的劇本。扮演民眾的印度臨時演員分乘一輛輛公共汽車來到拍攝現場,還按照劇情剃短了頭髮。化妝師忙著給扮演總督、土邦主和歐洲人的演員穿戴愛德華七世時代的服飾。為了把一列火車車廂恢復至1890年至1940年間的樣式,導演理察·阿滕伯勒特地用飛機從英國接來一位火車專家前來指導。
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International Film Investors 2. National Fil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India(印度) 3.Indo-British 4.Carolina Bank 5.Goldcrest Films International |
---|---|
發行公司 | 1. LK-TEL(阿根廷) 2.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美國) 3.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美國) 4.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阿根廷) 5. 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美國) 6. CBS Television (美國) 7. Warner-Columbia Film (美國) 8. 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 9. Pioneer Entertainment (美國) 10.Yleisradio (芬蘭) 11. Nelonen(芬蘭) 12.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13.Esselte Video 14. TV3 15.Warner-Columbia Films 16.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17.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Nordic 18.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19.Warner-Columbia Film 20.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 21.Pioneer Entertainment(美國) 22. Egmont Entertainment(芬蘭) |
上映信息
地區 | 上映日期 |
---|---|
印度 | 1982年11月30日 |
英國 | 1982年12月3日 |
美國 | 1982年12月8日 |
挪威 | 1983年1月1日 |
西德 | 1983年2月18日 |
阿根廷 | 1983年3月10日 |
澳大利亞 | 1983年3月16日 |
瑞典 | 1983年3月18日 |
法國 | 1983年3月23日 |
芬蘭 | 1983年3月25日 |
丹麥 | 1983年3月4日 |
匈牙利 | 1984年9月27日 |
冰島 | 1983年9月30日 |
日本 | 1983年 |
荷蘭 | 1983年3月10日 |
葡萄牙 | 1983年3月24日 |
韓國 | 1989年4月8日 |
土耳其 | 1991年7月19日 |
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畫面表現力強、拍攝手法精湛的電影。導演查德·阿滕伯勒對暴徒鏡頭的處理,散發著原始、野蠻的感覺,這些畫面看起來真實自然。影片的主創人員合理運用了每一處鏡頭,不會讓觀眾感到做作。導演查德·阿滕伯勒會利用說明性的對話間歇來填補鏡頭無法充分解釋的空白。他和編劇嘗試捕捉甘地的事跡和他所處的時代的精神,在這方面影片取得了令人欽佩的成功。本·金斯利捕捉到了言語和動作上的細微差別,塑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總之,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電影,所有的鏡頭和場景都是精心布置的。(《綜藝》評)
《甘地傳》所展現的民眾場面,作為一種寄託,將甘地的形象突出在聚焦點上。也正是領袖人物與民眾鬥爭的交相輝映,賦予了影片史詩般的磅礴氣勢。導演非凡的魄力和周全的細節處理,使影片逼真得令人吃驚。人物相對柔韌的性格與火山爆發式的民眾場面所形成的反差,顯示了生活的真實波紋。本·金斯利將甘地從有抱負的青年律師演到步履蹣跚的八旬老人,不僅神貌兼似,而且通過表演形象把甘地終生信仰的自製、戒躁、寬宏、容忍等教義體現無遺。(《國際大獎電影精萃》評)
《甘地傳》著力於反映甘地一生中重要的事件,從中勾勒這位偉人的性格、精神、人生抱負,以及他非凡的人性光芒。影片從甘地遇刺和印度為甘地舉行的盛大葬禮開始倒敘,這一悲劇性的開頭奠定了全片悲愴凝重的風格,同時預示了甘地飽經憂患、歷經坎坷的一生。該片中的幾次大規模遊行場面是影片的重頭戲,集中體現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和英國殖民統治者的兇惡,很多場面拍得非常煽情。影片展現了甘地不屈不饒的鬥爭與和平努力,再現了印度獨立、印巴衝突等重大歷史事件,涉及範圍廣泛、人物眾多,演員表演真實感人。(《第一鏡 80部紀錄電影》評)
《甘地傳》省略了不少波瀾壯闊的大場面,而是通過對話和細節來交代一些重要事件。影片特別對非暴力主義作了大量詳盡細緻的描繪。向觀眾娓娓敘述了甘地生平若干重大事件,影片剪輯巧妙、劇情流暢,縱橫數萬里,是一部氣勢磅礴的電影。(《影視欣賞》、《世界百部經典電影導讀》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