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1982年謝晉執導的電影)

牧馬人(1982年謝晉執導的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牧馬人》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執導的劇情片,由朱時茂、叢珊主演,於1982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講述了許靈均被打成“右派”後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並與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文革結束後,他毅然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

該片於1983年獲得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配角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等獎項。該片觀影人次超過了1.3億,在上映時引發了一場“如何愛國”的全國性討論,被評價為洋溢著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性義理的呼喚。

基本介紹

  • 導演:謝晉
  • 編劇李凖
  • 主演:朱時茂、叢珊
  • 製片人:畢立奎
  • 出品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
  • 中文名:牧馬人
  • 外文名:The Herdsman
  • 類型:劇情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甘肅山丹、北京
  • 片長:99 分鐘
  • 上映時間:1982年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84363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電視劇表現,製作發行,幕後製作,創作背景,創作主旨,原作改編,劇本修改,角色塑造,幕後花絮,音樂原聲,獲獎記錄,影片評價,大眾評分,專業評價,影片影響,

劇情簡介

1980年,旅居美國的華僑企業家許景由在女秘書宋蕉英的陪同下回國旅遊,並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許靈均。經過中國旅行社的幫助,許靈均從西北的敕勒川牧場趕到北京飯店,同父親許景由見面了。
當年,由於封建婚姻,許景由與妻子一直不和,後來丟下妻兒離家出走。在許景由走後的第四天,許靈均的母親就病故了。從此,他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30年過去了,許景由為沒盡父責,深感內疚,他決心把兒子帶回美國,繼承遺產。這時,許靈均想起了賢惠能幹的妻子秀芝和活潑可愛的兒子清清。他們一家人是那么的親熱、和睦,他不忍能離開妻兒去國外。夜晚,許景由向兒子傾吐思念之情,許靈均也向父親傾訴自己的坎坷經歷:
1957年,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那時,他感到孤獨、絕望,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還是活下來了。是大自然純淨了他的思想,是勞動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質樸、善良的牧區人民溫暖了他的心。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在牧場的那些歲月。他解除勞教後,因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帘子擋冷風;董大娘送來了熱騰騰的麵條。十年動亂中,郭𠷨子等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在他們之中,他找到了父親和母親,找到了溫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氣和力量。
“文革”中,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郭𠷨子將她帶到許靈均的小破屋裡。秀芝不嫌許靈均是“右派”,許靈均感激秀芝對他的信任。在牧民們的贊助下,他倆結成了患難夫妻。婚後,秀芝把他破舊的小屋收拾得煥然一新,並養起了雞、鴨、鴿,成了“海陸空”司令。不久後,他們有了兒子清清,這個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歡樂。粉碎“四人幫”後,許靈均錯劃的“右派”得到改正,他重新走上講台,把知識奉獻給牧場的後代。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民歌在祁連山麓迴響,也在身處北京飯店的許靈均的心中迴響。他又想起離別的前夜,妻子的無限信賴和深刻理解,使他激動萬分。他不能離開祖國,這裡有他的親情、他的愛、他的根。
許景由不再勉強兒子跟他走了,他囑託兒子在大陸為他買塊墓地,死後他想葬在祖國。送走了父親,許靈均又踏上了他用汗水浸過的土地,又回到患難與共的親友中間,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邊。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許靈均朱時茂----
李秀芝叢珊----
許景由劉瓊----
郭𠷨子牛犇-----
董寬雷仲謙-----
宋蕉英陳肖依----
王福興虞桂春----
清清方超----
牛鳳英張曉慧----
董大娘蘇政----
海生吳景利-
向福順趙子岳----
董主任宋健----
謝文清奇夢石----
沈淑縝張妙珍----
女教師隨叔君----
女售貨員董露莎----
逃荒姑娘甲田歌----
逃荒姑娘乙尤麗玲----

職員表

製作人原著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道具美術設計造型設計服裝設計視覺特效燈光錄音布景師
畢立奎張賢亮謝晉鮑芝芳李凖朱永德、張永正黃準周鼎文徐國梁、孫永欣陳紹勉張安林、李永革林福源、賀娟娣陳繼章周學銀朱偉剛孫慶山
攝影顧問
許琦
編輯
李玲修
擬音
過敏
煙火
郁雪忠
特技攝影
周浩斐
演奏
上影樂團
指揮
姚笛
演職員表參考資

角色演員介紹

  • 牧馬人(1982年謝晉執導的電影)
    許靈均
    演員:朱時茂
    自小孤苦無依,父親拋棄了他,母親又早早病逝,長大後因出身問題被打成右派,下放敕勒川牧場,成了一個牧馬人。種種厄運的降臨為他的生活抹上了濃重的陰影。然而在雄渾、壯闊的草原上,在勞動人民質樸、純真的感情陶冶下,他的靈魂又一次得到淨化重新尋到了友情、愛情和親情。
  • 牧馬人(1982年謝晉執導的電影)
    李秀芝
    演員:叢珊
    許靈均的妻子。從四川逃荒來到敕勒川。她聰慧,愛勞動,平實質樸,稚氣可愛,凡事心裡有數,坦蕩,明事理,敢擔當,樂觀果敢。雖然在莫名其妙的年代與許靈均結了莫名其妙的婚,但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真誠地信賴丈夫,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讓許靈均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 牧馬人(1982年謝晉執導的電影)
    郭𠷨子
    演員:牛犇
    善良耿直的牧民,說話詼諧而幽默。在許靈均最艱難的時刻,給他以溫暖。“文革”中,他機智地保護許靈均躲避了造反派的批鬥,還熱心腸地為李秀芝和許靈均保媒,張羅二人的婚事。
  • 牧馬人(1982年謝晉執導的電影)
    許景由
    演員:劉瓊
    美籍華人,大企業家。解放前夕,他拋妻棄子遠走異鄉。改革開放後,心懷內疚的他回到祖國,準備帶兒子去美國,並且打算按自己的價值觀重新教育靈均。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

製作發行

上映情況
首映時間
上映地點
1982年5月1日
上海
1982年
香港
主創單位
出品
上海電影製片廠
協助拍攝
山丹軍馬場、北京飯店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謝晉在完成《天雲山傳奇》後,開始籌備他醞釀已久的歷史故事片《王昭君》。不過,因為該片創作難度大,短期內難以完成,因此謝晉便向上影廠提出在創作《王昭君》劇本的同時,擠出時間拍攝一部規模較小的影片,得到上影廠支持。最初,謝晉打算改編的是小說《心香》,因為小說題材敏感,上影廠領導建議他暫緩考慮。於是,謝晉又提出了將小說《靈與肉》搬上銀幕的構想,上影廠領導和電影局張駿祥局長在看過小說後都表示同意他進行改編。

創作主旨

謝晉1979年拍攝的《天雲山傳奇》曾引起廣泛爭議,因此,當他決定將《靈與肉》搬上銀幕時,很多人擔心他再拍“右派”題材會出問題。但謝晉認為《靈與肉》乍看是寫“右派”的傷痕文學,實則愛國主義才是作品的真正內涵。所以,他希望通過挖掘作品積極向上的因素,能給觀眾以振奮的力量,使大家看到蘊藏在中華民族之中的強大的心靈美、性格美和境界美。

原作改編

李凖在改編原作時增加了許多原小說上所沒有的內容,把農場戲的“調子”變得稍微明朗了些。如許靈均與秀芝臨別之夜一場戲中,秀芝堅信丈夫不會拋棄祁連山的學生和鄉親們。這些“明朗”的調子卻引起一些人的質疑,認為那些體現對祖國熱愛的語言是編劇為了影片能順利通過而故意加上去的。對此,李凖回應,如果一個人認為一切愛國語言都是撒謊,那么此人對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愛。

劇本修改

1981年7月,上影廠黨委討論了《牧馬人》的電影文學劇本,在肯定了其體現的愛國主義思想和人物塑造的基礎上,提出幾點修改意見:
1.許靈均因不同意黨支部書記講《紅樓夢》是黃色小說而被劃為“右派”,太簡單化,也欠思想深度,建議讓許因為政治或學術上的獨到見解被錯劃“右派”,而他的見解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且與三中全會後的路線相一致,這樣他的被錯劃更為可信,又為後來他不出國做了鋪墊。
2.許氏父子在北京飯店的戲,應加強父子之間思想性格的衝突,闡明他們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所以儘管許景由是百萬富翁,也動搖不許靈均熱家祖國的堅定信念,而他的革命氣節、高尚情操對其父許景由應有所觸動。
3.李秀芝被迫與不相識的人結婚,劇本中她的內心反應過於麻木,建議寫出她對許靈均的觀察過程,寫出她內心感情的複雜。
4.宋蕉英面對許靈均這一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物,應有所觸動,當她對許靈均有調情表現時,許應有所反應。

角色塑造

因為朱時茂和從珊的個性及經歷與所飾人物相差較遠,且叢珊只是個十九歲的大學生,所以謝晉在指導他們的表演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二人被送到偏遠的牧區體驗生活了1個月,和牧民們同吃同住,從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到騎馬放牧,逐漸抹去大城市生活的印跡。朱時茂與年齡相差10歲的叢珊演夫妻,雙方開始有點不好意思,謝晉就給他倆布置作業,在二十天裡做十個小品,表現許靈均與李秀芝從不相識到成為夫妻的過程。通過這樣的磨合,不僅加深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也消除了演員之間的隔閡。謝晉又讓叢珊向同組已經當媽媽的女演員取經,學會抱孩子逗孩子,學會做媽媽,學會勞動。
謝還要求劇組的青年演員每天記創作札記或創作日記,介紹他們看趙丹、金山、于是之寫的關於表演的文章,學習如何挖掘潛台詞和內心獨白。為了塑造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有幾個演員在上海呆了一個月都沒有時間出去逛逛街。

幕後花絮

  • 謝晉原本想請張賢亮親自改編劇本,但張賢亮卻認為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無法用電影來展現,所以沒有同意擔任編劇,謝晉只好三顧茅廬求助於李凖。
  • 在出演該片時,叢珊是中央戲劇學院大一的學生,當年中戲明文規定大一大二的學生不準外出拍戲,謝晉親自去跟時任院長的金山進行交涉,才成就了叢珊的銀幕處女秀。
  • 該片的劇本在接受審查時遭到了非議。有人質疑謝晉對“ 右派”作品情有獨鐘的原因,上影廠廠長徐桑楚頂住壓力上書上海市長,申訴投拍《牧馬人》的理由,再加上劇組改了劇本,電影終於得以拍攝。
  • 叢珊在片中拍攝的第一場戲是跟牛犇一起拍的,情節需要她在說完台詞時掉眼淚。導演擔心她哭不出來,想給她上點眼藥,牛犇則要求從頭到尾拍,先由他一遍一遍地給叢珊對台詞,直到叢珊的感情醞釀到位才開拍。從那以後,叢珊凡是演哭戲都不需要用眼藥水。
  • 上影的化妝油彩用得比較重,有些影片中演員表演擦汗動作時為了不弄花油彩就只擦脖子或者假擦,而謝晉要求《牧馬人》的演員們擦汗要擦臉,洗臉也要真洗。
  • 該片在甘肅山丹軍馬場拍攝時,馬場從二連為劇組選了一匹棕黑色、白鼻樑的大馬作為許靈均扮演者朱時茂的坐騎。那匹馬很調皮,幸而朱時茂是老騎手,很快把它降服了。那匹馬非常“戀家”。某次拍攝它與另一匹白馬馳騁於草原的場景,當劇組專注於準備拍攝時,它卻掙脫韁繩,朝二連方向奔去,還把本來老實待的白馬也帶跑了。劇組沒辦法,只能收起機器“打道回府”。
  • 在拍攝李秀芝和兩個四川姑娘逃荒時扒火車過山洞的戲時,現場情景令劇組人員體會到片中人物的心情,演員叢珊甚至在進入黑暗山洞後不由得哭了。而這場戲拍完後,謝晉認為之前的構思很一般,他坐在貨車的磚堆上,根據車皮內的環境重新構思了鏡頭。於是,在車站調度幫助下,劇組又重新拍攝了這場戲。
  • 曾當過演員的導演劉瓊應謝晉之邀,時隔二十幾年重操舊業,在該片中扮演華僑企業家許景由。為了拍好片尾父子惜別的戲,他反覆設計方案,和導演謝晉走戲直到半夜12點。

音樂原聲

片中歌曲
類型
曲名
作曲
插曲
《敇勒川》
黃準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備註
1983年
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配角
牛犇
獲獎
最佳剪輯
周鼎文
獲獎
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
《牧馬人》
獲獎
最佳男配角
牛犇
獲獎
1982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牧馬人》
獲獎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1982年十大華語片
《牧馬人》
獲獎

影片評價

大眾評分

網站
評分
參評人數
統計截止日期
豆瓣
9.1
87372
2024年2月27日

專業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在藝術結構上頗見功力,精煉、簡潔,層次分明。編導對故事情節的具體安排,做到了剛柔相輔,濃淡相則。片中對事件的敘述循著人物的生活歷程,常於彎轉迴旋處抒發人物深沉、含量蓄之情。片中許靈均的形象真實可信。電影的改編,就是好在圍繞著許靈均與周圍人的戲劇糾葛,能過一系列視而可見的對比的藝術手法,具體而形象地寫出了他熱愛祖國、熱愛鄉土的深情。(《電影新作》原副主編邊善基評)
李準的改編使影片增色不少,北京的戲和牧場的戲巧妙地連線起來,前者的分寸感和後者的濃烈色彩使影片富於生活的魅力。(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鐘惦棐評)
該片是一部令人思索、帶有哲理性的作品。它以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頗具特色的藝術構思,譜寫了一曲人性美、人情美的頌歌,真切、內在、冷峻、深刻。該片不是一部情節戲,它的特點在於成功地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生動地揭示了人物的靈魂。影片在調動一切手段突出這個特點時,既內在、含蓄,又比較抒情、強烈,同時,悲喜結合,具有“笑中含淚”的藝術效果。(《電影評介》評)
負面評價
該片好像編的成份太大了,給人不真實的感覺。對父親的描寫太公式化了,好像國外回來的人都是這樣。女秘書的形象也是很可笑的,很醜化的。該片中的那個姑娘演得非常好,有性格,很自然,不是等最漂亮的時候讓人照相。(荷蘭導演尤里斯·伊文思評)

影片影響

該片上映後,在觀眾中產生較強反響。因為當時的人們對過去的錯誤不敢大膽地反對,在認識上似是而非、模稜兩可,因此該片中被打成“右派”的好人許靈鈞容易受到觀眾歡迎。另一方面,“摘掉”右派’帽子的許靈鈞在片中面臨著是不是出國接受父親產業的選擇,這也在當年引發了一場關於愛國主義的大討論。有位廣西的教師看了7遍影片,每遍過後都給朱時茂寫信,因為這位教師也面臨著是不是放棄教育事業出國的選擇。朱給他回信說,愛不愛國不是看一個人在哪裡,是要看這個人的行為本身,重要的是不能放棄自己有意義的生活。最終,那位觀眾留在了國內。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