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影像(黎濤執導電影)

燃燒的影像(黎濤執導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燃燒的影像》是中國電影資料館於2015年09月推出的一部歷史紀錄片,該片由黎濤執導。

該片主要講述了1931年至1945年中華民族經歷的抗日戰爭艱苦歲月,全片沒有任何現在時態的搬演和採訪,所有畫面均來自歷史現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燃燒的影像
  • 外文名:Images on Fire
  • 類型:歷史、戰爭、紀錄片
  • 出品公司: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日期:2014年12月
  • 拍攝地點:北京
  • 導演:黎濤
  • 編劇:李鎮
  • 製片人:薛寧
  • 片長:95 分鐘
  • 上映時間:2015年09月18日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 色彩:黑白
  • 出品時間:2015年
劇情簡介,幕後製作,主創團隊,幕後花絮,發行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影片的每一分、每一秒中的24幀都是真實記錄,影片以中國電影資料館珍藏的抗戰時期記錄影像作品作為素材,展現出百分百真實的抗戰歷史,這些真實的影像將穿越歷史的迷霧,將真相帶到觀眾面前。影片從284部影片中精剪了13000餘幀畫面,全方位的展現了1931至1945年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洗刷民族恥辱的中華兒女和前線將士,以及各種大型會戰、白刃廝殺、屠城血證和令人振奮的勝利紀念。
燃燒的影像
戰火中的孩子

幕後製作

2015年元旦剛過,《燃燒的影像》主創團隊進入了緊張的前期籌備階段,經過技術人員多日專業的特殊處理,經過數位化的影片一批批成為可用的基本素材。
燃燒的影像
燃燒的影像
從2014年開始,出品方對館藏的500餘部抗日戰爭時期紀錄電影,進行了數位化掃描和整理考據,最終從284部影片中精選了133000餘幀畫面,編導製作完成了時長95分鐘的紀錄電影《燃燒的影像》。影片所有畫面均來自歷史現場,沒有任何現在時態的搬演和採訪,其中很多影像均為獨家曝光。由於這些老紀錄片膠片已經歷經70餘載,畫面損傷嚴重,為了保證觀眾看到較為清晰的畫面,出品方還對其中180000幀素材進行了修復。這是中國電影資料館首次將館藏資料製作成紀錄片面向社會公映。
燃燒的影像
燃燒的影像
在影片策劃製作過程中,文案工作組和導演團隊堅持“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為確保影片文案解說的真實詳盡,主創團隊專門聘請中國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史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專家作為顧問。
影像中出現的事件、人物、軍隊番號,甚至軍服、武器、徽章都經過了考證。原始素材多數是無聲片,不少連片頭都沒有,僅僅看影像難以理清頭緒。攝製組購置了大量抗戰文獻,發現同樣的歷史資料,數據就常常不統一,對於細節的說法也各不相同。為此,導演組專門請來了軍事科學院、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等權威機構的專家給予專業指導。一部分抗戰史專家發現,以本片的素材影像作為原始史料,也修正了以往一些史料的錯漏之處。

主創團隊

導演
黎濤
編劇
李鎮
製片人
薛寧
文案
蒙麗靜 周舟 彭琨 張馳
影片修復
王崢
錄音合成
陳平
執行導演
趙博陽
總顧問
肖裕聲
顧問
周晞,徐志民
出品人
孫向輝
總監製
張小光
策劃
薛寧 黎濤 李鎮 左衡
宣傳統籌
徐帆 林思瑋
解說
齊靖文

幕後花絮

燃燒的影像(黎濤執導電影)
燃燒的影像

發行信息

2015年9月1日,歷史文獻紀錄電影《燃燒的影像》在北京舉行首場點映。同月12日,在南京舉行展映。
燃燒的影像(黎濤執導電影)
燃燒的影像
2015年9月14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歷史文獻紀錄影片《燃燒的影像》在湖北洪山禮堂舉行了湖北首映式。同日,在武漢首映。
2015年9月18日,首部以真實影像全景式記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歷史的紀錄電影《燃燒的影像》首映禮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舉行。同日,在全國陸續上映。
燃燒的影像(黎濤執導電影)
燃燒的影像
《燃燒的影像》首日票房4.61萬元,累計票房15.1萬元。

作品評價

《燃燒的影像》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體現了全民族共同抗戰的偉大精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評)
《燃燒的影像》為祖國,為中國夢、為青年人、老年人、為全世界人民說了一句真話,感謝影像、文獻證明了歷史。(電影藝術家田華)
真實的影像具有無可替代的魅力,70多年以後再次目睹這些塵封的影像時,依然能夠為中國民族面對外敵入侵時表現出來的不屈的民族精神所振奮和感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評)
《燃燒的影像》一部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導向的作品(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鄧務貴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