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製作發行,前期宣傳,上映時間,主創公司,票房收益,幕後製作,創作背景,幕後花絮,音樂原聲,影片特色,主題內涵,人物設定,敘事情節,畫面色彩,拍攝技巧,獲獎記錄,影片評價,大眾評分,專業評價,影片影響,
劇情簡介
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姜仁浩
(孔劉飾)來到霧津市,應聘慈愛聾啞人學校。天降大霧,他意外撞車,維修時結識了人權組織成員徐友真
(鄭裕美飾)。姜仁浩妻子早亡,8歲的女兒松兒患有先天性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不辭辛苦謀職養家。然而,雙胞胎的校長與教導主任竟逼仁浩繳納5千萬韓元,並美其名為學校發展基金。同時,姜仁浩逐漸發現學校籠罩著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尤其有三個孩子引人關註:聰穎的金妍斗
(金賢秀飾)和貪吃的陳宥利
(鄭仁絮飾)總是躲閃。全民秀
(白承煥飾)的弟弟自殺身亡,他總是滿臉淤青。下課後,仁浩還聽到女廁所中有呼喊與哭泣,在門衛的阻攔下他未深究。之後。他意外目睹了校長行賄警察,教導員毒打民秀,生活老師溺罰妍斗的行徑。一個驚天的秘密被慢慢揭開,真相令整個韓國震驚。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介紹
姜仁浩
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應聘於霧津市的慈愛聾啞人學校。妻子早亡,8歲女兒松兒患有先天性哮喘,由母親一個人照顧。他到達學校後發現腐敗的組織與人事架構,學生們亦處於令人緊張壓抑的氛圍之中,仁浩逐漸走向了揭開連串事件背後真相的道路。
徐幼真
人權組織成員。在霧津市汽車維修店與姜仁浩相識,她從金妍斗手寫的字條中看到教職工性侵學生的端倪。協助與帶領受害學生們訴諸法律進行抗爭。
金妍斗
慈愛聾啞人學校的學生,也是受害學生之一。她是個孤兒,天性聰穎,因意外導致聾啞殘障,但可以聽到微弱的聲音。她在法庭上勇敢地指認了實施犯罪的兇手。
陳琉璃
慈愛聾啞人學校的學生。也是受害學生之一。智力與年齡不符,偏弱智。非常喜歡吃東西。在校期間,受侵害時間長達5年之久。
全民秀
慈愛聾啞學校的學生,受害學生之一。出身自社會保障家庭,弟弟亦受到學校老師的侵害而身亡。由於法律沒能使罪犯受到應有的懲罰,他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復仇。
校長兄弟(李江碩、李江福)
慈愛聾啞學校的校長與教務長是孿生兄弟。在霧津市也可以說是只手摭天,全權控制著學校的運作,他們與司法界及地方警力相互賄賂勾結。在校對學生實施殘害。
朴寶賢
慈愛聾啞學校的老師。在校長的庇護下對學生們實施毆打及性侵等殘害,還對男學生下手。最終被學生報復。
金智英
演員:金志映
仁浩的母親。獨自照顧仁浩的女兒松兒。她一開始希望仁浩能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捲入學生受害事件的是非中去。但當她在法庭上看到了聾啞學生們勇敢指認犯人的過程後,她選擇了支持仁浩的決定。
製作發行
前期宣傳
2011年9月6日,《熔爐》在首爾市某影院舉行了媒體看片會及記者招待會。
上映時間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 |
| |
| |
| Lark Films Distribution(中國香港) |
票房收益
《熔爐》在10月1日當天吸引了34萬9041名觀眾入場觀影,影片的累計票房數字同時達到了214萬1960人次。9月22日上映之後短短十天便順利突破200萬大關。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2005年,韓國光州一所聾啞人學校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教師性侵學生事件。韓國作家孔枝泳以此為藍本,創作了小說《熔爐》。片中男主角孔劉在當兵服役期間曾讀過該片的原著小說,退伍後他主動向所屬經紀公司提議,希望把該小說拍成電影。孔劉在軍隊服役晉升為兵長的時候,指揮官送給他一本書作為禮物,就是
孔枝泳創作的小說《
熔爐》。退伍前最後一次休假時,
孔劉通過朋友聯繫到孔枝泳作家,希望能把小說改編為電影,並且希望能出演該片的主人公。
幕後花絮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 No. | 作品名 | 時長 |
---|
專輯名:《도가니 O.S.T》 類型:影視原聲樂 曲作者:Mow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影片特色
主題內涵
該片揭露了現實世界與人性的黑暗面,關照弱勢群體並給予他們一定的勇氣與人性的光輝,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在諸多的韓國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當中,“恨”的釋放與釋懷幾乎成了全部的主題。電影《熔爐》的主角是身體有缺陷的殘障孩子。這些人物外在的普遍特徵使內心深處或多或少對外界存有戒心,他們處在仁愛聾啞學校這個環境中,遭受到的是不公正的近乎變態的瘋狂虐待,孩子們內心也渴望改變這種處境。姜仁浩和徐有真作為社會中的小人物同情這些可憐的孩子,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與社會中的種種不公平抗爭。但這種抗爭更多時候是無力的抗爭:一次次懷揣希望的訴訟卻一次又一次地淪為失望的結局。黃東赫導演就是要在影片中引導人們關注現實,抒發人們內心積蓄已久的悲憫情懷。
《熔爐》為觀眾講述的正是勢力微弱的正義者與強大而又兇殘的邪惡勢力作鬥爭的故事,但是與常規影片的不同之處在於,影片結尾為觀眾展現的卻是邪惡的一方壓倒了正義的力量。影片創作者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審美渴望,而是用一種尖銳的方式將現實社會中的人性醜陋面展現出來,並且以這種結局引起社會對司法系統的關注。
人物設定
在人物設定上,電影將原有的多人性侵多名幼童改編為三人性侵三名幼童,實現類型敘事,使得矛盾表現更為集中。尤其是對校長和行政室長的刻畫,巧妙地將其以雙胞胎身份進行藝術處理,為影片後期庭審指證內容埋下伏筆。同時以各個部門的人物設定來表現老師需向學校繳納高昂的“學校發展資金”、犯罪分子與地方警官之間的權錢交易、教育廳與市政廳之間的互相推諉、法官與檢察長的黑色交易等等社會亂象。這些特權階層的人物刻畫更展現出其對於弱勢群體的欺壓,黑暗、無助、不公之感貫穿全片。直至男女主角在海邊陪孩子們玩耍,陽光、海浪、沙灘,象徵著孩子擺脫魔爪、健康成長的希望,也是全片難有的溫馨畫面。
《熔爐》中的人物設定適用於普羅普的功能人物核心三角執行思路,按照角色在劇情中所承擔的功能做了規範化的延伸和擴充。基本上劃分為“主人公———拯救者冶、“被迫害者———受害者冶和“迫害者———施暴者冶。拯救者以姜仁浩、徐友真為代表,受害者以三個聾啞兒童為代表,施暴者以慈愛學堂的校長、行政市長、老師為代表,在這三種主要的人物外,還安排了為數眾多的幫助功能完善和情節推動的角色。如傾向於正義一方的霧津人權維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參與庭審和靜坐示威的聾啞殘障人士、好心的慈善人士、姜仁浩的母親和孩子、無辜的慈愛學堂的其他兒童。而邪惡的一方則是施暴者的擁躉和幫凶,如慈愛教會與涉案者相關的親屬及其他工作人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司法及其他公務部門人員,甚至是助紂為虐的警察等。
敘事情節
情節上一方面儘可能高度還原原有案件真實度,另一方面採取多線敘事的改編技巧。在閱讀電影敘事的時候,觀眾的角色被認為類似於“求證”,他從收集的線索中以不同的順序拼貼出原來的事件序列,並把這些事件重新安排成有因果關係的連貫的邏輯,然後了解其意義。《熔爐》中除了從始至終貫穿著兩個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衝突外,還有著男女主角合力偵探查案、男主角家庭變故、男女主角情感變化、受害兒童心理轉變等多條線索相互交織,使得主要矛盾展現得更為淋漓盡致。在最後的情節設定中,美術老師抱著受害男孩遺像在政府水槍下無聲地控訴,呼應著這場鬥爭的失敗,發人深思。
畫面色彩
影片由於反映的是社會的黑暗面,所以採用的多是陰暗的冷色調。電影從一開頭的天氣預報和悠長的隧道就定 下了一種灰暗的基調。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霧津,一個全年被霧籠罩的城市,片中很少出現晴天,天空的顏色永遠都是灰濛濛的。並且每個人的表情都特別嚴肅、憂鬱,所有痛苦的遭遇好像都寫在了臉上。
影片也有兩處出現過顏色相對亮麗的色彩、燈光及伴隨相對輕快的音樂。第一處是妍斗在找餚利時,路經校長辦公室外面,室內有一道比較刺眼的燈光打到她臉上,同時放著她很喜歡的適合下雨天聽得輕快的音樂。殊不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校長正在對餚利作出禽獸般的事情,當時的燈光、音樂和辦公室內發生的一切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很強的諷刺意義;第二處是崔仁浩和須餚真帶民秀、餚利和妍斗在海邊沙灘散步的情景,這是整部電影中唯一的一場溫情戲,畫面很像是一家人的感覺,洋溢著幸福和感動,這段短暫的時光也許是這些小孩生命當中最快樂的。導演設計這樣一幕與整部影片有點格格不入的畫面,我們可以理解為導演是想給觀眾及現實中的一些有心人士一點希望。
拍攝技巧
《熔爐》整部影片都採用一種灰黑色調,給人以壓抑、陰沉的視覺和心理效果。片頭的濃霧、冬季的枯木雜草等等都給人蒼涼壓抑之感,尤其是小男孩兒的死亡,在觀影者心中奠定了灰色的情感基調。此外,影片中常伴有低聲哼唱音樂,令人感到驚悚緊張,為這所私立聽障學校籠罩著一層陰鬱沉悶的氣氛,暗示劇情的沉痛壓抑。影片前半部分通過美術老師對一件件怪異小事的困惑和探索,藉助暗示和渲染的手法將絕望無助的氣氛烘托到極致,並最終爆發,將矛盾展現給觀眾。
在影片開頭,便出現了“以2005年發生於某聽障學校的真實事件為藍本”的開場字幕,給人以心理衝擊預設。為了展現畫面的真實性,在影片審判場景中出現的聽障陪審人員均為真實聾啞人士。影片藉助受害兒童回憶場景的視角來構建電影畫面,將犯罪者的惡行藝術地具體化,更讓觀影者感同身受。導演也藉助借位、替身、剪輯等拍攝、處理技巧較高地還原了聽障幼童被性侵的殘暴場面,同時盡力避免血腥暴力場面對年幼演員造成心理陰影傷害。
獲獎記錄
影片評價
大眾評分
專業評價
電影裡折射了任何社會都存在的“鐵三角”怪圈,即“權力”、“資本”和“知識精英”的大聯合。由此,在刑事和解背景下,觀眾們會覺得“法官判決不公”。這種“鐵三角”的怪圈自古就有,權力的地位將資本和知識籠絡其下,而在社會轉型時期,這一障礙尤為突出。唯有這不沉默的抗爭,這點滴的吶喊才能匯聚成力量,回歸規範上的平等。再回到電影裡的幾個意象:“熔爐”、“霧津”、“打碎的玻璃”。或許,世界就像“玄天大霧”,迷茫重重,人就像生活於“熔人之爐”,焦灼不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為了人的尊嚴,不沉默的人注定要與這個醜惡不斷抗爭。(正義網評)
電影《熔爐》的現實意義與震撼力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的魅力,人們肯定了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和珍貴,以倫理的高度審度了施虐者的良知和道義,深刻表明了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從沒有因為一部電影的上映,而改變一個國家的法律,然而這部電影是一部真正能夠改變國家對人民態度的影視作品。在這部電影的背後可以看出韓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國家對社會的反思與對民權的尊重。(《電影文學》評)
韓國電影《熔爐》以其獨特的藝術與現實互動視角,將電影轉變為實現社會控訴的特有宣傳媒介,成功引起社會關注並推動社會發展,對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山東大學李大偉、高洋評)
《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以聾啞兒童被性侵事件為藍本的電影。該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其真實性以及對於社會敏感題材的再現,反映了韓國民眾對社會不公正待遇的悲憤以及對於角色悲慘命運的遺憾,藉以呼籲人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以及對社會機制漏洞的思考。(山東師範大劉紅心評)
《熔爐》揭示了法律觸及不到的陰暗面,肯定了始終為正義而戰的勇士,喚醒了人們對殘障兒童權利保障的關注,完成了其現實主義法律電影的使命,給中國法律電影如何立足現實主義視角創作提供了模板。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電影人應勇於反思現實,不迴避尖銳的社會問題,通過藝術處理和商業運作,充分體現法律題材電影的社會意義,喚醒社會對法律的敬畏與尊重。(南京林業大學賈樹平評)
《熔爐》以其無與倫比的影響效應被評選為2011年度韓國十大法律新聞事件之一。在韓國,還沒有哪部電影能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和深刻的變動,與“熔爐”事件有關的一切人物事態在“熔爐效應”的波及下都在主動或被動的改變。《熔爐》電影催生了《性暴力犯罪特別法》和《社會福祉事業法》的修訂完善。
(《方圓評》評)影片影響
《熔爐》被評選為2011年度韓國十大法律新聞事件之一。該片改編自真實案件,片中該事件雖然已經有了法律上的判決,但現實社會中的判決還沒有結束。當2011年該片上映時,獲得韓國時任總統
李明博的讚賞,更引發了570萬次的觀影成績,還引發了上百萬人聯署舊案重提,案件調查被重新啟動。同年9月,相關罪犯被判刑12年,學校被關閉。同年10月,韓國國會208名出席會議的議員以207票贊成,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