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1975年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電影)

海霞(1975年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霞》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由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吳海燕蔡明趙聯田沖陳強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75年8月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小說《海島女民兵》,講述了漁家孤女李海霞在中國共產黨的撫育下,在與漁霸陳占鰲、潛伏敵特劉阿太等敵人的鬥爭中,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的革命女戰士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錢江、陳懷皚、王好為
  • 編劇:謝鐵驪
  • 主演:吳海燕、蔡明、趙聯、田沖、陳強
  • 出品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
  • 發行公司:天津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 中文名:海霞
  • 外文名:Hai Xia
  • 類型:劇情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日期:1974年
  • 片長:90 分鐘
  • 上映時間:1975年8月
  • 對白語言:國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3243446
  • 出品時間:1975年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解放前,洞頭島的漁民李八十四(於文仲飾)為生活所迫,將剛出生的女兒扔到海里,當漁民劉大伯奮不顧身將嬰兒救出時,天邊露出紅霞,便給孩子取名海霞。李八十四和劉大伯對漁霸陳占鰲(李林飾)的巧取豪奪忍無可忍,在漁行領導自發鬥爭,被陳占鰲勾結的海匪打死。陳占鰲又下毒手燒死了劉家母子,逼死李大媽,強占海霞家的破船屋。海霞蔡明飾)渴望著報仇。
洞頭島解放了,解放軍的方指導員趙聯飾)來到了這裡,他用毛主席的教導和革命戰士捨己救人的行動教育了海霞,使海霞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在黨的關懷、教育、培養下,海霞和同志們一起克服了種種困難和障礙,組織並發展了洞頭島的女民兵隊伍。解放時逃到台灣的陳占鰲又派遣特務黑風潛入洞頭島,與過去漁行的賬房先生尤二狗狼狽為奸,騙取了鄉長雙和閻增和飾)的信任,妄圖裡應外合,進犯海島。他們千方百計破壞民兵建設,抽空山路上的石板,摔傷民兵,製造混亂。事故發生後,本來就輕視民兵工作的雙和一怒之下,撤了海霞民兵排長的職。面對這些複雜情況,海霞毫不畏懼,她堅守崗位,分析事故,發動民眾,查勘敵情。在領導和民眾的支持和幫助下,在民兵和解放軍的密切配合下,終於揪出了暗藏的特務,打垮了來犯的敵人,擊斃了匪首陳占鰲,徹底粉碎了敵人侵擾海島的罪惡陰謀。同心島的民兵組織在大風大浪中成長壯大。海霞和她的戰友們時刻提高警惕,保衛著祖國的海島。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海霞吳海燕
小海霞蔡明
方指導員趙聯
德順田沖
旺發陳強
雙和閻增和
阿洪嫂王蘇婭
阿洪馮恩鶴
玉秀洪學敏
彩珠張力維
大成嬸孫玉珍
劉大伯王炳或
海霞媽孫才華
李八十四於文仲
劉阿太於紹康
陳占鰲李林
尤二狗陳志堅
漁民周森冠

職員表

原著導演編劇攝影配樂美術設計錄音
黎汝清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謝鐵驪錢江 李晨聲 王兆麟王酩陳翼雲 楊占家劉士達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海霞(1975年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電影)
    成年海霞
    演員:吳海燕
    洞頭島女民兵排長。她在方指導員教育、培養下,和同志們一起克服困難,組織並發展了洞頭島的女民兵隊伍。陳占鰲製造混亂,海霞被鄉長撤職。她發動民眾,查勘敵情。在領導和民眾的支持和幫助下,在民兵和解放軍的密切配合下,終於揪出了暗藏的特務,打垮了來犯的敵人,擊斃了匪首陳占鰲,徹底粉碎了敵人侵擾海島的罪惡陰謀。
  • 海霞(1975年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電影)
    幼年海霞
    演員:蔡明
    洞頭島的漁民李八十四的女兒。剛出生就被拋到海里,漁民劉大伯把她救回來並取名海霞。她的家被漁霸陳占鰲強占,渴望著長大報仇。方指導員與同志有次去她家,給她端來一大碗白米飯。她憶苦思甜,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 海霞(1975年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電影)
    方指導員
    演員:趙聯
    解放軍的指導員。他來到洞頭島,教導了海霞,使海霞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一次戰鬥中,小海霞到前線陣地給解放軍送水,他為了掩護她而受傷。有次來到海霞家中,看到鍋里都是野草,他讓大家都吃了一碗,進行憶苦思甜的教育。他在洞頭島組織訓練民兵。最後,指導民兵打敗進犯海島的特務。
  • 海霞(1975年錢江、陳懷皚、王好為聯合執導電影)
    陳占鰲
    演員:李林
    洞頭島漁霸,在當地巧取豪奪忍,打死領導漁行的李八十四和劉大伯,燒死了劉家母子,逼死李大媽,強占海霞家的破船屋。洞頭島解放後,他從台灣潛回,與特務、漁行的賬房狼狽為奸,騙取了鄉長的信任,妄圖裡應外合,進犯海島。他千方百計破壞民兵建設,抽空山路上的石板,摔傷民兵,製造混亂。終被海霞帶領的民兵擊斃。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名
填詞
作曲
演唱者
備註
《漁家姑娘在海邊》
黎汝清
王酩
陸青霜
插曲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1. 該片首先由謝鐵驪提出拍攝並擔任導演,因被調去拍另一部電影,改由凌子風等執導。
  2. 蔡明飾演小海霞時僅12歲,由這部電影開始出道。
  3. 該片首先於1973年在廣東汕頭南澳島拍外景,經過一些波折,一年後在福建漳浦開機重拍,那時正處在發育期的蔡明已長高了些,一年多前拍好的鏡頭全部重拍。

幕後製作

人物原型
該片女主角海霞的人物原型是浙江省洞頭縣漁家姑娘汪月霞,她帶領女子民兵連,在軍訓之餘,參加國防施工、開山築路、挖戰壕、修坑道,還幫助部隊洗衣做飯、養豬、種地。1960年,汪月霞在全國民兵代表大會上受到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的接見。軍旅作家黎汝清根據她的事跡寫成了長篇小說《海島女民兵》。
創作背景
1971年5月20日,謝鐵驪同導演成蔭和攝影錢江聯名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反映廣大工農兵民眾對故事片的迫切要求,國務院文化組決定恢復故事片的生產。謝鐵驪尋找故事片的材料時,見女兒在讀南京軍區作家黎汝清創作的小說《海島女民兵》,便將它改成了電影劇本《海霞》。北京電影製片廠將其列入拍攝計畫,謝鐵驪組建了攝製組。
演員選擇
謝鐵驪在北京前門一家副食店發現了張力維,讓她飾演彩珠;從北京的一所國小里找到蔡明出演小海霞;從天津的中學生中找到洪學敏,讓她扮演玉秀;戲中女主角海霞原打算由謝芳扮演,但由於她的年齡偏大,改為由謝晉推薦的來自福建省京劇團的吳海燕扮演。
拍攝過程
1972年,謝鐵驪與錢江、王好為拜訪原著作者黎汝清,與小說女主人公的原型汪月霞交談,考察女民兵們的學習與工作,以及挑選外景地。此時,江青將謝鐵驪調到了樣板戲《海港》劇組擔任導演,拍攝中斷。1973年,凌子風接手該片的導演工作,在廣東汕頭南澳島完成小半部樣片,但是樣片送審未通過,攝製組被勒令撤回北京。1974年7月,在周恩來、葉劍英等人干預下,該片重新被列入拍攝計畫,謝鐵驪將外景地選在福建漳浦,與當地駐軍聯繫成立了協拍小組。1975年初,謝鐵驪完成該片拍攝。
審查和播映
時任主管文化部的于會泳、劉慶棠等人審看後不滿意,並要求改動兩場戲。一位專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播放電影的原北影廠職工將該片送給周恩來觀看,朱德、葉劍英、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相繼調看了該片,並對該片給予了高度評價。葉劍英看完後將該片借給了總參謀部在較大範圍內放映,連放三場。鄧穎超看後將該片推薦給中聯部,準備用來招待外賓。于會泳報告江青後,便派人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將該片的底片和樣片全部查封,並派專人看守,不許影片外借,又派調查組進駐北影廠,找該片劇組創作人員談話,收集整理中央領導調看該片的情況材料,並給該片加了兩項罪名。謝鐵驪和錢江向江青申訴。江青不為所動,並以文化部核心組名義向北影廠連續發去兩封公開信,要求立即對該片進行修改。在重重壓力下,謝鐵驪根據文化部意見對該片修改了100多個鏡頭,但對必須改動的那兩場戲絲毫未動。
1975年6月15日,該片送文化部進行第三次審查,于會泳等人當日便觀看,仍然不予通過,並批判謝鐵驪。7月25日,謝鐵驪與錢江經賀龍元帥女兒賀捷生指點,聯名給毛澤東寫了一封申訴信,請求他過問,毛澤東做出批示。7月底,鄧小平親自主持政治局審看了該片,並予以肯定,該片終於獲得準映。8月,在鄧小平支持下,該片在全國公映。

影片評價

該片越出了文革時代的文藝桎梏,在結構上採用“非戲劇化”和“散文化”的表現手法,把民族風格和電影表現手法相結合,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充滿了抒情詩的色彩和情調,這在當時的電影拍攝藝術上是一個很大突破(《黨史縱覽》評)
該片有較濃烈的政治說教,使觀眾覺得枯燥,但跟同時代的僵化、模式化的作品相比,卻令人感到新鮮、生動而富於情趣。該片在結構上採用“非戲劇化” 以及“散文化” 的表現手法,展示出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描繪出人物的複雜情感和較為細緻的內心世界。但該片在當時強調階級鬥爭的特殊氛圍下,使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只可能呈現出單一色調,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導演的探索,使該片難以實現它本來可以達到的目標(《電影藝術》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