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歷史
節目背景
2004年10月8日,《
綜藝大觀》正式告別觀眾、退出螢屏。在央視三套綜藝頻道同日啟動的全面改版中,《綜藝大觀》因收視率不斷下滑而被“末位淘汰”,取而代之的節目是《歡樂中國行》。
節目發展
2004年10月10日19:30,
CCTV-3《歡樂中國行》正式開播。12月31日21:45,“歡樂中國行———2005年元旦特別節目”開播。
2005年5月1日起,節目連續7天現場直播“濃縮精華版迷你春晚”。10月1日至7日,《歡樂中國行》在每晚20:35推出國慶特別節目。12月31日21:35,《歡樂中國行--新年特別節目》在央視三套現場直播。
2006年8月12日開始,節目連續7天現場直播暑期特別節目《歡樂中國行——動感夏日》。7場節目主題分別為《讓我們盪起雙槳》《讀書總動員》《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我為運動狂》《我的數碼我做主》《暑假作業本》及《露天電影院》。
2007年4月1日,推出特別節目《外國人中華才藝展演》,該節目吸取了地方台的經驗,發揮了央視的優勢。7月22日晚19:30,節目轉播《歡樂中國行——第六屆環青海湖國際腳踏車公路賽開幕式》文藝晚會。
2011年8月,推出周末特別節目《歡樂城市派》。晚會將來自吉林四平、安徽六安、雲南香格里拉、山西晉中、河北承德和吉林通化的六個城市匯聚在一起,進行一場歡樂大比拼。同年年底,該節目正式停播。
節目形式
節目模式
《歡樂中國行》不是單調的劇場表演也不是單純的歌會,而是一檔包含了多個藝術品種,始終貫穿聯歡色彩始終流動的綜藝節目。除有歌舞、小品、戲曲曲藝等藝術品種的節目外,欄目在風格上更加強調綜藝節目的互動性和時尚性,更著力於展示地域文化和城市魅力,突出濃郁的地方特色,盡情展示祖國各地風采。
節目特色
節目每到一地,便將歡樂帶給當地觀眾,同時把當地風土人情通過電視螢幕傳播給全國的電視觀眾。
節目突出觀眾的參與性和聯歡性。運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在鼓勵觀眾積極參與交流的基礎上添加遊戲對抗、與明星同樂等互動環節,力爭有歌大家唱,有勁一起鼓。從某種程度上講,觀眾就是演員,強調台上台下零距離接觸的表演形式。
節目契合新市民文化的理念,提倡內容的多樣性,弘揚社區文化的健康品質,平民化、充滿親和力,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
創作團隊
製作團隊
| | | |
| | | |
| | | |
| 圖旺、富輝、朱永慶、楊永忠、周亮、榮嶸、張西宇、趙學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以上為2011年第52期主創人員字幕,參考資料
主持團隊
節目列表
節目原聲
獲獎記錄
日期 | 獎項名稱 | 獲獎節目 |
---|
| 中國(三亞)國際電視廣告藝術金椰子周年度最具廣告傳播力衛視娛樂欄目 | |
| | |
播出信息
節目評價
《歡樂中國行》歷來的欄目定位是“以歡樂的足跡,聯動歡樂的城市”,通過娛樂互動的方式來彰顯城市魅力,展示地域文化,而其活潑歡快流行時尚的清新風格亦獲得了業內外越來越多的認同。節目於“五一”期間推出的七台“濃縮精華版迷你春晚”不僅成功開創了央視先河,更贏得了廣大觀眾的支持與肯定,幫助欄目樹立了鮮明的個性品牌。節目在編排方式、服裝選擇、環境選取及拍攝手法上都進行了、綜藝化、娛樂化的情節化設計,使得整場節目的喜慶氣氛愈加濃郁、熱烈。(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