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戒

《敵戒》是由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戒文。文章指出,敵人的存在固然有害,如果不消極地懼怕它,卻以敵為戒,兢兢業業,奮發圖強,就可以轉害為利;相反,若一消滅敵人,就驕傲自滿,手舞足蹈,必定招致禍患。因而作者強調要居安思危,時刻戒備。全文反覆論辯,引經據典,充分闡明了“敵存滅禍,敵去召過”這一辯證觀點,對時人、後人都有強大的警醒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敵戒
  • 作者:柳宗元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柳河東集》
  • 作品體裁:戒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敵戒
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
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訑訑乃亡。晉敗楚鄢,範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臧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
智慧型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只益為愈。敵存滅禍,敵去召過。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懲病克壽,矜壯死暴;縱慾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詩,思者無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敵戒:敵人對自己的鑑戒作用。戒:鑑戒,警戒。戒:一種文體名,用於警戒別人或自己,傳統上歸於箴銘類,多用韻語寫成。
  2. 皆知敵之仇:人人都知道敵人的可恨。
  3. 而不知為益之尤:卻不知道敵人帶來的益處很大。尤:甚,非常。
  4. 皆知敵之害:人人都知道敵人的危害。
  5. 而不知為利之大:卻不知道敵人帶來的好處也很大。
  6. 秦有六國:秦國有六國為敵。六國: 指戰國時代的齊、楚、燕、韓、趙、魏。
  7. 兢(jīng)兢以強:就兢兢業業使國家強盛起來。兢兢:小心謹慎。以:而。
  8. 六國既除:六國被消滅以後。即除:指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
  9. 訑(yí)訑乃亡:就驕傲自滿不久便亡國。訑訑:驕傲自滿。亡:指公元前206年秦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10. 晉敗楚鄢(yān):晉軍大敗楚軍於鄢陵,歷史上稱晉楚鄢陵之戰。《左傳·成公十六年》載:公元前575年,晉國伐鄭,楚國救鄭,晉楚兩軍在鄢陵相遇。晉國大夫範文子主張後退,他擔心晉國勝利後引起內亂。範文子的意見未被晉厲公採納,晉軍僥倖取勝。範文子又勸晉厲公不要驕傲。晉厲公不聽勸誠,驕侈亂政,導致內亂。一年後,被晉大夫欒書派人殺死。鄢:鄢陵,春秋時鄭國地名,在今河南鄢陵縣。
  11. 範文為患:範文子認為留下後患。範文:即範文子,名士燮(xiè),晉國大夫。患:憂慮,後患。
  12. 厲之不圖:晉厲公不圖上進,驕侈亂政。厲:晉厲公,名壽曼,公元前580年至前573年在位。圖:考慮。
  13. 舉國造怨:引起全國怨聲沸騰。造:作,興起。
  14. 孟孫惡(wù)臧:孟孫速平時憎恨臧孫紇。孟孫:即孟孫速,又稱孟莊子,春秋時魯國大夫。惡:憎恨。臧:姓臧孫,名紇,又稱臧武仲,魯大夫。《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載:孟孫速死後,臧孫紇去孟孫速家弔喪,哭得很悲傷地說:“孟孫速憎恨我,好像是能替代治病的藥石。如今孟孫速死了,等於沒有了藥石,我也活不長了。”
  15. 孟死臧恤(xù):孟孫速死了,臧孫紇很憂慮。恤:憂慮。
  16. 藥石去矣:孟孫速能像藥石一樣給我診治病痛,如今去世了。藥石:古時治病用的藥物和石針。去:指死。
  17. 吾亡無日:我離死期也不遠了。無日:沒有多少時日。
  18. 智慧型知之:聰明賢能的人懂得這個道理。指敵方“為益之尤”“為利之大”的道理。
  19. 猶卒以危:最終還可能遇到危害。猶:尚且,還。卒:最終。
  20. 矧(shěn)今之人:何況現在的人。矧:何況。
  21. 曾不是思:竟然不去想想這個道理。曾:竟然。不是思:即“不思是”。
  22. 敵存而懼:敵人存在就害怕恐慌。
  23. 敵去而舞:敵人消滅就手舞足蹈。
  24. 廢備自盈:解除戒備自滿自足。盈:滿。
  25. 只益為愈(yù):這只能更加招致禍害。益:更加。愈:疾病,引申為“災禍”。
  26. 敵存滅禍:敵人存在可以免除禍患。
  27. 敵去召過:敵人消失反而會招致過失。召:招致。
  28. 有能知此:有才能的人懂得這個道理。
  29. 道大名播:他的德行就光大名聲就遠揚。
  30. 懲病克壽:能防治疾病才能長壽。懲:懲罰,引申“防治”。克:能。
  31. 矜(jīn)壯死暴:自恃強壯容易死於暴病。矜:自恃,自誇。暴:突然,突發。
  32. 縱慾不戒:放縱嗜欲不加節制。
  33. 匪愚伊耄(mào):不是傻瓜就是老糊塗。匪:同“非”。伊:是。耄:老糊塗。
  34. 我作戒詩:我寫下這篇《敵戒》。
  35. 思者無咎:能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就不會有災禍。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人人都知道敵人的可恨,卻不知道敵人帶來的益處很大;人人都知道敵人的危害,卻不知道敵人帶來的好處也很大。
秦國有六國為敵,就兢兢業業使國家強盛起來;六國被消滅以後,秦國便驕傲自滿不久就亡國。晉軍大敗楚軍於鄢陵,範文子認為留下後患;晉厲公不圖上進驕侈亂政,引起全國怨聲沸騰。孟孫速平時憎恨臧孫紇,孟孫速死了臧孫紇很憂慮;孟孫速能像藥石一樣給我診治病痛,如今去世了,我離死期也不遠了。
聰明賢能的人懂得這個道理,最終還可能遇到危害;何況現在的人,竟然不去想想這個道理。敵人存在就害怕恐慌,敵人消滅就手舞足蹈,解除戒備自滿自足,這只能更加招致禍害。敵人存在可以免除禍患,敵人消失反而會招致過失,有才能的人懂得這個道理,他的德行就光大名聲就遠揚。能防治疾病才能長壽,自恃強壯容易死於暴病;放縱嗜欲不加節制,不是傻瓜就是老糊塗。我寫下這篇《敵戒》,能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就不會有災禍。

創作背景

此文是柳宗元於元和十四年(819年)所作,是作者針對當時時政有感而發所作的一篇哲理短文。唐憲宗執政前期,對藩鎮連續討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一度出現“中興”現象。但是很快統治者便沉湎於已取得的成果,開始沉迷歡宴,崇尚奢靡,大興土木。柳宗元面對如此時局,心中充滿憂慮,因此寫此文,勸勉執政者要居安思危,勤勉慎行。果不出柳宗元所料,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憲宗便被宦官陳弘志所殺。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關於這篇作品的文體,說法不一。《柳宗元集》把它列入吊贊箴戒類,《柳宗元詩文選注》則說它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可是從作品總體看,除開頭四句是雜言而外,其餘皆是四言詩句,作者最後也說“我作戒詩,思者無咎”,當以作者原意為是。
這篇作品,明確提出“敵存滅禍,敵去召過”的辯證觀點,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統治階級“敵存而懼,敵去而舞”的形上學觀點。對立與統一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對立,沒有統一,便沒有事物,這是認識客觀世界的一條重要規律。柳宗元早在一千多年前,能有這樣的真知灼見,難能可貴,充分表現了一位思想家、政治家的眼力、膽量和氣魄。
柳宗元的遠見卓識,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腦子裡苦思冥想出來的,他是總結深刻的歷史經驗教訓而得出的結論。秦滅六國,是中國戰國時代大的歷史事件,凡是偉大的思想家都重視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潛心研究,柳宗元亦如是。“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訑訑乃亡”,柳宗元從中得出“敵存滅禍,敵去召過”的結論,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據《左傳》載,晉楚鄢陵之戰,是春秋時代的五大戰役之一,晉軍在鄢陵打敗了楚軍。晉國大夫範文子認為“外寧必有內擾”,果不其然,一年後,由於晉厲公驕傲自滿胡作非為,晉國發生內亂。秦始皇奮六世之餘威,相繼滅了六國,統一四海,終為瓮牖之子推翻。無論秦為外人所滅,或晉國禍起蕭牆,都說明敵之存滅對己之興亡的重要作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濃縮豐富的歷史內容,有力地支持了論點。
孟孫與臧孫的事例,是春秋時代魯國三家(孟孫、臧孫、季孫)相互爭權奪利的典型事件。據《左傳》載:“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孟孫卒,臧孫入哭,甚哀多涕,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藥石,孟孫死,吾亡無日矣。’”此文進一步強調“智”的重要性。臧孫“智慧型知之,猶卒以免”,警示一般人當居安思危,可是“今之人不是思”,令人憂慮,作者寄寓深沉的勸戒。
文章緊扣“戒”字,揭露今之人“不知”“不思”“不智”的弊病,針對性極強,富有雄辯的力量。開筆就一反世人知敵仇而不知敵利的俗見,撥塵去霧,令人耳新眼明。繼而結合歷史經驗教訓,引人沉思,縫裡藏針,滲透觀點,使人坐臥不寧。旋即筆鋒一轉,直斥“今之人不是思”“廢備自盈,祗益為愈”的時弊,藥入肌里。最後大聲斥責“縱慾不戒,匪愚伊耄”的陋習,一氣呵成,氣勢千鈞。
文章之所以以詩的形式出現,是因為詩的語言凝鍊,句式整齊,節奏緊促,旋律諧美,利於表現觀點,富有戰鬥性,便於記誦,充分發揮“戒”文的作用。

名家點評

清·乾隆《唐宋文醇》:宗元放逐後,益肆力於古,而覺平生冒沒輕進之非,使一往不返,負累滋大,且將終其身不自知矣。然則宗元學問、文章光於千古者,擠之者之恩歟?述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義,作《敵戒》,明切警悚。《語》云:“苟非其人,求一言之幾於道而不可得。”斯言可謂“幾於道”已夫!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年)登進士第,授校書郎,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里行。參加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司馬。十年後遷為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病死於任上。柳宗元與韓愈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並稱“韓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內容廣泛,風格多樣,其山水詩淒清冷淡,蘇軾譽為“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與韋應物並稱“韋柳”。有《柳河東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