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福音對譯>敘》是馬相伯創作的一篇文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救世福音對譯》敘
- 作者:馬相伯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馬相伯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聖教有《古新經》,救世主之前曰古,又曰《古新約》。約者,約章也,遵守則得常生,故又曰《福音》。名之者不獨《馬史》,《依撒亞》(四十章)已稱之於前矣。包穌厄曰:維皇上智主,永生於聖父懷中者,不落聞見,惟假《福音》,始落聞見,在昔與宗徒生同處,今者曰以常生語昭示吾儕,超拔吾儕。夫與救世主同生何異耶?蓋既為萬民救世者,自當顯現於萬民,止現於天涯一角不可也。必凡聖父所欲付畀之信人,各於其所在而遍及焉。昔之以真身顯現於如德亞者,今復以《福音經》普現於普天之下雲。若望史曰:人無有登天者,而人子則常在天者也。以其所知而為言,所見而為證,《福音經》是矣。故《福音》之一話一言,視天下其他書籍,珍而又珍,無他,道之大原故。
譯文不用俚言,求其能達意故。秦漢前,自墨子畫革旁行而外,無譯文。迨梵譯興,每見文以老莊,參以私見者百出。此無他,天下文字皆以番切成音成字,華文獨否,是根本夐殊也。今吾聖教之作者皆如德人,惟路加則否。每瑟長於厄日多王宮,深於西半球最古最高之文化,因以首創時在殷周之際。最後出,亦在魏晉以前。竊以為不古文,亦古文矣。故欲移譯尚難,何況對譯?究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呼日月曰太陽太陰,名雖異而物則同。故天下之言有物者,盡可作如是觀也。法國司鐸積學東方語四十年,名(J.B.Glaire)若翰客蘭爾者,一九〇四年刊譯拉丁監本,敘曰:聖熱羅尼莫所譯“雲曰”等字,在原文兼訓答言、辯答、駁詰等義,又“與”“及”等字在原文實兼訓“但”、“且”等義,有時但以充位足句,雖不譯無傷也。又所譯“蓋因”等字,在原文往往非言其故,第以直接正文。且原數之舍“公名、人名,而用代名詞”也,在法文舍則不知所指。況以華文原不習用代名詞,“及”、“與及”、“蓋因”等字者乎?以故在之譯也,有“但”字不翻“但”,“及”字舍不翻,甚至有本無“我等願,我等望”而加入者焉,此無他,否則詞意不顯明,語氣不充足。從知雖對譯須明顯,須充足。蓋譯者,易也,換易彼此語言,使相解也。顧詞氣尤在所重。字句,義蘊無窮,不敢貪易,偏重一解。只求貼切原文,不避生硬,然非見於古文者,亦不敢用,用亦只取其平淺者,蓋對譯原為大眾譯故。【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馬相伯(1840—1939),江蘇丹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1851年遷居上海,畢業於徐匯公學,加入耶穌會,為神父。1876年脫離教會,任李鴻章幕僚,參與洋務活動,後回歸天主教,創辦震旦學院(1903)、復旦公學(1905)。辛亥革命後,擔任總統府高級政治顧問,兼任北京大學校長,籌建輔仁大學。馬相伯學貫中西,精於歐洲語言、宗教、哲學和歷史,思想通達、公允、理性,為學界尊奉。晚年參與抗戰宣傳,隨遷大後方,在越南諒山去世。 編者簡介李天綱,1957年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思想文化史專業,獲博士學位。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2003年起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宗教學系主任、利徐學社主任。著有《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1998)、《人文上海》(2004)、《跨文化的詮釋:經學與神學的相遇》(2007)、《增訂徐光啟年譜》(2011)等,與業師朱維錚先生一起主編《徐光啟全集》(2011),編輯《馬相伯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