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蘭迪·羅賓森(米基·洛克飾)是一位曾經紅透半邊天的職業摔角手,綽號大錘,在二十世紀80年代在擂台上贏得無數的歡呼與掌聲,為了維持形象與身上的肌肉,蘭迪服食了過量的類固醇藥物,使得身體機能每況愈下,最終在一次比賽中,蘭迪·羅賓森突發心肌梗塞,經過醫院的搶救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醫生卻警告他再也不能站在擂台上,否則就徹底回天乏術,無奈的蘭迪只能黯然的離開了自己鐘愛的摔角事業,另尋他路。
於是,年紀漸長的蘭迪在所住地的一家大型超市的倉庫做著貨物管理,拿著一份不太高的薪水,偶爾也為附近的學校表演,賺些外快,仿佛當年擂台上的風光已經徹底與他脫離的干係,因為當年太過沉迷於摔角,以致於與女兒史蒂芬尼·羅賓森(埃文·蕾切爾·伍德飾)的關係徹底疏遠,這么多年來也基本處於冷戰的狀態,一個人生活的蘭迪只能偶爾到脫衣舞娘卡西迪(瑪麗莎·托梅飾)那裡獲得一些稍縱即逝的慰藉。
摔角帶來的後遺症越來越嚴重,蘭迪的身體不僅狀況變得更差,甚至耳朵也幾乎成了半聾。生活已經越來越糟糕的蘭迪,這時候竟然被當年在擂台上的對手阿亞圖拉找上了門。當年蘭迪曾經在擂台上打贏了阿亞圖拉,但阿亞圖拉一直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恥辱,但由於蘭迪的突然隱退和失蹤,使得阿亞圖拉一直找不到報仇的機會。而當阿亞圖拉終於找到蘭迪的時候,他向蘭迪下了挑戰書,用巨額的獎金誘惑著蘭迪,而阿亞圖拉也想在擂台上挽回自己的顏面。面對阿亞圖拉的挑戰,蘭迪又重新燃起了當年對於摔角運動的痴迷與熱愛,因此他不顧女兒與卡西迪的勸阻,決定接下阿亞圖拉的挑戰書,重新站在了曾經帶給他輝煌與榮耀的擂台。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蘭迪·羅賓森 | 米基·洛克 | |
史蒂芬尼·羅賓森 | 埃文·蕾切爾·伍德 | |
卡西迪 | 瑪麗莎·托梅 | |
阿亞圖拉 | 厄內斯特·米勒 | |
Scott Brumberg | 賈達·弗雷德蘭德 | |
Fans at table | 彼得·康博伊 | |
Lenny | 馬克·馬格利斯 | |
Medic | Ajay Naidu | |
Romeo Roselli | Johnny Roselli | |
Admissions Desk Woman | Marcia Jean Kurtz | |
Wayne | Todd Barry | |
Nick Volpe | Wass M. Stevens | |
Big Chris | Vernon Campbell | |
JAPW Promoter Larry Cohen | Gregg Bello | |
Adam | 約翰·德里奧 | |
Girl in Supermarket | 安娜卡琳·埃斯吉爾森 | |
Autograph Fan#1 | 羅伯特·D·西格爾 | |
Ron'The Truth' Killings | Ron Killings | |
Hudson Acres Lady at Deli Counter | Sylvia Kauders | |
Pharmacist | Vale Anoai |
職員表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蘭迪·羅賓森演員:米基·洛克蘭迪是個摔角明星,曾在摔角場上風光一時,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摔角運動太過激烈,依賴過多藥物,最終因為心臟病的原因而選擇了退休,蘭迪找了一份別的工作,然而他這樣的工作並不如意,他決定冒著生命危險與多年前的老對手重新進行一場摔角比賽。
- 史蒂芬尼·羅賓森演員:埃文·蕾切爾·伍德蘭迪的女兒,在童年裡總沒有爸爸的陪伴,給她的心理和生理上帶來了不可磨滅的打擊,使她和爸爸關係變得冷漠而不和諧。
- 卡西迪演員:瑪麗莎·托梅一位脫衣舞女,但隨著年齡漸大的她已很難得到顧客的寵愛,在跟蘭迪相處的過程中,對他產生了好感並陷入了愛河,希望能給她帶來好的生活,同時能一起照顧她孩子。
- 阿亞圖拉演員:厄內斯特·米勒阿亞圖拉是蘭迪多年的對手,幾次輸在蘭迪拳頭下,但阿亞圖拉一直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恥辱,而在一次找到蘭迪的時候,向蘭迪下了挑戰書。
角色演員介紹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1、《Bang Your Head》 2、《Don't Know What You Got》 3、《Stuntin' Like My Daddy》 4、《Don't Walk Away》 5、《Soundtrack to a War: Welcome》 6、《Blowin' Up》 7、《Mirror》 8、《Round and Round》 9、《Dangerous》 10、《I'm Insane》 11、《Balls to the Wall》 12、《Animal Magnetism》 |
幕後花絮
- 尼古拉斯·凱奇原定要出演該片,曾前往紐約的獨立摔角聯盟舉辦的賽事進行觀摩,為扮演角色做準備,但後來辭演。
- 米基·洛克為了角色,特地邀請了前職業摔角手阿法·阿諾阿伊進行了專門的培訓。
- 《摔角王》的初版海報曾讓米基·洛克本人感到不滿,因為海報中的米基·洛克被他的長髮徹底擋住,看不清楚正臉。
- 福克斯探照燈公司在2008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用400萬美元買下了該片的北美著作權。
- 為了參加奧斯卡的評選,福克斯探照燈公司安排《摔角王》在2008年12月31日在北美進行提前點映,而正式的公映時間則安排在2009年1月16日。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數 | 獎項 | 獲獎者 | 類型 |
---|---|---|---|---|
2009年2月22日 |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主角 | 米基·洛克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瑪麗莎·托梅 | |||
2008年9月06日 | 第65屆威尼斯電影節 | 金獅獎 |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 獲獎 |
2009年1月11日 | 第66屆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米基·洛克 | 獲獎 |
最佳原創歌曲 |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 |||
最佳女配角 | 瑪麗莎·托梅 | 提名 | ||
2009年2月8日 | 第6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男主角 | 米基·洛克 | 獲獎 |
最佳女配角 | 瑪麗莎·托梅 | 提名 | ||
2010年3月5日 | 第33屆日本學院獎 | 最佳外語片 |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 提名 |
2009年5月31日 | 第18屆MVT電影獲 | 最佳電影歌曲 |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 |
2009年 | 第53屆義大利大衛獎 | 最佳外國電影 |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 | 提名 |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2008年12月17日 | 中國台灣 | 2009年2月20日 |
中國香港 | 2009年4月2日 | 拉脫維亞 | 2009年1月9日 |
澳大利亞 | 2009年1月15日 | 英國 | 2009年1月16日 |
芬蘭 | 2009年1月16日 | 愛沙尼亞 | 2009年1月23日 |
希臘 | 2009年2月5日 | 比利時 | 2009年2月11日 |
荷蘭 | 2009年2月12日 | 以色列 | 2009年2月12日 |
新加坡 | 2009年2月12日 | 冰島 | 2009年2月13日 |
瑞典 | 2009年2月13日 | 挪威 | 2009年2月13日 |
巴西 | 2009年2月13日 | 法國 | 2009年2月18日 |
泰國 | 2009年2月19日 | 阿根廷 | 2009年2月19日 |
西班牙 | 2009年2月20日 | 烏拉圭 | 2009年2月21日 |
德國 | 2009年2月26日 | 葡萄牙 | 2009年2月26日 |
墨西哥 | 2009年2月27日 | 奧地利 | 2009年2月27日 |
韓國 | 2009年3月5日 | 科威特 | 2009年3月5日 |
義大利 | 2009年3月6日 | 波蘭 | 2009年3月20日 |
俄羅斯 | 2009年3月26日 | 紐西蘭 | 2009年3月26日 |
哈薩克斯坦 | 2009年4月2日 | 立陶宛 | 2009年4月3日 |
土耳其 | 2009年4月10日 | 秘魯 | 2009年5月21日 |
匈牙利 | 2009年5月21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9年5月28日 |
丹麥 | 2009年5月29日 | 日本 | 2009年6月13日 |
影片評價
影片野心勃勃,在科幻和超現實中讓人找不到北,影片表現手法似乎回歸傳統,更鎮定和沉靜,多了誠懇,一個關於摔跤手的老套故事,在娓娓講道中,很是讓人動情,影片籠罩著淡黃色的懷舊氣氛,給人以溫馨,電子音樂的運用又使得影片氣息十足。(新浪娛樂評)
《摔角王》是一部拳擊摔跤電影,全然顛覆了拳擊片的基礎,拳擊片的精髓,在於千迴百折無所不用其極地表現奮鬥,導演就是有著這樣的能力,故事簡單明了,但為一個陳腐的題材注入新鮮的活力,電影語言簡單粗暴,卻又笨重有力地插入到人生的深處,但正是這一個設定,讓電影有了更深沉的人生況味。(網易娛樂評)
《摔角王》前半段算是與暴力和色情有關,描繪了蘭迪血腥的摔角比賽和悲涼落寞的生活寫照,後半段基本與人性真情有關,整部影片沉悶、壓抑、傷感和悲涼、落寞和無奈,寫實的血腥畫面,極富視覺衝擊,愛情和親情,太多複雜的感情在裡面夾雜。(搜狐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