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6年,《成都氣象學院學報》創刊,出版周期為半年刊。
1988年,該刊刊期變更為季刊。
2001年,該刊由《成都氣象學院學報》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
2005年,該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
2016年,該刊由《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17年4月10日,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主要刊登電子、電氣信息類學科(如電子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信息安全)以及大氣科學、環境科學(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學術論文,同時刊登數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基礎研究與工程套用論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面向中國國內外高等學校師生及科研人員等。
人員編制
據《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官網顯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編委會有編委15人。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位化期刊全文資料庫、超星數字圖書館、中國知網、維普網等資料庫收錄。
出版發行
據2021年9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共出版文獻3447篇。
據2021年9月22日維普網顯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發文量為3103篇。
影響因子
據2021年9月22日中國知網顯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總被下載475582次、總被引14145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472,(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3。
據2021年9月22日維普網顯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被引量為5790次、影響因子為0.4166667、立即指數為0.06481481、 被引半衰期為4.93、引用半衰期6.74、期刊他引率為0.9159483、平均引文率17.60185。
文化傳統
刊名題字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刊名由愛新覺羅.啟驤題寫。
投稿須知
1、作者對文稿真實性、保密問題負責。投稿時須簽訂著作權轉讓協定。
2、該刊謝絕一稿多投稿件(但以中文與英文、全文與摘要兩種形式分別發表者不屬此列),凡作者在投交該刊收稿後2個月內為審稿周期,超過此期,作者可致電查詢,經該刊編輯部確認未錄用者可投他刊,嚴禁未經該刊編輯部協商自行另投他刊。
3、投稿必須有創新性、學術性、科學性、準確性、規範性和可讀性,論文要求主題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通順精練。文稿必須包括中英文題名、中英文作者名和作者單位、中英文摘要和關鍵字(5-7個)、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
4、題目(中英文對應):應簡明、切題,一般限20字之內,不使用非標準的縮略詞。
5、作者及單位(中英文對應):作者署名一般不超過6名,多單位者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序號。工作單位及科室寫在姓名下方,應列出全稱,並註明單位的省市名及郵政編碼。
6、摘要及關鍵字:論文應在正文前列出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儘量不用數學公式和沒有解釋的代號,不用引文,其內容應反映論文目的、方法、主要結果及結論,用第三人稱寫,不分段落。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對應,要求語義準確,語法得體,採用第三人稱,時態用一般現在時或現在完成時。中英文關鍵字5~7個須對應,一般第一關鍵字為二級學科名,第二關鍵字為研究方向。
7、如論文有基金項目資助,在文章首頁腳註處註明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的名稱、基金號。
8、正文標題用阿拉伯數字逐級編號,引言不編號(0)。標題等級分別為:1、1.1、1.1.1等。
9、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分明顯;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請標明英、希臘、俄、日等文種的大小寫。
10、計量單位符合中國有關標準和國際標準;計算公式的推導準確無誤,計算數據與實驗數據可靠。
11、圖表:嚴格精選,可用文字說明則不再用圖表。
12、參考文獻採用順序編碼制:以近5年為宜,在文內引用處用角碼標註。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