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感知藝術》是給那些希望了解藝術作品中該看什麼和聆聽什麼的人介紹藝術和文學。旨在向讀者闡明如何接觸藝術,如何將我們通常的感知技能輕鬆地轉換為理解藝術的手段。本書簡潔的模式使之具有足夠的靈活性。接觸藝術的方式豐富多樣。作者採用美學家哈里·布羅迪有關審美感悟的程式。具體地說,針對藝術或藝術作品,我們可以提出四個問題:一、它是什麼?(形式反應);二、它是如何組織在一起的?(技術反應);三、它是如何刺激感官的?(體驗反應);四、它是什麼意思?(語境與個人反應)。這些問題使我們探討各種藝術門類時有章可循。而前三個問題則又構成此書每一章節的概要。本書涉及的藝術門類包括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文學、戲劇、電影、舞蹈。在第九版中增加了對爵士樂、數字媒介的闡述。很多非藝術專業人士在這本書的引領下發現藝術世界的新天地。
作者簡介
丹尼斯·J·斯波勒(Larry Witham)是一位享譽國際、獲得諸多獎項的作家、學者和藝術家。他是美國許多大學的終身教授、院長或系主任,其中包括
鮑爾州立大學、北加利福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亞利桑那大學。他的行政經歷和教學經歷涉及人文及藝術學科。他著有十多本書,發表過眾多期刊論文和詩歌,內容涉及人文、戲劇史、設計和技術。他曾環遊世界數十年,研究和體驗他所寫的那些藝術和文化。他寫作了《
藝術教育》(Art Schooled)及另外八部非虛構作品。
簡要目錄
第1章 導論:什麼是藝術?我們如何感知和評價藝術?
第2章 繪畫:素描、油畫、版畫和攝影
第3章 雕塑
第4章 建築
第5章 音樂
第6章 文學
第7章 戲劇
第8章 電影
第9章 舞蹈
附 錄 術語彙編
書摘
什麼是藝術?我們如何感知和評價藝術?
一位同事走進我的辦公室,將一本很貴的關於建築方面的書放到我的寫字檯上。“一位心存感激的學生送的。”他說。“成績公布之前,還是之後?”我問道。當然,是在開玩笑而已。他很不高興,輕蔑地看了我一眼,然後故作沉默,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給我講薩姆的故事。
薩姆,一位建築工人,作為一名夜校生選修我同事的課程“藝術導論”。學期結束後(且成績出來後!),薩姆送給我同事這本書。當時,這本書的花費了大概相當於薩姆一周工資的四分之一。
“為什麼?”我的同事問薩姆。
“因為你改變了我的人生。”薩姆答道,“選這門課前,我日復一日地傾倒混凝土,水泥、沙子及礫石——只是混凝土,僅此而已。上了這門課後,我看到的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混凝土了。無論我何時走上工地,我看到的都是圖案、色彩、線條和圖形。每當我注視一棟建築的時候,我看到的是歷史。我去參觀了一些我做夢也不曾想到會去的地方,如果我沒有看到和聽到這些,很難相信我的人生真的曾經是那么枯燥乏味!我以前真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會是那么豐富多彩。
我的同事對我說:“要知道,這位建築工人,一個真正的硬漢——男人中的男人啊——熱淚盈眶;通過藝術而對人生的發現使他如此情不自禁。”
薩姆的發現,過去其他人——無數的人——也曾經歷過,而且未來,但凡人只要願意也會一次又一次地經歷。
藝術作品使某些人如芒刺在背,這大概是因為,論及一件藝術作品意味著跨入陌生的領域。遺憾的是,有些藝術家和一些老於世故者試圖讓藝術使所有人,除了一小撮精英外,感到神秘莫測。儘管如此,本書力圖使讀者能夠自如、自在地接觸藝術,而且理解藝術與人生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並且使他們懂得如何與藝術作品互動,從而使人生更加美好:對能夠看見的,我們看到的更多;對能夠聽見的,我們聽到的更多。我們的生存因此而更加豐富和深刻。
認知我們周圍的藝術原理和影響,使我們的世界更有意思、更適合居住。藝術就是我們每天面對而且必須感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生活與藝術相伴,因為其原理遍及於我們的生存。確切地說,審美體驗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賴以對其自身進行感知與交流的方式。這有別於其他感知與交流的方式。
藝術具有重要的作用,使我們周圍的世界更有意思、更適合居住。藝術觀念與傳統觀念結合,使日常物品用之則賞心悅目。“傳統觀念”(convention )這一術語在本書中反覆出現。傳統觀念是一套慣例或大家認可的要件,諸如鋼琴的鍵盤和定弦。
以
大眾汽車為例,可以說明藝術如何滲透於生活。此處圖形的重複表現出對整體協調的關注,這是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大眾汽車的設計運用了大量的橢圓形重複。最新款的
大眾甲殼蟲也有圓形的重複。我們只需看一下甲殼蟲的後部,就可以看出這一主題變奏如何用於車窗、後備箱蓋、尾燈、擋泥板及保險槓。大眾汽車後來的車型不同於此,反映出傳統觀念再一次對設計領域的入侵。由於安全標準要求更粗大的保險槓,後備箱蓋的橢圓形設計變合安裝更粗大的保險槓。而後窗增大並呈方形以適應對擴大後視野的需要。這些傳統觀念的植入打破了原有結構高度的整體協調性,從而改變了甲殼蟲款式的設計。
關於藝術與人生的關係,埃德溫·J· 德拉特(Edwin J. Delattre)則有不同於我們的觀點,他將學習工科的目的與學習文科或藝術的目的予以比較:“一個人學習內燃機原理,其目的在於能夠更好地理解、設計、建造或修理這類引擎,而且因為有技術,有時他更容易找到工作,因而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個人學習文科或藝術,其目的在於能夠更好地理解、設計、建造或修理人生——因為雖然我們彼此有差異,但生計是我們共有的一種生活方式。”
“文科使我們有機會變得更具思維、判斷、交流、鑑賞及行動的能力。”德拉特繼續說,這些養分使我們的思維更活躍、想像力更豐富。“就我們而言,至少這些活動使我們掙脫羈絆而發揮自己未曾察覺的潛能,也使我們得以擺脫關於美好生活的種種愚昧無知的觀念。若不接觸我們所繼承的文化傳統遺產,我們就被隔離於世世代代享有的共同世界。”詩人阿奇博爾德· 麥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 )則更為直截了當:“若無人文藝術,大學如何教授真理?”本書中的信息有助於我們理解構成藝術作品的元素,從而使我們能夠感悟藝術作品且使自己的經歷和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