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成語典故》是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盛春
基本介紹
- ISBN:9787536338289
- 作者:廖盛春
- 出版社:廣西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7月
- 頁數:359
- 定價:20.00元
《《後漢書》成語典故》是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盛春
覆水難收(拼音:fù shuǐ nán shōu)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出自《後漢書·何進傳》“覆水難收”意思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難以挽回。主謂式結構;在句中可作謂語、賓語、分句。成語出處 《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成語典故 典故一 姜子...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後人由此典故剪裁出“有志者事竟成”作為一則成語。成語故事 東漢時,耿弇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次,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占據山東青州十二郡的豪強張步。張步兵強馬壯,是耿弇的一個勁敵。張步聽說...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飲鳩止渴”。成語故事 霍諝是東漢人,他自幼發奮讀書,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華,年紀輕輕便精通四書五經,並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他在當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長大以後,曾為...
南朝·劉宋·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間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養精神,優遊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樂此不疲”。成語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是個勤奮刻苦的人,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天下太平的...
推心置腹(拼音:tuī xīn zhì fù)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光武帝本紀》。“推心置腹”的原義是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誠意的待人;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成語出處 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南朝·宋·范曄《後...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投筆從戎”。成語故事 東漢初年,有一位非常傑出...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老當益壯”。成語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靠武力奪取了江山,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強地主的大將謀臣,都是幫光武帝打天下立過赫赫戰功的,其中功勞最大的有二十八個。光武帝死後,他的兒子漢明帝劉莊把二十八人的...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手下有個名叫楊修的謀士。楊修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只因性格豪放,鋒芒太露,以致招來殺身之禍。一次,曹操攻打劉備占據的漢中,好久都沒攻下。一天晚上,軍士向曹操請示當晚營中口令,曹操正在思考問題...
舉案齊眉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梁鴻傳》。該成語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以表示尊敬。後形容夫妻倆夫妻互相尊敬。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於書面語。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梁鴻傳》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也。……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並絕...
成語出處 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陳寔傳》)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梁上君子”。成語典故 東漢時有一個叫陳寔的官員,他為官公正,...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䃅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舐犢情深”。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的主簿楊修聰明機智,很能猜透曹操的心思。一次,曹操在他愛吃的酥點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見了,便打開盒子與眾人將酥點分吃了。曹操查問下來,...
成語典故 王莽篡漢後,多次發布命令捉拿劉秀。雙方交戰時,劉秀手下有個叫宋弘的大將不幸負傷。當他們逃到饒陽境內時,宋弘實在走不動了,後面追兵又緊,劉秀無奈之下將宋弘託付給鄭莊一戶姓鄭的人家養傷。姓鄭的這戶人家很同情劉秀,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親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照顧得非常周到,尤其是鄭...
得隴望蜀(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東觀漢記·隗囂傳》。“得隴望蜀”原意是指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隴:今甘肅一帶;蜀:今四川一帶),有譏諷人不知滿足、總想得到更多的意思。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本為中性詞,後多含貶義。成語出處...
2、指有典故來源的成語,不包括沒有典故來源的成語。範例 東施效顰 來源於:《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班荊道故 bān jīng dào gù 成語典故:班:鋪開。荊:黃荊,一種灌木。原...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揚湯止沸”。成語典故 枚乘,字叔,西漢初時淮陰人。當時,諸侯國興起了養士之風,枚乘與鄒陽等人到吳王劉濞手下供職,任郎中,以文辭著稱。吳王劉濞是劉邦的哥哥劉仲的兒子。英布反叛時,...
《成語典故:後漢書》是2009年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廖盛春。內容簡介 《二十四史》成語典故:後漢書《成語典故(修訂版)》:記住了一個成語,便記住了一個故事,也就記住了一段歷史。《成語典故(修訂版)》以成語為專題作專題史研究,把經過歷史沉澱並且最富有生命力的各種各樣生動形象或發人深省的...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東觀漢記‧公孫述傳》:“今東帝無尺土之柄,驅烏合之眾,跨馬陷敵,所向輒平。”衍生典故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成語故事 西漢末年,政治日益腐敗,社會動盪不安。外戚出身的王莽在這種情況下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新朝。但他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拼音:bù rù hǔxué,yān dé hǔzǐ)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複句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原義為不敢進入虎穴,就不能捉到小老虎。後比喻不親臨險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也比喻不進行認真的實踐就不可能得到真相。該成語一般獨立成句,有時...
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五回中說:“大聖直至丹房裡面,尋訪(老君)不遇,但見丹灶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里都是煉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蘆都傾出來,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小說中也說到這種葫蘆的作用是盛放丹藥。由來 考證“藥葫蘆”的典故,應當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的...
成語出處 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馮異傳》)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即出自於此。成語故事 馮異,字公孫,原本是王莽的手下,後來被劉秀手下說服成功,便跟隨了劉秀。他為人非常謙和...
馬革裹屍(拼音:mǎ gé guǒ shī)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馬革裹屍”的原義是死於戰場後,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也作“裹屍馬革”。成語出處 初,援軍還,將至,故人多迎勞之...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指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依據。運用示例 漢末三國·華歆《奏討孫吳》:“又文景守成,忘戰戢役,驕縱吳楚,養虺成蛇,既為社稷大憂。蓋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衡傳》:“故恭儉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諂慢,鮮不...
解構之言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jiě gòu zhī yán,意思是指牽強附會或胡亂捏造的話。解釋 【成語】:解構之言 【拼音】:jiě gòu zhī yán 【簡拼】:jgzy 【解釋】:解構:附會,捏造。指牽強附會或胡亂捏造的話。典故 【出處】:《後漢書·隗囂傳》:“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後漢書·楊震列傳》李賢注引《續齊諧記》)後世就將這兩個故事提煉為成語“結草銜環”。成語典故 結草典故 結草,指魏顆救父妾,而獲老人結草禦敵的故事。參見「結草」條。銜環,指楊寶救一隻黃雀,後得黃衣童子以四枚白環相報的故事。參見「銜環」條。結草銜環比喻生前受恩死後圖報。元.張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