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英國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小說)

島(英國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島》是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Victoria Hislop)第一部長篇小說,發表於2005年。《島》講述了希臘克里特島上以佩特基斯家族為代表和麻風病抗爭的故事。佩特基斯家族由絕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尋找,直到重獲新生。

《島》這部小說譜寫了一曲令人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歌,小說情節的推進和情緒的鋪陳都是循序漸進的,以佩特基斯家族為代表,第一代伊蓮妮的生活被麻風病摧毀,第二代瑪麗婭的生活被毀而又重生,愛情被毀而又重生,第三代的索菲亞最終在女兒的牽引下回歸家鄉,到第四代阿麗克西斯從上代人的故事中獲得啟發,重回自我。由絕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尋找,直到重獲新生。“島”就是悲涼生活中的希望,是污穢之地的鮮花,而澆灌、滋養這朵鮮花的,是溫暖、博大的人性之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島
  • 外文名:The island
  • 作者:維多利亞·希斯洛普(Victoria Hislop)
  • 創作年代:2005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首版時間:2005年
  • 作品字數:240千字
內容梗概,主要人物,作品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寫作手法,作品評論,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作品目錄分為四部,以英國女孩阿麗克西斯對其母親家族淵源的探尋為引子,講述了佩特基斯家族祖孫三代人對抗麻風病侵襲的故事。祖孫三代,四個女人,其中阿麗克西斯的曾祖母伊蓮妮和姨外祖母瑪麗婭親歷了麻風病的侵襲,並與其進行了堅決的抗爭,她們身上散發著強烈的人性光芒。而阿麗克西斯的祖母安娜和母親索菲亞在親人遭受病痛折磨的事實面前卻逃避、隱瞞,並以此為恥,從她們身上可以看到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小島”似乎是悲劇開始的地方。瑪麗婭像母親一樣也得了麻風病,她被遣送到小島上。瑪麗婭也有可能像母親一樣死於麻風。然而瑪麗婭並沒有放棄求生的信念與希望,她一邊鼓勵居民,同時也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在小島上安居樂業,最終戰勝了疾病,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邊。由於小島的隱蔽,居民們在二戰期間並未受到納粹的侵略和迫害,小島竟成了“天堂”。

主要人物

瑪麗婭
瑪麗婭比安娜小2歲,可是就在安娜作為長女拒絕做一切家事的時候,瑪麗婭肩負起了應該由姐姐承擔的家庭重擔。
瑪麗婭的美貌是一種有如初生的維納斯一般純潔羞澀的美,是一種能打動如克里提斯醫生這樣嚴謹正派的謙謙君子的、聖潔堅毅的美。她遺傳了母親伊蓮妮善良美好的品質,她的性格溫柔而嫻靜,隱忍而謙讓。在布拉卡,她代替姐姐管理家務,照看家人,對姐姐安娜的任性自私諸多忍讓。
瑪麗婭是希斯洛普重點刻畫的人物,也是她塑造出來的理想女性形象。她的天真單純,猶如水一般清澈的性格讓她最終等到治療麻風病的有效藥物被研製出來的那一天,她戰勝了病魔,回到了家鄉,和父親團聚,同時也收穫了美好的愛情。命運也許無常,生活或許殘酷,瑪麗婭所能做的只有隱忍、寬容,但她從未停止戰鬥,從未停止愛。
瑪麗婭是阿麗克西斯的姨外婆,是母親的養母,是家族中第二代與病魔作鬥爭的人。瑪麗婭的一生悲苦,童年家庭遭受噩運,母親被驅逐到斯皮納龍格島,姐姐因此性情暴躁乖張,瑪麗婭自小便和父親承擔起家庭的一切;臨近訂婚,卻發現感染上了麻風病,來到母親至死也未離開的海島。而人生接連的不幸並未改變瑪麗婭,她仍然堅守著自我純淨的心靈。瑪麗婭對生活充滿著熱忱。家庭雖然貧困,但是瑪麗婭卻把整個家變得生機盎然。
不管是英俊迷人、家庭富有的馬里諾還是深愛的克里提斯,瑪麗婭都沒有忘記照顧父親的責任。她與讓她母親感染麻風病的迪米特里建立了友誼,用藥草給布拉卡的村民和斯皮納龍格島上的居民治病。瑪麗婭是個堅強的人,充滿著對生命的希望。臨近訂婚卻發現麻風病,並被未婚夫馬里諾無情地拋棄,這幾乎將瑪麗婭擊倒,但是最終從痛楚悲傷中站了起來,融入到斯皮納龍格島島民不屈不撓地與麻風病、與命運抗爭的隊伍中,並且在與麻風病的鬥爭中以她的正直、無私和善良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安娜
安娜美貌驚人,光芒奪目,熱情衝動,無所顧忌,永遠是人群中的焦點。安娜是阿麗克西斯的親外婆,瑪麗婭的姐姐。安娜本來是這個家庭唯一能夠過上健康幸福生活的女人,但是最終卻被自己無所節制的欲望所湮滅。安娜自私自利、追慕虛榮,她厭惡布拉卡的生活,“她唯一的抱負是嫁個好人家”,“只要能打破一年四季按部就班的單調生活,改變她今後生活的前景,不管什麼,她都歡迎”。為此,她瞬間放棄了與反法西斯勇士——安東尼奧的戀情,轉身投入富裕的地主之子安德烈斯的懷抱。儘管在嘴唇上還留著安東尼奧的痕跡,儘管安德烈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除了迷戀美貌,毫無情意可言,但是安娜還是毫無尊嚴地攀附,因為畢竟,這樣能讓她擺脫布拉卡,進入一個她夢寐以求的世界。最終安娜以她的表演天賦,成為范多拉基家的媳婦,進入了上流社會。但是安娜的欲望並沒有因此停滯。因為她與她的過去進行了切割,讓自己從布拉卡的生活中消失,因此她的地位很高,卻漂流在沒有友誼的社交空洞裡。安德烈斯的表弟、一個認為生活就是用來開心的年輕人——馬諾里的出現,進一步讓安娜在腐化墮落中越陷越深,越走越遠。為了填補心靈的空虛,她渴望幽會的戰慄、偷情的顫抖。為了有魅力卻軟弱的馬諾里而嫉恨妹妹,對妹妹得上麻風病幸災樂禍。最終因姦情敗露,死在丈夫憤怒的槍口下。其實安娜並不是天性自私自利、追慕虛榮,她本性善良,面對德國士兵槍殺麻風病人,敢於指責和咒罵;她也崇拜反法西斯的勇士。
安娜的轉變從母親突然感染麻風病並離家而去開始。安娜無法面對家庭猝然的變故。她感到丟人,因此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就強烈地想要逃離麻風病的陰影。而父親的容忍,妹妹的容讓,讓安娜乖張任性的性情逐漸滋長,養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惡勞的性格。安娜的悲劇在於對生活的逃避,並且在逃避中逐漸喪失了自我,錯誤地將追求物慾當作了避難所。
安娜對做家務沒有任何興趣,在母親被送往隔離區後,身為長女的她並沒有承擔起照顧全家的重任,她討厭按部就班的生活,渴望過更加富足高貴的生活。在聖康斯坦丁諾斯節上,她抓住了機會,並成功嫁給了當地大富翁的兒子安德烈斯范多拉基,卻在婚後與浪子馬諾里保持著多年的私情。作為佩特基斯家族唯一一個擁有正常生活的人,她並不珍惜她擁有的東西,最後毀掉了她自己,毀掉了她的家庭,也給女兒索菲亞以後的生活蒙上了難以擺脫的陰影。她也是個率真而感性的人,她一直在勇敢地追求著她自己想要的東西。
伊蓮妮
伊蓮妮是一位充滿人性魅力的偉大女性。她端莊、溫和、寬容,深愛丈夫和女兒們。她不僅是一位稱職的母親,也是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摯愛和擁戴。可以說,她具備一個女子應該有的所有美好氣質。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完美女性卻不幸染上了在當時還是藥石無效的麻風病。
伊蓮妮是阿麗克西斯的曾外婆。她珍愛生活,懂得用簡單、細節來裝點生活,即使是遭遇到最黑暗最殘酷的打擊,在被驅逐離家前往斯皮納龍格島的時候,她也會往花瓶中插滿春天的鮮花,讓花枝上的小花神奇地改變整個房間。她的生活充滿陽光,儘管麻風病的陰影讓她的生活有些灰暗,但是僅僅因為斯皮納龍格島上屋子前面的院子,就讓她非常開心,馬上籌劃著名要種些什麼。她對自己的職業充滿熱情和奉獻,將溫柔細膩的愛普照每個學生,她能夠記住每個學生的生日或喜愛的顏色,會把理論和數字寫在卡片上,用繩子從天花板上吊下來,就像一群飛進來的小鳥一樣盤旋在孩子們的頭上;在看見令人害怕的麻風病症狀,嚇得哆嗦的時候,仍然擔心迪米特里——讓她感染上麻風病的學生,也被嚇著了;即使斯皮納龍格島上的孩子活不到21歲生日,她仍然盡心盡力地教學,她想讓每個孩子活得有價值,也讓自己活著的每一刻有價值。她極力克制悲哀,用自己的堅強和對生活積極的態度,鼓勵丈夫和孩子們堅強地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成為整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她儘量表現出一副很開心的樣子,以此鼓勵離開父母的迪米特里堅強。她敢於挑戰陳規陋習,從懶惰的克里斯蒂娜·克洛斯塔拉基斯——一個認為不值得花精力去教可能活不了多久的孩子的學校管理人那裡,奪取對孩子們的教育權。
伊蓮妮從不放棄自我,當疾病襲來,儘管對死亡充滿恐懼,但是她依然善良、友愛、對生活充滿熱忱,做該做的事情。生命就是生命,死亡就是死亡,在伊蓮妮眼裡就這么簡單。
索菲亞
索菲亞是安娜的親生女兒、瑪麗婭的養女。
在瑪麗婭的養育下,年輕時代的索菲亞很有抱負,學習努力也很刻苦,希望去雅典——養父尼可拉斯讀書的地方讀書,但是似乎繼承了安娜的任性,並且對養父母充滿著叛逆的情緒。瑪麗婭夫婦非常擔心索菲亞成為另一個安娜,於是將家族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告訴了索菲亞。“毀容的疾病、不道德的母親、身為殺人兇手的父親”,所有這一切都讓索菲亞震驚。索菲亞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於是也開始逃避。儘管她沒有走上親生母親的老路,但是她為自己不是瑪麗婭的親生女兒、為自己背負的恥辱而逃避,她在內心拒絕瑪麗婭所說的所有事實,因此她逃離克里特島,遠嫁英國。索菲亞對恥辱的逃避讓自己的良心受盡煎熬,鑄成無法補救的痛苦和內疚。她愛養父母,但是因逃避而始終沒有讓這份愛表露出來,直到養父母過世,才自責自己的自私和忘恩負義。她害怕阿力克西斯發現自己的母親是個怎樣的人,於是將自己的過去塵封。直到女兒阿力克西斯追尋家族歷史,索菲亞才幡然醒悟,逃避並不能抹去過去的記憶,反而會在痛苦中沉淪,只有坦然面對才是人生正確的選擇。
阿麗克西斯
阿麗克西斯在博物館工作,她父親是考古學教授。從小到大,阿麗克西斯天真地相信她會追隨父親風塵僕僕的足跡,從事考古職業。但是越來越現實的社會,不僅讓阿麗克西斯逐漸失去了對考古的興趣,而且讓她迷失。特別是男友埃德,讓阿麗克西斯對生活不知所措,她必須在男友“埃德”和回歸自我之間選擇。
男友埃德很英俊,有著一副雅利安人的好面孔,做事井井有條,前途光明並且確定無疑。埃德對於阿麗克西斯來說是一個穩定且衣食無憂的未來生活。但是埃德對生活的整潔和井井有條,對紀律和秩序的要求,束縛了阿麗克西斯“不羈的性情”,讓她在“儘量注意”中感到心累,找不到自我。阿麗克西斯困惑了,無法做出選擇。
於是自然而然地將求助的目光投向母親,希望從母親過去的經歷中尋找解決困惑的答案。而母親索菲亞“不僅掩埋了自己的根,還把上面的泥土踩得嚴嚴實實”。但是阿麗克西斯還是“打算問母親幾個關於她過去的問題”。由此,打開了母親的禁地,開始了阿麗克西斯尋找真實生命的旅程。
吉奧吉斯
吉奧吉斯是唯一一個往返斯皮納龍格和布拉卡之間並知曉島上狀況的擺渡人。他沉默,內斂,不善言辭,然而在平靜的外表下暗藏著豐富的情感。某種程度上,這位勤勞、可敬的父親是這篇愛的史詩的中流抵拄。
吉奧吉斯話語不多,甚至有些許木訥,然而,他的可敬無可非議。正是他,勤勤懇懇,恪盡職守,為斯皮納龍格島和布拉卡村的居民們默默奉獻。麻風病的肆掠和最終被戰勝。吉奧吉斯的愛無需語言來表達,因為他的沉默即是愛的最好宣洩。

作品背景

小說《島》以位於地中海之中的兩個希臘島嶼——克里特斯皮納龍格為背景。
希臘愛琴海的克里特島海岸以北,布拉卡對面隔海相望的是斯皮納龍格,這是座毫不起眼的小島,在歷史上曾分別被威尼斯人和土耳其人占領,1903年至1957年期間一度成為二戰期間作為安置雅典麻風病人的隔離區。
斯皮納龍格島的風物和一水之隔的布拉卡沒什麼不同,也有湛藍的海水和溫暖的海風,有成片成片開滿野花的山坡,但1903年之後,卻因為麻風病這個可怕的存在而成為禁忌的代名詞,生活在島上的麻風病人痛苦而消沉,灰色的石牆,長長的、陰暗的地道,醜陋的公寓,腐朽的地板,都透著頹廢和絕望。這一切,被擔任麻風病救濟會的宣傳大使即作者維多利亞·希斯洛普所關注,她關注的是一群近乎被人們遺忘、邊緣化的群體的精神狀態和人生選擇。麻風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患者若得不到及時的救治,不僅會損毀容顏和軀幹,導致病人極其醜陋可怕,同時會造成永久的殘疾。然而,身體上病痛尚不是致命的,更糟糕的是由於人們對於該病的無知,導致他們自然而然地遠離麻風病患者及其家人,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打擊。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島》的主題思想:希望和重生。
斯皮納龍格是特別的,它的特別最初是來自麻風病,因為成為麻風病人的隔離區而成了世人眼中悲情而絕望的死地。島上的居民卻不甘就此屈服,他們把斯皮納龍格當作是救贖之地,雖然身體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卻想方設法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想方設法把斯皮納龍格變成一個正常的地方,一個可以稱之為家園的地方。
島上有教堂為居民提供心靈的庇護,有學校給孩子們受提供教育的機會,有飯館讓朋友小聚,有商店提供日常所需,除了身體上的折磨以外,島上的生活和島外沒有什麼兩樣。兩任島主皆是經過民主選舉產生,他們前仆後繼地為島民爭取最大的利益和保護。兩位醫生多年來堅持為病人尋找治癒疾病的方法,最終取得了成功,使被治癒的病人回到了親人身邊,暫時沒有康復的病人也被轉移到雅典接受更好的治療。這個只有小山包大小的、地圖上根本找不到的小島從絕望中重生了,使它得以重生的力量來自島上的人們,來自肯圖馬里斯和帕帕迪米特里奧兩位島主和他們的下屬,來自拉帕基斯和克里提斯醫生,來自伊蓮妮和瑪麗婭母女,來自島上所有不屈服於殘酷命運的普通人,來自他們倍受折磨的身體裡迸發出的驚人力量。
斯皮納龍格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意義不是絕望,不是禁忌,而是希望和重生,是人們身上散發出的令人讚嘆的人性光芒。克里特具有的是秀麗美,它的美令人心情舒暢;而斯皮納龍格則應具有崇高美,從外部看陰暗而晦澀,但是其間發生的故事,島民們對抗命運的努力,足以震撼心靈,足以喚起心中的崇高之美。
在小說《島》中,崇高的情感是伊蓮妮和瑪麗婭等人與病痛的抗爭,是吉奧吉斯的堅忍守護,是醫生們的悲憫仁愛,而不是安娜和馬諾里的追求享樂,自私放縱,也不是索菲亞的逃避現實,背棄親人。
島上的人們,不管過去如何的貧賤貴富,相互間充滿著友愛。島上儘管條件惡劣,人們卻在這個“污穢荒涼”的不祥之地,一起創造了一個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團結友愛的社會,成為“民主社會的典範”。愛是所有人生困惑的解碼。因此,小說的結尾,作者讓死亡之島最終獲得重生的希望,被大陸社會所接納;讓索菲亞卸下了沉重包袱,不再因為是麻風病人、通姦犯、謀殺犯的後代感到恥辱,而是“象看電影中的人物那樣看待她的長輩。最後看不到恥辱,只看到英雄主義,沒有不忠,只有激情,沒有麻風病,只有愛”。

寫作手法

描摹敘述
小說以其真實的描摹和敘述娓娓道來,如同聽一位老婦人,用蒼涼和憂傷的口吻回憶苦澀的往事。
“舊橄欖油罐子裡裝滿了羅勒、薄荷和小型儲物罐,裝過油或水的大口陶罐開裂了,正好成了需要小心照料的天竺葵、百合等植物的家”;家務活象跳舞一樣,從鳶尾花、芙蓉和菊花花瓣里提取染料,給羊毛染色;把各色青草編成精美的籃子和墊子;到深山裡采各種藥草,調配成草藥。瑪麗婭對人生充滿著無私的愛。姐姐的任性刁蠻儘管讓她厭煩,但是她仍然善待姐姐,並替姐姐撫養索菲亞。
把小說最核心的故事進行概括,就是作者寫了兩代三位女人,不同的人生經歷。
第一代女人是伊蓮妮:伊蓮妮是位好老師,好得把學生當兒女。當她發現自己得了麻瘋病,不得不和她的一個學生一道被送到與世隔絕的斯皮納龍格時,她坦然地接受。
第二代女人是伊蓮妮和吉奧吉斯的兩位女兒:母親離開時,她倆還是童年。她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從
此,只有父親,不會再有母親。整個生活,缺少了溫暖。儘管吉奧吉斯是個善良的人,沒有人願意為斯皮納龍格
送物資、送人,只有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奉獻給了被隔離的麻瘋病人居住的孤島。但是,一個大男人,帶
著倆孩子過日子,而且不久二戰暴發,國家被德寇占領,為了孩子們的生存,歷盡艱難。
心理描寫
小說採用有大量的心理描寫,細緻入微。整篇採用紀實風格,形象逼真。
阿麗克西斯到達克里特島,並遊覽了母親故鄉——布拉卡以及海岸北邊的斯皮納龍格島。正是因為麻風病和麻風病隔離區斯皮納龍格島,這些讓索菲亞很難啟齒,無法親口告訴阿麗克西斯自己的過去,於是求助於養母的好友——佛提妮。當阿麗克西斯懷揣著母親的信找到佛提妮的時候,對於阿麗克西斯的人生困惑,佛提妮沒有直接解答,而是告訴阿麗克西斯:“你母親的故事就是你外婆的故事,是你曾外婆的故事,也是你姨外婆的故事。她們的生活糾纏在一起,我們希臘人談到命運時,就是這個意思。所謂宿命主要由我們的先輩,而非星宿決定的。當我們談到古代歷史,我們常常說命中注定——可是我們並不是指不可控制的事情。當然事件可能突如其來地改變了我們生活的軌跡,但真正決定什麼會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是我們周遭那些人的行為,以及那些生活在我們之前的人的行為。”
瑪麗婭從當初她第一次踏上斯皮納龍格島到現在,時間仿佛靜止不動。四年前她恨透了斯皮納龍格。那時,死亡似乎也絕對好過在這座島上無期徒刑般的生活,可是現在,她在這裡,片刻間很不想走。還有幾秒鐘,另一種生活就要開始了,她不知道那生活里有什麼。
拉帕基斯從她臉上讀出了一切。對他而言,生活正要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為他在斯皮納龍格的工作結束了。他會去雅典,在那裡與麻風病人待上幾個月,他們被送到了聖芭芭拉醫院,還是需要接受治療。可是,在那之後,他自己的生活就要像月亮一樣在地圖上沒有標記了。“來吧,”他說,“我想我們該走了。你父親一定在等我們。”
他們轉身,走過地道。腳步聲迴響在他們周圍。吉奧吉斯正在另一頭等著。他坐在合歡樹蔭下的矮牆上,大口抽著煙,守候著他的女兒從地道出來。她似乎不會再出來了,除了瑪麗婭和拉斯基斯,島上的人們全走了。像諾亞方舟中的畫面重現一般。連驢子、山羊和貓也被渡到對岸去了。除了這條小船,最後一艘船十分鐘前也已走了。碼頭上現已空無一人。近處,一個小的金屬盒子、一捆信、一整條香菸被丟下了,到處都是這群人匆忙撤離時留下的痕跡。也許有什麼事耽擱了。吉奧吉斯驚慌地想道。也許瑪麗婭無法離開,也許是醫生不簽她的健康書。
就在這些模糊想法好像要變成令人不安的現實時,瑪麗婭從黑黑的半圓形地道里出來了,向他跑來。她伸開雙手,擁抱他時,吉奧吉斯關於小島的所有其他想法與疑慮通通忘掉了。他感受著她絲一般光滑的頭髮拂過他粗糙的皮膚,他一聲不吭。
“我們可以走了嗎?”瑪麗婭最終問道。她的東西已經放到船上去了。拉帕基斯首先上去,轉身拉起瑪麗婭的手。她一隻腳踏上了船,就在這一瞬間,她提起另一隻還在石頭地上的腳。她在斯皮納龍格上的生活結束了。
吉奧吉斯解開他的舊帆船,把它推離岸邊。然後,以他這種年紀難得的機敏,跳上船,調轉船頭。不久,船離開小島,朝著大陸駛去。他的乘客迎向前方。他們看著船首那尖尖一點,像一支箭,朝目標飛駛而去。吉奧吉斯沒有浪費時間。他還能清楚地看到斯皮納龍格。窗戶黑黑的形狀對著他,像空洞無光的眼睛,它們難以忍受的空虛讓他想起了那些麻風病人,他們結束了被失明折磨的日子。吉奧吉斯突然想起了伊蓮妮,就像他最後一次見她時的樣子,站在碼頭上;那一刻他是那么地懷念伊蓮妮,連女兒在他身邊帶來的快樂也全忘了。
對比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和過去、周圍、未來聯繫在一起的,對真正自我的認識來源於對歷史的反思,來源於跟周圍的比照。
《島》中,作者將阿麗克西斯家族的四個女人——伊蓮妮、安娜、瑪麗亞和索菲亞置於麻風病陰影下,讓她們經歷恐懼、痛苦、無助、無奈乃至死亡威脅,以此考察面臨人生變故時如何選擇人生,從而激起現代人麻木的神經,喚醒人們跟隨自己一起思考生命、感悟生命。
《島》的整個故事情節始終在伊蓮妮、瑪麗婭母女的積極人生觀和安娜、索菲亞母女消極人生觀之間的對比中展開。伊蓮妮和瑪麗婭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生命的體現,敢於面對生活的艱辛和磨難,富有愛心,並永遠保持純淨的自我。伊蓮妮勇敢堅毅,從不喪失自我,心中總是裝著他人,對親人、同胞充滿愛,儘管最終被麻風病魔奪取了生命,卻無礙她美麗人生的傳承。瑪麗婭是伊蓮妮的承繼,她的一生中,生活被毀又被重建,愛情被毀又重生希望,儘管悲愴,卻讓人感受到了苦寒生命之花的燦爛。安娜和索菲亞對人生逆境逃避和消極,安娜的逃避讓她陷入物慾中不能自拔,最終被欲望反噬;索菲婭的逃避讓她拋棄養父母,深受良心譴責而無法面對女兒。
作品《島》中,除了上述的對比,還隱含著另外一種比較,斯皮納龍格島和克里特島之間的社會群體生命的比較。斯皮納龍格島是被整個社會遺棄,幾乎與世隔絕的麻風病隔離區。正是這樣的一個孤島,卻造就了一個團結一致、積極向上的非常完美健康的社會生態。在這個島嶼的社會中,有完美選舉制度選出來的二任才能卓著、敬職奉獻的政治領袖;有從不放棄、畢生與病人一起與病魔鬥爭的醫生;有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的教師;有百貨商店、刀具店、梅子酒店、麵包店、酒館、理髮師、麵包師。

作品評論

這個風靡歐洲的故事,衣婉悲傷,令人禁不住淚流滿目。
——《泰晤士報》
作品充滿了家族傳奇、愛恨糾葛,以及令人悲涼不安的秘密。
——《觀察家》

作者簡介

維多利亞·希斯洛普(Victoria Hislop)1959年出生於英國東南部肯特郡,畢業於牛津大學。作品有:《回歸》、《線》、《日出酒店》等。
島(英國維多利亞·希斯洛普小說)
維多利亞·希斯洛普
《島》為其長篇處女作,甫一出版便引起巨大轟動,兩個月內即力壓《達·文西密碼》《追風箏的人》《哈利·波特6》,登上英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首,最後以152萬冊成為年度銷量第1名。其驚世駭俗的故事和感人肺腑的情節迅速征服了英倫,征服了歐洲、美洲、澳洲、亞洲,全球千百萬讀者為之唏噓落淚。歐洲媒體稱:“當今歐洲唯一可以與J.K.羅琳比肩的優秀作家。”美洲媒體評論:“一部能夠使人回味一生的悽美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