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月刊》緒言

《《國學月刊》緒言》是宋育仁所著作品,出自於《宋育仁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學月刊》緒言
  • 作者:宋育仁
  • 作品出處:宋育仁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曾子以來,即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莊子稱內聖外王之道不明,道術將為天下裂。回頭是岸,而數千年一劫尚未回頭,又變本而加厲。舊政界苦於護短,舊學界苦於未聞;新學界苦於無所適從,新政界苦於無從說起。同墮苦海之中,致為潮流所盪,中流颶作,為之奈何。國學會同志發起大願,為法布施,出《國學月刊》,分八門。此有四種特色:一於學說,則發前人所未經道;二於時論,則道國人所未及知;三藝文談苑,均取其於國家掌故有關;四社記選言,必擇其於人群心理有裨。其編輯又有一特色,各門不必一期全備,從二期起,每期只列四五門,而每門必令首尾完具,或二三期接續完成,然後更端,俾閱者滿足,作一卷書觀,即可分售作一卷書購。學界不可不看,講學者尤不可不注意細看。何則?政教二綱,盡古今中外世界之事業,世道人心,皆由政治教育所造成。一,學說為政治教育事業之原母;二,今世紀政治教育世道人心確係為學說所亂,還須以學說救之;三,五洲今日同一糜爛現象,皆由相傳學說一一試行無效所致,必有破天荒之學說出焉,非吾輩學者所能戛戛獨造。如指心為師,莊子已訶之於數千年前,誰獨且無師乎?未師成心而有是非,更進而加以鄙薄不屑置詞曰:無以異乎 音,蛋中將出之雛,啾啐作聲云爾。必也返求之中國聖人內聖外王之道矣。本報抱定宗旨,述先聖先師之言,非從己出。歐美成專門有用之學,皆成於學會,非成於學校。學校之專門,尚屬專門之普通,出學校再由學會講求增進,始成為專門之專門。有高深之學理,始能支配淺近之教科;有精微之理論,始能發生國家學、政治學專家之學業事業。此西人所恆言,奈何吾人充耳不聞也!彼謂學者為世界之主人,而舊譯誤以學生當之。今新譯漸開通,宜若知其謬誤,而察其所趨,似尚知而未知也,惟廣學校,增學費,學生多之是求,而不問校長、教員之學業何如也。是所厚望於有學者與講學家,姑且降心思“學,然後知不足”之一言,澄心而進加研究,與學會互相切磋,則以此為發軔乎?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宋育仁,四川富順人,中國近代思想家。光緒二十年任駐英、法、意、比四國二等參贊官,戊戌變法期間主持籌備四川近代第一份報紙《渝報》,又設“蜀學會”,出版《蜀學報》,清末任禮學館總纂。民初曾任國史館纂修,後被袁世凱以“妨害國家”為名,遣送回鄉。之後一直在四川講學、著述,並寫下了大量政論。宋育仁著有《時務論》、《採風記》等,既反對西化,也反對保守。他認為泰西政俗之善者,與中國上古三代的理想如出一轍,從而提出了“復古即維新”這一別具一格的改革主張。

編者簡介

王東傑,河南濮陽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研治中國思想文化史和中國近代史,著有《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運動(1925—1939)》(北京,三聯書店,2005),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數十篇。陳陽,四川合江人,2007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2014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