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城(品城:對中國城市的批判)

品城

品城:對中國城市的批判一般指本詞條

《品城:對中國城市的批判》,上海三聯書店2010年10月出版,陸陽著,余秋雨題寫書名,周天勇作序推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品城:對中國城市的批判》
  • 作者:陸陽
  • 出版時間:2010年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概述,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概述

對17座城市進行經濟符號和文化形態的理性批判,對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作辯證的反思,不以過激言論作粗魯的妄斷,不以繁瑣的理論闡述做學究,而是以事實說話,讓良知來檢驗我們的城市,力求忠實地記錄下這些城市為求生存、求發展所作的拼搏和努力,探討城市發展的方向、途徑和舉措,不單純為“批評”而“批評”,讓讀者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城市,審讀它的風格。
品城
《品城:對中國城市的批判》

內容簡介

1、北京:典型的“亢奮症”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那首經典兒歌《我愛北京天安門》讓億萬國人認識了天安門。在中國的城市體系中,北京是首都,在傳統觀念中北京應該是一個“最”的城市。的確,北京有著全中國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有著全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故宮,有著全中國最大高科技園區中關村……還舉辦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不過,北京還有著全中國最大的“城市餅”,有著全中國最為擁堵的交通,有著全中國最“熱”之一的樓市……北京,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神聖的城市。既然神聖,就應光明,應該高尚,應該率真,應該激情……每一個中國人完全有理由對北京的未來充滿期待和希望。
2、上海:將“中心”進行到底
對於上海,余秋雨用散文式的筆調這樣寫道:“只要稍稍具有現代世界地理眼光的人,都會看中上海。北京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的京城:背靠長城,面南而坐,端肅安穩;上海正相反,它側臉向東,面對著一個浩翰的太平洋,而背後,則是一條橫貫九域的萬里長江。對於一個自足的中國而言,上海偏踞一隅,不足為道;但對於開放的當代世界而言,它卻俯瞰廣遠、吞吐萬匯、處勢不凡。”自從一個半世紀前被林賽德“發現”以來,上海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從“偏踞一隅”一步步走向“俯瞰廣遠”,一步步地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中心”。上海已經做得很好,相信今後一定能做得更好。
3、天津:插翅難逃
天津從“誕生”之日起,就似乎一直仰仗著北京的“鼻息”。無論是從明初正式命名以後五百年間的孕育、發展,還是共和國成立六十年間由“暗淡”到“勃興”,天津的命運似乎都取決於北京的“一念想”。今天的天津,濱海新區正在迅速崛起,但是僅僅依靠濱海新區,天津能實現歷史性的復興嗎?濱海新區,能成為帶動天津、乃至整個渤海灣地區高速發展的“引擎”嗎?
4、重慶:喧譁與騷動
與自己的歷史搏鬥,向明天尋找自己的坐標,急匆匆的“新重慶”已經在路上了。十多年過去了,雛鳥兒已經長滿了羽毛,重慶在行政手段的“呵護”下具備了飛翔的基本條件,是該單飛的時候了。直轄市重慶已經到了“去直轄化”的節點了。“去直轄化”,就是要放棄“強政府弱市場”施政理念,削弱以行政力量主導的行政區經濟模式色彩,進而形成由經濟規律主導的開放市場經濟模式。
5、成都:“王者”難以歸來
由於資源稟賦、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的相似,兩個城市之間存在某種競爭和合作的博弈,演繹著一場場有聲有色的“雙城記”故事。重慶和成都的“打親罵愛”,伴隨了兩個城市發展的歲歲月月。戰與和並不相悖,兩地合作的話題已跨過“謀斷”階段而進入實質啟動階段。不過,不斷的“暗戰”和紛爭,依然會時不時地“跳”出來阻礙兩地“握手”。最豐富的“雙城記”的精彩仍在繼續。
6、深圳:樓市之困
“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我的未來就在當下,在眼前。”在高房價背景下,電視劇《蝸居》中姐姐海萍的“牢騷”讓房奴們心有戚戚然。高房價的背後有幾重“推手”?高房價給深圳將會帶去什麼?房價今後將會走向何方?今天的深圳,有兩個深圳:渴望房價上漲的深圳,期待房價下跌的深圳。保護既有的利益,還是保護這個城市的未來?這就是深圳的樓市之困,年輕的深圳必須作出抉擇。
7、廣州:“亂”得“可愛”
廣州的最深印象是什麼?不管是本地“土著”,還是旅遊者,幾乎眾口一詞的回答會是“廣州太亂”。在經濟發展思路上,與天津暗戰GDP“第三城”;在城市規劃建設上,CBD建了16年還是大工地;在社會生活管理上,整個城市鬧哄哄就象一個“菜市場”。廣州,時時處處都似乎透著一個“亂”字。生活在這樣的空間裡,“城市,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只會讓居民徒增幾句嘆息而已。“亂”,或許從中能透出一個城市最終的方向——自發秩序的建立。但這並不能意味著政府可以放鬆或放棄管理的職責。
8、蘇州:“模式”的盡頭
發端於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危機,飄洋過海,影響到了中國,影響到了蘇州。過去十多年間,蘇州憑藉著地緣優勢、人文優勢和既有的傳統產業優勢,再加上政府的“強力”招商,實現了外資經濟的騰飛,並進而成為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最佳承接地。然而,這種“外科手術式植入”產業體系,卻難以與該地區本身的文化、經濟實現血肉聯繫,從而生髮出“只長骨頭不長肉”、並沒有真正實現“富民”等諸多問題。今天,“新蘇州模式”已走到十字路口。
9、武漢:“新特區”的歧義
“武漢在哪裡?”在中國的經濟地理格局中,武漢處於“天元”之位,“九省通衢,得水居中”。但是,優越的地理位置,並不是一個區域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最終決定因素,回顧共和國成立以來所走過的歷程,武漢可謂“興亦政策,衰亦政策”。終於,武漢成為 “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但是,過份依靠政策傾斜求得經濟發展,已顯然不符合建設全國統一市場的要求,武漢更應當在不享有特殊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完成改革任務。
10、南京:何處覓“對手”
歷史上的南京,曾是那么高貴,又是何等的悲情!十朝古都,正在漸漸離我們遠去,曾經的風貌、風光,很多只能在記憶中,在老照片中依稀尋覓了。如今,隨著古城一同遠去的,還有個性的喪失和文脈的斷裂,則更讓今天的人以及明天的人感到悲情。而這一切,都是 “健忘”的人們有意或無意為之的結果,這又是今天南京悲情的根源所在,也是最大的悲情所在。
11、杭州:“天堂”有多遠
杭州是一個被稱為“天堂”的城市。適逢天時、地利、人和,今天的杭州在全國率先舉起了“休閒”的大旗。什麼是“休閒”?“休閒”產業的突破口在哪裡?如何構建“普遍有閒”環境?希望杭州能藉此在世界上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能成為熱愛休閒的人們的嚮往之地,也讓人們更懂得怎樣才是真正的“休閒”,怎樣才能更好地“休閒”。
12、長沙:一體化之惑
一體化,是時下最為時髦、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長三角在一體化,珠三角在一體化,環渤海在一體化,中部的長沙、株州、湘潭也在一體化。在沾沾自喜於既有成績的同時,還必須認真思考和小心應對一體化道路上出現的“難題”:長沙能否真正擔綱大任?面對選擇能否學會放棄?探索環保新模式能否提速?政府推進力量能否加強?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無論是成功還是挫折,都將給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這些並行者或後來者刻骨銘心的啟示。
13、濟南:面目模糊
在國內大中城市行列里,他落寞無名;在省內的城市群里,他鬱鬱寡歡。濟南,怎能不尷尬?萬般無奈之下,濟南迫切渴求做大做強“省會經濟”,以期增強凝聚力。然而,“度”,是濟南不得不小心考量的。過了“度”,就有可能反而削弱了城市的輻射功能,對周邊城市的各種要素產生某種吸咐效應。增強凝聚力的初衷,千萬不能演化成離心力,所以發展省會經濟對濟南而言是“兩難”選擇。
14、西安:“皇城”安在否?
一面是厚重的歷史,一面是尷尬的現實,兩者在西安竟有如此之大的反差。自唐以後的西安城記,是個不斷失去地位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加深復興印記的內心苦旅。一千多年來,這座城市再做皇城的夢想一直未曾泯滅,儘管這個夢想因現實阻隔而漸行漸遠,但並不妨礙一代一代的西安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時時重溫這箇舊夢。進入本世紀,一個名為“皇城復興”的計畫不時地被提起,也不時地被實施著,但“皇城”是能夠依靠人的因素“復興”的嗎?
15、瀋陽:“抹平”鐵路
瀋陽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將那條著名的鐵路抹平。過去,鐵路的東邊是繁華的城市,鐵路的西邊是曾經輝煌、又曾經灰暗的鐵西區。現在,你來到瀋陽,會發現那條鐵道兩邊的建築已看不出差別,再也沒有了過去的那種分界感,留下的一座座鐵路橋在夜晚裡閃著藍色光芒。鐵西被政府在前面加了一個字,變成了鐵西新區,它被賦予另外一種力量,代表了瀋陽的復興,也預示著老工業基地的浴火重生。
16、鄭州:“商都”陷落
鄭州,被譽為“商之都”。因為這裡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但這一切早已消散在歷史的煙雲之中;又因為這裡是中國曾經的“商業之都”,然而在依然繁華的二七商圈,本土商業已經淪為“看客”。英雄,不以成敗作評論,不過鄭州人不得不深思:鄭州人不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豪情,但鄭州的基因中是否少了些大智慧?是否少了些敢於跳出“圈圈”的恢宏氣度?是否鄭州只能成就應時而起的“草莽”英雄,而無法終成縱橫環宇的天下英雄?
17、昆明:“溫吞”與激情的碰撞
彩雲之南,南之西面,有座城市叫昆明。這個城市是寬容的,也是溫吞的,只有寬容,才能創造出多元的文化,也只有溫吞,才能產生那種閒適而自在的生活狀態。

作者簡介

陸 陽,男,1970年12月生人,長期致力於蘇南與長三角的民間觀察和思考,曾公開發表經濟論文、調研材料近30萬字,另出版經濟專著《中國企業的成功與失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蘇南的變革與發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從蘇南模式到科學發展》(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長三角批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和勵志圖書《窮人也可以富》(寧波出版社2004年版),前兩部專著分別獲無錫市哲學社會科學獎一等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