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文獻學叢稿

《史記》文獻學叢稿

《〈史記〉文獻學叢稿》是趙生群創作的《史記》文獻學研究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00年1月。

該書所收論文,薈萃作者20餘年潛心研究的成果,集中探討《史記》文獻學的一系列關健問題。儘管該書不是一部系統性的理論著作,但作者的開拓性學術精神、創新性學術見解和實證性的研究風格,應能對《史記》研究、乃至於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寬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史記》文獻學叢稿
  • 作者: 趙生群
  • 類別:《史記》文獻學研究類著作
  • 首版時間:2000年1月
  • 字數:247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文章可分為三組:第一組9篇,探討《史記》研究中重大的同時又有較大爭議的若干問題;第二組4篇,研究《史記》取材及相關問題;第三組5篇,關於《史記》編纂體例等文本研究及影響研究。

作品目錄

總序
論《史記》記事訖於太初
《史記》太初以後記事之特徵
《史記》亡缺與續補考
《日者列傳》原作淺探
司馬談作史考述
《史記》斷限辨疑
從《正義》佚文考定司馬遷生年
太史公新證
《史記》取材於諸侯史記
論《史記》與《戰國策》的關係
《史記》《戰國縱橫家書》相關史料考論
司馬遷所見書五考
《史記》標題論
《史論》體例平議
論《史記》的述史框架
《史記》書法論
《史記》紀傳體與傳記文學
後記

作品鑑賞

一、強烈的問題意識
大凡《史記》研究中的重大問題和有爭議的疑難問題,如《史記》的斷限問題、亡缺與續補問題、司馬談作史問題、司馬遷生年問題等,作者都有詳細的論述。《〈史記〉斷限辨疑》一文,作者從父子二人共同作史立論,考查各種資料,得出了新的結論:自陶唐至麟止,是司馬談發凡起例的計畫;始黃帝迄太初,是司馬遷擴展後的實際斷限。《從〈正義〉佚文考定司馬遷生年》一文,則利用新找出的材料,考定其生年為漢武帝建元六年。這些個人的獨特見解,顯示了作者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可貴的創新精神。
二、深層的開拓精神
科學研究必須具有不懈的開拓精神,要求研究者具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深厚的理論素養,多層面、多視角、多方位地審視原有的材料、當前的研究狀況,強化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努力填補學術研究的空白。該書《〈史記〉取材於諸侯史記》《〈日者列傳〉原作淺探》《〈史記〉紀傳體與傳記文學》等文,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富有新意,會對《史記》研究的深入和拓展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
三、求實的研究態度
作者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到三個結合,即巨觀把握與微觀研究相結合,文獻考辨與理論探討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作者注意立足全局,充分地占有資料,進行縝密的辨析,嚴謹的論述,注意在史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的定量分析。在仔細比勘、統計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如《司馬談作史考述》《論〈史記〉的述史框架》《〈史記〉〈戰國縱橫家書〉相關史料考論》等文,都表現出了嚴格的學術態度和求實學風。
通觀全書,該書既有對重要問題的詳細論述,又有對疑難問題的突出闡發;既有巨觀上的“體例平議”、總體把握,又有微觀上的“探賾索引”、具體辨析。確為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論證謹嚴、創穫頗多的學術佳作。

作品評價

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徐復:余近讀趙生群君《史記文獻學叢稿》,雋句絡繹,皆摭實之語也;佳文聯翻,皆其綜貫之學也。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ISBN
出版時間
《〈史記〉文獻學叢稿》
趙生群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7-80643-262-0
2000年1月

作者簡介

趙生群,男,1957年出生,江蘇宜興人,文學博士,1995年晉升教授,現任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指導教師,“中國古文獻獎學金”評審委員會召集人之一。兼任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儒學大會副會長等職。代表性著作有:《太史公書研究》《〈史記〉文獻學叢稿》《春秋經傳研究》等。在《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物發表論文90餘篇。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獻研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古典文獻學》《史記導讀》《左傳會讀》等十餘門課程。獨立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三項,兩次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