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播出信息,主創公司,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20世紀80年代,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八步沙,還是黑風肆虐、沙進人退的連綿荒漠。常年備受風沙之苦的八步沙“六老漢”按下手印,以承包的方式開發荒漠化土地。父輩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年輕一代卻各有各的夢想。90年代黑風暴肆虐,林場面臨更大的危機,高遠(李藝科飾)下決心回鄉治沙。三代人完成了八萬畝治沙造林的綠色奇蹟。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治沙造林,把曾經的不毛之地變成了林草豐茂、生機盎然的大片綠洲。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道具 | 美術設計 | 造型設計 | 燈光 | 錄音 | 場記 |
---|---|---|---|---|---|---|---|---|---|---|---|---|---|
吳昊 寧馨兒 | 魏曉玲 | 旭澤 | 覃曉恩 雷承昆 | 陳玉福、王煜 | 詹戰勝 | 吳帥 | 劉廣 | 劉川川 | 李文博 | 其其格 | 孫文中 | 劉爽 | 高靖語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 為了真實還原20世紀80年代的生活現狀和場景,攝製組深入沙漠腹地80多公里,找到了攝製地。路途難走、風沙大、溫差大、沒有通信信號等,都使攝製受到限制,每天準備拍攝和收工就要5個多小時,從而使攝製任務嚴重超期。
- 為了還原場景,攝製組在幾十公里外的大山深處重新置景,同時,為了呈現日夜躁動的風與沙,反映八步沙人的生存環境,反襯影片的環境氛圍,劇組特地租用兩台颶風機,來製造風沙特效。
- 該片拍攝時,一些當地民眾也參與到拍攝中,人數多達五六百人次。劇中“六老漢”的扮演者,僅有三位專業演員,其餘三位都是導演組在當地發現的。
- 為了呈現出生動、形象、真實的場景,有時候演員要爬在沙漠裡渾身埋上沙子 10 多分鐘,拍攝完畢,演員的耳朵、鼻子和嘴裡全是細沙,衣服也被汗水濕透了。
- 為了還原拍攝“六老漢”治理沙漠的情景,攝製組每日往返160多公里,在無垠的沙漠中為我們呈現日夜躁動的風與沙。
獲獎記錄
獲獎日期 | 獎項方 | 獲獎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21年 |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 《八步沙》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劉培清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2019年3月29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發布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的感人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2019年8月21日前去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稱讚他們為“當代愚公、時代楷模”。該片以此為題材背景,以英模鏈中的第二代人為中心,精心進行藝術創造。
故事原型
六老漢,指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6位村民。20世紀80年代初,六老漢義無反顧挺進八步沙,以聯產承包形式組建集體林場,承包治理7.5萬畝流沙。38年來,以“六老漢”為代表的八步沙林場三代職工,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面積37.6萬畝。
拍攝過程
2019年7月17日,該片取得國家電影局備案許可;7月23日,該片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舉行開機儀式;8月15日,該片在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殺青。
該片創作歷時兩年多時間。2019年初,甘肅風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著手前期策劃創作,在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和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的指導、支持下,經八步沙林場先進群體生活原型支持、授權,公司強化編劇力量、精心選請導演,由製片人組織多次深入八步沙林場進行採訪、采景、體驗生活,認真進行劇本創作、劇本研討、劇本修改和再創作,使之具備了堅實的生活基礎、文學基礎和拍攝基礎,經影片攝製組於2020年夏秋之交在騰格里沙漠南緣風沙線上緊張拍攝,完成了二度創作。
製作發行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 播出平台 |
---|---|
2021年7月8日 | CCTV6電影頻道(首播) |
2022年1月31日 | CCTV6電影頻道(重播) |
2022年10月20日 | |
2023年3月12日 | |
2023年7月4日 | |
2023年12月2日 | |
2024年1月5日 | |
2024年3月12日 | |
2024年4月10日 |
主創公司
指導 | 1、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2、甘肅省委宣傳部 |
---|---|
聯合攝製 | 1、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2、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 3、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分行 4、蘭州時代土方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5、甘肅恆達環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聯合出品 | 1、中宣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 2、甘肅風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
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八步沙》使典型所具有的榜樣的力量、意義和這一題材的時代重量得以彰顯,也使影片具備了厚重的思想和精神力度。為了充分使用好這一優質題材,同時破解因生活原型的高知名度給創作可能帶來的某些局限,影片的編導著力對生活素材進行了深入挖掘研究。主人公們對土地、哪怕是黃沙漫漫的土地,那種深入血脈、骨髓的愛;那種面對風沙進逼不是認輸、逃避,而是選擇抗爭、治理、主宰自己命運的勇氣;那種對美好人生、生命尊嚴的守望,成為影片內在的精氣神。
在構思創作中,影片著力避免概念化、臉譜化、宣傳腔,寫故事簡單複述報導等問題,同時也注意避免任意誇張、編造,拒絕效顰魔幻化或傳奇化或娛樂化。影片還力避因襲同題材各類文藝作品的思路、手法,著力從已知和新知的大量素材中分析、篩選出更適於電影化表達的元素,以踏實的心態、紮實的勞動,營造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電影世界。影片精選節點,以“六老漢”三代人先進群體鏈中的第二代人為中心,用心進行藝術創造。
在塑造人物方面,影片真實揭示人物的先進性與人性的豐富性之間的關係,以更具感染力的人性視角,真實地表現父與子的“代差”,濃墨重彩描述以主人公為代表的第二代人的成長過程,直抵心靈地表現其在命運訴求和現實困境間的求索,在逃離與堅守的漩渦中的掙扎、抉擇,以及愛情與理想的糾結等,使人物接地氣、有生氣、有筋骨血肉,在其自身的性格邏輯、成長邏輯中完成自己,最終實現自我超越,擔當對父輩、對家鄉、對國家和時代的責任,成長為八步沙的新一代“扛鍬人”。塑造出可信、可親、可敬和可相握相擁的榜樣、朋友,以藝術的真實抵達生活的典型性真實。
在講述故事方面,影片依據對八步沙人奮鬥史的悉心了解和感同身受的體悟,圍繞八步沙的生活體驗、生活發現、生活積累,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原則,將呼之欲出的情節、細節付諸創造性的講述。是先進事跡,卻不是簡單、淺表的事件羅列,不是只有堅定沒有猶豫、只有前進沒有彷徨、只有成功沒有失落,而是從生活的原生態、情節的初始狀態、細節的泥土氣息,披沙揀金,精心提煉,藝術構思而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命運的起伏升沉,人與人的心靈衝撞與融通,人與自然的較量與協調,一一轉化為豐滿、曲折、精彩的故事,讓觀眾的心弦在看似沒有刀光劍影、石破天驚的平靜中無聲地被一弦弦撥動、震顫。
在可視化影像方面,影片發揮電影新科技手段,讓自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的時代流變,風沙線上黑風暴、防風林、綠洲田園、多種多樣的沙生植物等生態景觀,河西走廊上武威特別是古浪的山川勝景和濃郁的民風民俗,逼真呈現,效果強烈。特別是對於一場遮天蔽日的沙塵暴,以聲、光、多場景全力營造而成的衝擊力,可謂既有視覺衝擊力又震撼心靈。該片是一部具有藝術深度的優秀現實題材影片,為以英模為生活原型進行電影創作提供了新的經驗。(《甘肅日報》評)
《八步沙》呈現的正是治沙英雄造就的這段都市人無法想像的傳奇,同時,影片精心提煉人與自然的較量與諧調,命運的起伏升沉,人物形象不落窠臼,將這一特殊群體進行了更為藝術化的表達。該片用不落窠臼的故事展現真實的治沙事跡,並在其中注入史詩情懷,表達緊跟時代的真情實感,只為讓更多平凡的英雄站在銀幕上,用他們獨特的光芒照亮這片土地。(1905電影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