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學》創刊,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辦的第一份國家級文學雜誌。應《人民文學》第一任主編
茅盾先生之請,
毛澤東主席為《人民文學》創刊號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郭沫若先生題寫《人民文學》刊名。
《人民文學》創刊至第三卷第二期,《人民文學》出版、發行均由
新華書店承擔;自第三卷第三期起,出版者改為
人民出版社,第四卷第一期起,又改為
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行者依舊。
1951年下半年至1952年上半年的文藝界整風學習運動期間,《人民文學》首次遭遇重大“挫折”,不僅創刊以來的一系列“嚴重錯誤”被逐一“清算”,而且副主編
艾青被公開點名嚴厲批評,導致刊物領導層的首次重大“改組”。整風運動和領導改組,還影響到了刊物的正常出刊時間,1952年3月脫刊一期,次月補足出版了三、四月號合刊。
1958年1月,《人民文學》不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經營,改由《人民文學》編輯部發行。
《人民文學》在創刊後的17年間刊發了數百萬字反映部隊生活、革命戰爭和生活的文藝作品。
1963年秋後,“左”傾思潮重新加劇,《人民文學》再次受到很大限制。雖通過開闢“新花朵”“故事會”等欄目,在發現與培養文學新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1964年後的版面上卻難於列出引人注目之作。
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風暴掀起,《人民文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壓,被迫停刊。
1972年夏,根據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指示,遵照毛澤東主席批示同意、
周恩來總理親自製定的《關於出版工作座談會的報告》中籌辦文藝刊物的精神,《人民文學》原副主編
李季著手準備《人民文學》雜誌的復刊工作。但“
四人幫”拖延不批,一年後班子解散。
1975年7月25日,毛澤東主席提出“調整黨的文藝政策”,“四人幫”感到壓力,即向文化部部長
於會詠提出創辦《人民文學》,但不準叫“復刊”,由
袁水拍任主編。
1976年1月,《人民文學》復刊。
1978年-1982年,《人民文學》連年舉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活動,首次以制度化的形式確立了文學的評價標準。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進行的文學評獎活動。
1980年初,中國作家協會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人民文學》交由
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民文學》開啟並推動了
先鋒文學的發展。
2007年起,《人民文學》每年推出三四部長篇小說。
2011年,《人民文學》英語版《PATHLIGHT》(《路燈》)創刊,寓意為“中西文化交流路上的燈”。
2015年以來,《人民文學》先後推出法文版、義大利文版、德文版、俄文版、日文版等多個語種的外文版。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人民文學》主要刊登小說、散文、詩歌和報告文學等純文學作品。
《人民文學》設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詩歌、非虛構、報告文學、新浪潮等欄目。每年結合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開設相關專欄。
《人民文學》在1998年設立“本期小說新人”欄目,推出部分20世紀70年代出生作家的作品;2002年設立“新浪潮”欄目,專門推出首次在該刊露面的新人;2010年第2期開設“非虛構”欄目,和20世紀50年代的“特寫”遙相呼應;2017年開設“90後”欄目。
資源保障
2014年10月,《人民文學》雜誌社自主開發、獨立運營的文學作品數位化閱讀平台“醒客”移動客戶端正式上線,旨在打造以嚴肅文學為核心內容,以線上籤約、自主發表、多元整理、聚合互動、科學計費為功能特色的數位化出版、閱讀平台,內容涵蓋“五四”新文學直至當代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及評論。
合作交流
1977年12月,《人民文學》在北京召開文學工作者座談會,主要焦點是解放思想和撥亂反正。
2015年7月,《人民文學》雜誌社與
魯迅文學院在北京共同主辦“中國當代文學與英語世界的互動”研討會。
2019年12月,《人民文學》雜誌社與湖北利川市政府在北京聯合舉辦“生態文學·水杉樹”研討會,與會作家、評論家聚焦利川市生態資源優勢,探討以
生態文學創作的形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1962年5月,毛澤東在《人民文學》的邀請下第一次在該刊上刊登了他的《詞六首》。
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學》發表劉心武的短篇小說《
班主任》,把以描寫十年動亂的文學作品“傷痕文學”帶到了主流文學的平台。
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學》發表徐遲的《
哥德巴赫猜想》,在公眾中確立了知識分子的正面形象和科學的聲望。
1980年第10期《人民文學》刊登北島的詩歌《
宣告》,為那個時代代言。
自創刊至2004年10月的55年間,除1966年6月至1975年12月間停刊外,《人民文學》總計出版542期,其中1949年10月25日(創刊)至1966年5月12日(5月號),出刊198期;1976年1月20日(復刊)至2004年10月3日(10月號),出刊344期。
截至2009年10月,《人民文學》總計發行602期。
《人民文學》創刊以來曾發表過趙樹理的《
三里灣》、老舍的《
正紅旗下》、鄧一光的《天堂》等長篇小說節選,陸續首發了麥家的長篇小說《風聲》、畢飛宇的長篇小說《
推拿》、賈平凹的作品《
極花》、嚴歌苓的長篇小說《
小姨多鶴》、劉震雲的長篇小說《
一句頂一萬句》和張翎的長篇小說《
金山》。
據2019年12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人民文學》出版文獻量為13910篇。
據2019年12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人民文學》文獻量為4112篇。
據2019年12月26日維普網顯示,《人民文學》發文量為8917篇。
影響因子
據2019年12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人民文學》總下載量為472371次,總被引量為6808次。
據2019年12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人民文學》被引量為783次。
據2019年12月26日維普網顯示,《人民文學》被引量為1078次,H指數為12,影響因子為0.0476。
收錄情況
《人民文學》已選入北京大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
《人民文學》被
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維普網等收錄。
榮譽表彰
《人民文學》曾獲社科雙獎期刊、“致敬創刊70年”、2018年度 “中國最美期刊”等榮譽。
1978年-1982年,在連續五次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中,《人民文學》所發作品占獲獎數量的第一位;在1977-1980年和1981-1982年兩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評獎中,《人民文學》所發表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人妖之間》《船長》等都榜上有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人民文學》刊名經毛澤東提議由郭沫若題寫,1976年復刊後的刊名題字在徵求毛澤東的同意後,從其1962年給《人民文學》主編的信件中集字而成。
精神理念
《人民文學》第一任主編茅盾先生在《發刊詞》中立下信念——“通過各種文學形式,反映新中國的成長”“創造富有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人民文學”。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社會評價
70年來,《人民文學》與新中國一路同行,始終堅持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發時代之先聲、引文藝之潮流,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辦報辦刊之路,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評)“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這是《人民文學》自創辦之始就被寄託的期待和使命。70年來,《人民文學》以其不衰的實力證明它無愧於這份期待。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評)《人民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關鍵的文藝陣地,是文學發展的風向標。《人民文學》作為中國當代文學期刊的領潮者,在文學潮流的形成與更迭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人民文學》的編輯確實以吐絲的形式苦心經營,經過幾代人薪火相傳的努力,編織出中國當代文學絢麗而壯觀的歷史長卷。
(文藝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