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簡稱為廣師大(GPNU),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是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改革項目建設高校、首批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廣東省“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特色提升計畫建設高校、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院校。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前身為廣東民族學院,創辦於1957年,1977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是全國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普通高等學校;1998年轉型為以培養職業教育師資為主要任務、全國獨立設定的職業技術師範院校,2002年更名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2002年、2005年,原廣東省機械學校、原廣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和廣東省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先後併入,2006年獲批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18年更名為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截至2024年4月,學校有東校區、西校區、北校區、白雲校區、河源校區等5個校區,占地面積2500餘畝,建有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6個,國家民委研究基地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億元;設有26個二級教學單位,開設有74個本科專業;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萬餘人;截至2023年12月,有教職工1942人。學校打造民族學、教育學、電子信息3大學科高峰,ESI工程科學學科全球排名前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 外文名: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 簡稱:廣師大(GPNU) 
  • 創辦時間:1957年 
  • 辦學性質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師範類
  • 學校特色:“十二五”期間廣東省重點建設高校(2011年) 
    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改革項目建設高校(2014年) 
    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2016年) 
    廣東省“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計畫建設學校(2018年) 
  • 主管部門:廣東省 
  • 現任領導:戴青雲(校長) 
  • 本科專業:74個(截至2024年4月) 
  • 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截至2024年4月)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截至2024年4月) 
  • 院系設定:26個二級教學單位(截至2024年4月) 
  • 校訓:厚德、博學、唯實、求新 
  • 校歌:《在成長中自強不息》 
  • 校慶日:10月16日 
  • 地址:東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293號 
    西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576號 
    北校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廣園西路183號 
    河源校區: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東環路 
    白雲校區: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環鎮西路155號 
  • 院校代碼:10588 
  • 主要獎項: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2007年) 
    全國高校後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2011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5年) 
    廣東省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21年) 
  • 知名校友:羅春娜 、楊建榮 、陳秋苑 、楊凱航 
  • 占地面積:2500 畝(截至2024年4月) 
  • 教師人數:教職工1942人(截至2023年12月) 
  • 學生人數: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萬餘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800餘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00餘人(截至2024年4月) 
歷史沿革,學校前身,不斷發展,更名發展,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校區情況,東校區,西校區,北校區,白雲校區,河源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友情況,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 廣東民族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前身為廣東民族學院。1957年10月16日,國務院批覆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同意籌辦廣東省民族學院”,廣東民族學院成立,承擔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的任務。學院首任院長,是著名老一輩革命家羅明同志。
1961年,廣東省決定廣東民族學院搬遷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繼續辦學。學院以原自治州幹部文化補習學校、自治州衛生學校的校址作為學院新校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搬遷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辦學
“文革”期間,學院局面陷於癱瘓,學院曾一度停辦,1974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准復辦廣東民族學院。
1977年,學校開始招收本科生,是全國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普通高等學校。1982年,學院回遷廣州。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學院遷回廣州後
1998年,隨著廣東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廣東民族學院改名為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000年,學院開始面向全世界40多個國家招收留學生。

不斷發展

2002年,學校更名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成為全國八所獨立設定的技術師範院校之一。同年原廣東省機械學校併入學校。2005年,原廣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原廣東省財貿管理幹部學院併入學校。並分別成立西校區、南校區、北校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2002更名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1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將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列入“十二五”期間廣東省重點建設高校。2012年,白雲校區落成啟用。2014年,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改革項目。2015年6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6年,入選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2017年,學校與河源市政府簽署合作協定,合作共建河源校區。2018年1月,學校與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中心簽約,成為全國首家“智慧學習工場試點高校”。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2017年,學校與河源市政府簽署合作協定現場

更名發展

2018年11月,入選廣東省“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計畫建設學校。12月4日,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廣東技術師範大學。2020年10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河源校區正式啟用。2021年,獲批成為廣東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高校。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更換新校名
2023年12月2日,由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州飛瑞敖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全國人工智慧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在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舉行。2024年4月26日,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協會成立。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現設有26個二級教學單位,74個本科專業,其中理工類專業37個,文科類專業37個;師範類專業36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歷史學等9大主要學科門類。
院系設定
二級教學單位
專業名稱
通信工程(中興通訊創新班)
網路工程
通信工程
套用電子技術教育
電子信息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師範)
機械電子工程(本科/師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師範)
機器人工程(本科/師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
物聯網工程
軟體工程
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師)
電子商務(師範)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師範)
計算機套用技術(專科)
交通運輸
汽車服務工程(師範)
汽車服務工程
車輛工程(師範)
車輛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師範)
測控技術與儀器
自動化(師範)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
自動化
智慧型電網信息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光源與照明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
套用統計學
稅收學
國際商務
財務管理
會計學(國際會計)
國際商務(師範)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會計電算化(專科)
財務會計教育(註冊會計師,師範)
會計學(註冊會計師)
金融學
法學
工商管理
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師範)
市場行銷
人力資源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師範)
公共事業管理
行政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日語
商務英語
英語(翻譯)
網路與新媒體
廣播電視編導
漢語言文學(師範)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師範)
新聞學
產品設計(首飾設計)
環境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師範)
工藝美術(師範)
服飾設計與工程(服裝設計方向)
動畫
服裝與服飾設計
工業設計(師範)
工業設計
音樂學(舞蹈,師範)
音樂學(師範)
網路空間安全(創新實驗班)
-
教育技術學
學前教育
套用心理學
數字媒體技術
-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體育教育
-
-
-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實訓中心
-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學院
國小教育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數字創意學院
環境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
資料來源:截至2024年4月,註:學校官網專業數據不對應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打造民族學、教育學、電子信息3大學科高峰,ESI工程科學學科全球排名前1%;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珠江學者設崗學科,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學科建設
類別
學科
博士點培育
民族學、教育、電子信息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教育學、民族學、新聞傳播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教育、電子信息、機械、能源動力、會計、新聞與傳播
廣東省級重點學科
民族學、教育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
廣東省“沖補強”重點建設學科
控制科學與工程、教育學、機械工程
珠江學者設崗學科
中國現當代文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
工程科學
截至2024年4月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有教職工1942人,其中專任教師1324人。截至2024年4月,學校有正副高職稱教師55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40多人。教師隊伍中,有雙聘院士、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中國專利優秀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有全國優秀教師、巾幗發明家優秀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全國“2019年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等。
師資力量
類別
姓名
雙聘院士
沈昌祥(中國工程院院士)
巾幗發明家優秀獎
戴青雲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楊文炯
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
高吉祥、劉冠峰
中國專利優秀獎獲得者
趙慧民、王曉軍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鄧蘭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李尚旗
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陳小花、李峰
全國最美輔導員
陳小花
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新一代信息技術——軟體技術教學團隊
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
唐宇、蔡君、邱婧、盧旭
“廣東特支計畫”青年文化英才
李尚旗、黃之君
“廣東特支計畫”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
唐宇
廣東省“揚帆計畫”人才
熊建斌
廣州市珠江新星
唐宇、歐陽劍、胡廣齊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
項裕榮、陳麗君、唐宇、楊勇、李冬香、岑健、鄧文新、藍宇蘊
廣東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
姚屏、梁海華、劉曉勇、曾志浩、杜燦誼、游志福、林欣、葉子波、廖麗平、趙元篤、李尚旗、唐宇、蔡君
廣東省教學名師
劉穎悟、白崇、項裕榮
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
汪永智
南粵優秀教師
劉穎悟、王曉軍、許竹君、項裕榮、李尚旗、姚屏、黃明睿、唐宇、楊艦、符昌忠
廣東省教學團隊(部分)
自動化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團隊、電子信息類專業計算機核心課程教學團隊、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團隊、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團隊、電氣類主幹課程教學團隊、美術學系創新教學團隊、職業技術師範教育教學團隊、電路與電子基礎課程群教學團隊、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教學團隊
資料來源:截至2024年4月

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有7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畫專業和套用型示範專業;建設110餘門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線上開放課程、精品課程、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建有15個產業學院;獲批“廣東省大學科技園”“廣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單位資格;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開展協同創新戰略合作項目,與知名企業共建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264個。學校先後被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民委、省教育廳選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院校”“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國家民委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廣東省中職學校教師發展中心”“廣東省‘雙師型’教師認定機構”等。
質量工程
類型
名錄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會計學、通信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漢語言文學、網路工程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財務管理、財務會計教育、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工藝美術、環境設計、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金融學、軟體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數學與套用數學、學前教育、音樂學、英語、自動化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工藝美術
國家級特色專業
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漢語言文學
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改革項目
美術與設計類專業(美術學、工藝美術、視覺傳達設計)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創業之路——帶你玩轉商業模式》《創業之路——帶你玩轉設計思維》《財務管理》《數控技術》
國家級慕課
《創業之路——帶你玩轉商業模式》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魏晉風度》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班主任與德育教育》 《電子學科教學法》
國家級校外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州華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基地
廣東省特色專業
音樂學、美術學、測控技術與儀器、金融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物聯網工程、套用電子技術教育
廣東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教育技術學、環境設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商管理、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機械電子工程、網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
廣東省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
軟體工程、財務會計教育、通信工程、英語、視覺傳達設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自動化
廣東省卓越人才培養計畫
漢語言文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會計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財務會計教育
廣東省專項人才培養計畫
新工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實踐班、卓越工藝美術職教人才實驗班、漢語言文學專業卓越語文教師實驗班
廣東省套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電子商務、電子與信息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
智慧型電網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機電類專業、通信類專業
廣東省高校思政課優質課程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廣東省級精品課程
會計學基礎、計算機控制技術、教師教學技能訓練、數字媒體界面設計、中國當代文學史、中級財務會計、大學英語、機械學科教學法、現代教育技術、財務管理、圖形圖像媒體藝術、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經濟學、旅遊美學、多媒體技術、管理學、基礎寫作、漆藝、JAVA程式設計、自動控制原理、電路與電子學、數控技術、C++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套用基礎、單片機套用技術、班主任與德育教育、電子學科教學法
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實訓基地、高等職業技術數位化教育教學資源中心、廣東工業實訓中心、職業教育師範技能訓練中心、數字傳媒實驗中心、電子與信息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電氣工程綜合訓練中心、機械工程實驗中心、經濟管理職業技能實驗教學中心、美術與設計實驗教學中心、汽車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與光電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智慧型交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智慧型電氣與智慧能源綜合創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廣東省級校外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州周立功單片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州恩普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易初蓮花實踐教學基地、華美集團-汽車維修服務實踐教學基地、《穗團新聞》大學生實踐基地、電子創新與節能技術大學生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學院財務會計教育專業教育實習基地群、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州市旅遊商務職業學校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東精創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江高鎮中國小校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華數機器人公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大學生智慧型製造實踐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學院-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法學與智慧財產權複合型人才實踐教學基地、廣東廣播電視台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踐教學基地、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智慧型製造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群、光電產業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智聯網(AIoT)創新人才科產教融合實踐合教學基地、網路空間安全科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
註:名單不完整,截至2024年4月
截至2024年5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以及多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獲省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獲獎級別
成果名稱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職業教育)二等獎
三性融通、縱向貫通、橫向聯通:“工匠之師”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廣東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高本貫通、多元協同、理實一體”培養“工匠之師”的探索與實踐
標準先行,四元共育——高本銜接一體化培養機械類職教師資人才創新與實踐
從他律到自律:中職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廣東實踐
“校行企校協同,教學做教一體”培養卓越會計職教師資的探索與實踐
“五位一體,三鏈並進”——計算機類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基於“T-A-E”能力目標的設計學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三元協同、四雙融合、五維一體”培養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四元協同、四位一體”:信息類專業卓越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標準引領、四元協同:高本一體化培養電氣類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攀登計畫”:中職思政課教師“訓賽課三融合”教學能力提升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五維五徑六階”幼稚園前書寫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廣東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套用型大學思政課“五維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中學語文教師協同培養的實踐探索
廣東特色學前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嶺南文化項目實踐系列
“需求對接、理實一體、知行合一”培養卓越會計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一體三融合,四進五產出”汽車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標準引領、理實一體、情境實現:環境設計專業職教師資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
幼稚園“四位一體、五維融通”的嶺南文化特色課程建設與實踐
註:名單不完整,截至2024年5月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是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聯盟、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廣東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中德合作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理事長單位、廣東省產教融合促進會會長單位。學校挖掘民族教育和學科資源,促進民族藝術、民族體育與管理學、經濟學、法學交叉融合,共舉辦各級各類職教師資培訓班1700多期,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高職院校的校長、管理人員及專業骨幹教師8萬多人次。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是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成員單位、“中阿高校10+10合作計畫”成員高校,與英、美、澳、日等國十多所高校開展了學分互認、學位聯授合作,與波蘭AGH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了伊拉斯謨項目學術交流合作以及教師互派、學生交換合作,獲批多項廣東省科技廳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海外名師”項目。先後培養來自亞、非、歐、美等洲70多個國家的4000多名來華留學生,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對外漢語教育培訓多層次、高質量發展的國際交流合作新體系。選派近200人次骨幹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赴境外高校培訓或訪學。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合作院校項目(部分)
學校名稱
所在國家
項目名稱
西澳大學
澳大利亞
西澳大學短期訪學項目
福山大學
日本
日語專業聯合培養項目
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
美國
本科短期學習項目、2+2雙學位模式、2+3學位模式
美國恩波利亞州立大學
美國
一年交換生項目、本科學歷項目、碩士學歷項目、中外學分互認、雙學位聯授的聯合培養項目
衛斯理安學院
美國
5年制學士、碩士本碩連讀國際合作項目
埃斯特雷馬杜拉大學
西班牙
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聯合項目
紐卡斯爾大學
澳大利亞
中外學分互認、雙學位聯授的聯合培養項目
密德薩斯大學
英國
學分互認項目、3+1本科專業項目
北安普敦大學
英國
學分互認合作項目
哈德斯菲爾德大學
英國
3+1本科雙學位合作項目
截至2024年4月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本科生,牽頭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聯盟、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層次職教師資培養產教聯合體,2022年至2024年間,學校獲批部級交流項目2項。
廣州技術師範大學港澳台交流項目(部分)
合作院校
項目名稱
澳門大學
經濟與管理、人文與社會科學、商務溝通與領導力、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自 動化與物聯網、科技與創新訪學項目
截至2024年4月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具有國家民委研究基地1個,建有1個科技部協同創新平台,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智庫、8個省級研究基地、13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3個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含共建),3個廣州市社科普及基地(含共建),12個廣東省教育廳科研平台,5個廣東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個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1個國際合作基地。
科研平台
平台類型
平台名稱
國家民委研究基地
中華民族共同體華南及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基地
科技部協同創新平台
粵港製造雲服務國際合作基地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大數據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級智庫
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中心、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
廣東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科研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傳承與智慧文創研究基地
廣東省教育廳科研平台
粵繡非遺技藝傳承基地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產教融合發展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未來網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虛擬現實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LED驅控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建築工程智慧型爬模控制系統及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慧型機電裝備綠色設計製造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新能源汽車電源與安全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信息化及套用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慧建築設備節能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工業機器人智慧型驅控系統與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網際網路金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民族發展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數控技術及功能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嶺南文化研究基地
嶺南傳統建築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嶺南方言歌謠活態傳承研究中心
廣東省普通高校省級重點提昇平台
嶺南民族研究中心
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中國式職業教育體系現代化研究中心
廣東省社科聯人文學科研究基地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
廣東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中心
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標準基地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科普及基地、嶺南文化多模態國際傳播社科普及基地、嶺南文化國際傳播基地
註:名單不完整,截至2024年4月

研究成果

2021年至2024年4月期間,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和國家社科基金共58項,其中自然科學37項,人文社科21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1項,其中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廣東省技術發明獎1項,第九屆廣東傑出發明人獎1項,廣東省人文社科成果獎2項。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科研獎項
獎項名稱
項目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面向全場景差異化服務的5G核心網關鍵技術及套用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鋰離子電池智慧型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套用
衛生潔具高效生產的機器人集成智慧型產線關鍵技術與套用
農用無人機低空遙感信息獲取與肥水藥精準管控關鍵技術及裝備
院感防控只能醫療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套用
暖通空調系統能源流動態最佳化節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套用
可靠多模態感知與數據融合的雲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及套用
照明通信LED外延晶片關鍵技術及套用
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基於車用安全部件的高精度高性能印製電路板關鍵技研究及套用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教學認識論的當代轉向:從知識到生成論——生成論教學哲學的認識論鏡像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多項式微分系統的臨界周期和極限環分岔
第十二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中體育外交在我國強國建設中的作用及實踐路徑
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論文類二等獎
新中國中國小教科書圖文史(六卷)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二等獎
梅西安晚期六部管弦樂作品的創作技法研究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二等獎
《水滸傳》與禪宗叢林制度
青海省首屆科學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新青海》校勘影印全本
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調研報告類)三等獎
中東部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效果的調研報告——以廣州、上海、武漢等城市為例
江西省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調研報告三等獎
跟跑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策略研究——基於沙烏地阿拉伯、哈薩克斯坦兩國的分析
江西省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調研報告二等獎
中國高端製造業的全球貿易格線格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特等獎
Learning peer recommendation using attention-driven CNN with interaction tripartite graph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調研報告三等獎
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
註:名單不完整,截至2024年4月

學術資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圖書館前身是原廣東民族學院圖書館,創建於1957年。館藏資源由五個校區圖書館館藏組成,館舍總建築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紙質館藏總量為239.10萬餘冊,中外文紙本期刊6147餘種;中文電子圖書約165萬種,中外文學位論文約564萬篇,視音頻資源約18.25萬小時;引進了CNKI中國知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萬方數據知識平台、SpringerLink、Emerald期刊資料庫等59個大型全文資料庫;百鏈雲圖書館和萬方外文文獻檢索系統可以通過文獻傳遞方式獲取外文文獻。其收藏的特色文獻包括民族學和職業技術教育學文獻、廣師大學者文庫、古籍、新線裝書、民國叢書等。其中,館藏古籍、新線裝書6219冊、民國藏書5452冊,最早的古籍是乾隆壬午年(1762)重刊的《戰國策注》。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圖書館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學報》創刊於1980年,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主辦,月刊,開設教育學研究、教學法研究、套用型本科高校、大職教領域的理論性、套用性、實踐性研究欄目等。2002年,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評為"優秀整體設計學報"。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學報》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徽為圓形,徽標圖案以學校標誌性建築為設計元素,加上學校中、英文名稱和建校時間組成。校徽主色調為綠色和紅色,白色底襯托。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徽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學校校名是魯迅字型。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校名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旗圖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組成,校旗尺寸參照國旗標準尺寸,呈橫長方形,其旗長與旗高比例為3:2。校旗底色為白色,校徽位於旗面高二分之一等分往上居中於旗面旗長,中英文校名依次位於校徽下方,中文校名為紅色,英文校名為黑色。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旗

精神文化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訓為厚德、博學、唯實、求新。"厚德",意指品德寬厚。語出《易傳·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博學",意指學問豐富,廣博地吸收知識。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唯實",即"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意指實事求是、執著地追求真理。"求新",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之意,即不斷地開拓創新。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訓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歌為黃昂作詞、陳藝嶠作曲的《在成長中自強不息》。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在成長中自強不息》

社團文化

截至2023年9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共有註冊的學生社團59個,涵蓋五大類別,其中思想政治類1個,創新創業類1個,文化體育類44個,學術科技類11個,志願公益類2個,註冊會員在會人數超過8000人次。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學生社團(部分)
名稱
創建時間
簡介
翰逸書畫協會
1979年
該社團是學校內文學和書法愛好者共同創建的文化體育類社團,下設會長團、秘書部、活動部、宣傳部、培訓部四個部門。翰逸書畫協會秉承“文以載道,書以載文”的理念,利用課餘時間,豐富校園書法文化環境,開展有書法交流、會員培訓、招新交流會等常規活動,以及一年一度舉行“送春聯”專項活動,曾獲“十佳優秀社團”“十佳優秀社團活動”等獎項
星星文學社
1984年
前身是海角文學社,是學校歷史最悠久的社團之一,由原中文系教授韓伯泉等人創辦。文學社擁有社刊《夢之星》、期刊《星之夢》以及電子刊《微光》,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活動,助力傳統文學煥發新光彩。社團活動主要有新老會員交流會、文學社踏、文學電影沙龍、聯合杯徵文活動等
英語俱樂部
1996年
社團分設白雲校區和東校區,是一個學習型社團。通過在課餘零碎時間學英語的積累活動、常規英語角和英語演講等活動形式,為學生營造自由、健康的英語學習氛圍,提升英文水平。社團主要活動有英語角晨讀活動、英語演講等
FOCUS攝影協會
2005年
該社團是全校最大的攝影愛好者聚集地,擁有"風光攝影""人像攝影""靜物攝影"等攝影類別教學,其宗旨是"開啟新視野",通過開展校園拍、校園人像隨拍、美妝課程、攝影課程、攝影展、光繪活動等活動,為攝影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攝影的平台
無雙動漫社
2020年
該社團是以學校內喜愛ACG動漫文化的學生為基礎而創建的文化體育類社團,下設漫研部、宅舞部、 遊戲部、後勤部等部門。動漫社以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為宗旨,主要通過線下漫展、cos拍攝、多人桌遊等活動形式,達到推動勞逸結合、豐富校園生活的目的。社團曾於2021年獲“十佳優秀社團”等獎項

校區情況

截至2024年4月,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具有東校區、西校區、北校區、白雲校區、河源校區五個校區,占地面積25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83萬餘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43萬餘平方米。

東校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東校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293號。東校區有兩棟教學樓、工業實訓中心、三個食堂、足球場、4個籃球場、排球場等教學、生活區域。

西校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西校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576號。設有教學大樓、實驗教學場地、機械電子教學實驗室等教學場所,以及桌球桌球室、學生活動中心、宿舍樓、體育場等生活娛樂區域。

北校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北校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廣園西路183號。校內建有三棟教學樓、圖書館、芳華園食堂、籃球場等教學、生活區域。

白雲校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白雲校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環鎮西路155號。校區總面積121.9畝,建有三棟教學樓,一個實訓中心和一棟實訓樓以及圖書館等教學場所,設有兩個食堂、青春廣場、學生活動中心、田徑場、籃球場、網球場、排球場、風雨長廊等生活娛樂場所。

河源校區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河源校區位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東環路。校區總占地面積1081畝,設有文學與傳媒學院、法學與智慧財產權學院、管理學院等共19個學院,截至2023年9月,校區內共有在校生6835人,教職工434人。建有厚德樓、唯實樓、求新樓等四棟教學樓,以及食堂、宿舍、田徑場等生活娛樂區域。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許玲蘇暉孫燕青、鄧文新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廣東民族學院
羅明
首任校長
1957至-
劉渠
首任黨委書記
-
汪達之
黨委書記
1961.7至1965.1
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柳柏濂
院長
-至2004.4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郭斯淦
黨委書記、院長
2004.4至2006.2
鄺邦洪
黨委書記
2006.2至2012.6
王樂夫
院長
2006.2至2016.5
陳韶
黨委書記
2012.6至2018.6
凌靖波
黨委書記
2018.6至-
郭傑
院長
2016.5至2018.9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駱少明
校長
2018.9-2021.11
註:名單不完整

校友情況

姓名
職務
羅春娜
廣東河源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廣東省秘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秘書科學聯盟理事
陳曉文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人民法院一級法官、立案庭副庭長
楊建榮
中國工商銀行惠州市分行副行長,惠州學院特聘客座教授
梁朱珠
歷任廣東電視台新聞中心節目總監、主任編輯、廣東省女記者協會理事;中國新聞資料管理委員會理事
楊凱航
惠州市惠東縣統計局副局長
陳秋苑
廣州虹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吳永樂
廣州米袋軟體有限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劉增援
廣東省三水強制隔離戒毒所黨委書記、所長
江美順
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全球領導力和發展負責人
俏佳人xxx(網名)
普法視頻博主,擁有四百多萬冬粉
註:排名不分先後,僅部分列舉

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2007年11月
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
2011年3月
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2011年11月
全國高校後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院校
2015年7月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6年11月
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
2018年1月
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
2020年9月
廣東高考招生宣傳工作年度優秀院校
2021年1月
廣東省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21年8月
教育部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
2021年9月
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優秀組織獎
2023年9月
2020—2021年度廣州市無償獻血和臨床用血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