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Ⅱ度曬傷
- 就診科室:皮膚性病科
- 常見病因:由日光中290~320nm的紫外線過度照射後使皮膚發生光毒反應。
- 常見症狀:曬傷部位有腫脹甚至出現水皰或大皰、灼痛和刺癢感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護理,
病因
本病是由日光中290~320nm的紫外線過度照射後使皮膚發生光毒反應。其反應程度因照射時間、範圍、環境因素及膚色、體質的不同而有差異。
臨床表現
Ⅱ度曬傷損傷皮膚的真皮層,曬傷部位有腫脹甚至出現水皰或大皰,皰壁緊張,內容物為淡黃色漿液,皰破裂後形成糜爛、結痂,有灼痛或刺癢感,1周后恢復,遺留色素沉著。嚴重時可伴有心悸、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
檢查
體格檢查可見皮膚水皰或大皰,皰破裂後形成糜爛、結痂。
診斷
日光照射史,皮膚典型表現即可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1.接觸性皮炎
有接觸致敏原史,與日曬無關,可發生於任何季節,皮損發生於致敏原接觸處。
2.煙酸缺乏症
患者病史中有導致營養缺乏的因素,除皮疹之外還有胃腸道症狀和神經精神症狀等。
3.植物-日光性皮炎
患者有大量服食或接觸光敏物,有強烈日光曝曬史。
治療
1.緊急處理
有助於曬傷的皮膚的恢復。首先用冰袋冷敷,再用無菌0.9%的氯化鈉溶液沾濕的無菌紗布敷在傷處,保持曬後肌膚的水分補充。
2.藥物治療
(2)抗組胺藥: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組胺受體阻斷藥,可阻斷炎性介質的釋放,對於組胺引起的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限性水腫有一定的對抗作用。
(4)激素類藥物:曬傷嚴重時,可服潑尼松等皮質激素類藥物或鎮痛藥。
預後
及時處理,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
經常參加戶外運動,增加皮膚對日曬的耐受能力。在日光強烈的上午10:00到下午2:00避免戶外運動,皮膚敏感的,應避免暴曬。外出要注意防護,撐傘,戴寬檐的帽子,穿長袖衣服,抹防曬霜等。
護理
曬傷後停用一切化妝品,避免外界對皮膚的刺激,避免沾水,注意防曬,注意對皮膚的曬傷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