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指羅傑斯“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其含義應是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徵,而帶有“較多的不明示性、間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徵。這種自我評價使學生更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從而更加主動、有效、持久地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 提出人:羅傑斯
- 類型:模式
- 領域:教育
內容,簡介,詳述,教學模式的理論,概述,詳述,教學的特點,
內容
簡介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指羅傑斯“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詳述
“非指導”是羅傑斯用來表示與傳統的“指導”思想和方法相區別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導”,而是“不明確的指導”,即要講究指導的藝術。“非指導性”教學的目標在於促進學習。其基本目標是幫助學生達到更大程度的個人的統合、有效性和現實的自我鑑定。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創造一種學習環境,以利於激發、考核和評價種種新出現的知覺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他們自己的需要和價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導他們自己的教育決策。
教學模式的理論
概述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的理論假設是,學生樂於對他們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學習的成功取決於師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觀念和具有相互之間真誠交流思想的願望。羅傑斯相信,積極的人際關係能使人成長,所以教學應以人際關係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過程或其他理智來源為基礎。
詳述
“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有自己獨特的教學原則。首先是要建立無條件關懷的真誠人際關係。羅傑斯說:“促進學習的關鍵乃是教師和學生個人之間關係的某些態度和品質。”他還認為,“良好的師生關係應該具備三種品質:(1)真實;(2)接受;(3)理解。”“真實”,是指教師對學生要以誠相待,要將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向學生敞開,這樣才會促進師生之間的有益交流。“接受”是指教師把學生視為具有其自身價值的獨立個體而給予充分的、無條件的尊重,消除師生關係間的不安全感。“理解”主要是指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羅傑斯認為,移情理解與常見的評價理解極不相同,後者所採取的態度是“我理解你錯在何處”,而移情理解則是“非判斷性的”,指的是教師不對學生的觀點、行為作出判斷,不做定性評價,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羅傑斯之所以如此著重人際關係,就在於他認為只有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係,人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非指導性”教學強調的是通過情感領域而不是智力領域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其次,教師是促進者,只做非指導性應答。羅傑斯認為,教師在學習中應擔當促進者、幫助者、輔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
非指導性教學的精髓是“給學生安全感”。
教學的特點
在“非指導性”教學中,對討論負有主要責任的是學生,教師只是做些非指導性應答以引導或維持討論。非指導性應答通常是一些簡短的答話,這些話不是解釋、評價或給予忠告,而是對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證明,目的在於形成一種氣氛,讓學生願意展開他們正在表達的觀念。在這裡,學生決定要學習的東西,他們自由設定自己的教育目標,並選擇達到目標的方法,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一些材料。
“非指導性”教學的學習評價主要是學生的自我評價。測量學習進步的標準在質而不在量,而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都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當的評價。這種自我評價使學生更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從而更加主動、有效、持久地學習。羅傑斯指出:“當個人意識到那種標準對他很重要,他力圖達到那些目標和實現那些目標時,他才真正知道應承擔對他自己和他的各方面所負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