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辯——蘇軾的有限與不朽》,楊治宜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10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之辯——蘇軾的有限與不朽
- 作者:楊治宜
- 原作品:Dialectics of Spontaneity: The Aesthetics and Ethics of Su Shi (1037-1101) in Poetry
- ISBN:9787108063014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8-10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蘇軾的有限與不朽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在中國傳統文論中,“自然流露”“道法自然”顯然是高明的文學境界。但人真的能完全契入自然嗎?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刻地質疑了這一傳統批評方式。楊治宜認為,人對“自然”的追尋猶如西西弗斯無休止的勞動,永遠不能達到目的,但恰恰在這種永恆的徒勞中,凸顯出人的價值。蘇軾文學的價值,也正體現在這種對於自然的“自我否定”式的追尋中。
本書討論了蘇軾文學創作背後的佛、道等思想資源,又以蘇軾對牡丹和名石的吟詠來闡發對自然美的爭辯,最後落在他晚年和陶詩及丹學上。把蘇軾幾經貶謫的命運與各種帶有象徵性的意象聯繫在一起,展現了蘇軾的審美、創作以及他在有限的肉身與無限的自由之間的掙扎。作者借鑑了東西方各種思想視野,不僅豐富了蘇軾文學研究,還將中國文學置於跨文化、跨學科的對話之中。
作者簡介
楊治宜,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青年教授。長於比較文學、美學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曾致力於研究蘇軾的人生哲學與文學哲學中“自然”之作為美學與倫理學的理念,目前專注於中國20世紀古典詩歌的研究。在《通報》等重要漢學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其學術觀點在國外漢學界有相當影響。著有《Dialectics of Spontaneity : The Aesthetics and Ethics of Su Shi (1037-1101) in Poetry》;翻譯有柯馬丁《秦始皇石刻 : 早期中國的文本與儀式》(合譯)。
目錄
中文版序 柯馬丁
自序
導言
2016年2月20日,瑞士巴塞爾
否定的自然
藝術與自然
蘇軾:一個天才的神話
第一章 詩心如鏡
風格、詩人與道
一位青年僧人的藝術教育
僧詩及其批評
詩歌作為“方便法門”
結語:言說無言
第二章 製造“自然”
藝與“學”
坐忘與解脫
雪堂與“似境”
結語:通過有限,抵達不朽
第三章 名花的挑戰
自然美學
花解語
佛寺牡丹考
“色”與道德
結語:面對絕對自然的獨白
第四章 雄辯的怪石
無用之用
用之無用:硯石之例
文人經濟學
結語:“非人”而人
第五章 回歸內在的烏托邦
尚友古人
隱喻的山川
詩歌的民族學
怨詩
桃花源與內在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