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

通常實體器官移植,均涉及器官離體及血管離斷、再吻合的過程,長時間的器官缺血損傷不可避免,這也是移植手術高風險的根本原因。而“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是在不中斷器官血流的狀態下完成移植全過程。

2021年7月1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團隊宣布,世界首例“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在該院獲得成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
  • 外文名:Ischemia-Free Organ Transplantation 
    IFOT 
  • 專科分類:外科 
  • 別名:無缺血器官移植手術 
實現方式,實施情況,外界評價,意義,

實現方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團隊首先研製出國際首台體外多器官修復系統(Life-X),為離體多種器官創造接近生理條件的灌注壓、溫度、氧合及營養支持,解決了離體器官保持活力的難題,進一步全面革新移植手術方式,保證了器官血管離斷、再吻合過程中,器官血流不中斷。

實施情況

截至2021年2月,全球首創無缺血肝移植術已實施77例,術後穀草轉氨酶較傳統技術降低了74.4%,原發性移植物無功能(PNF)從6%降至0,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從53%降至3.3%,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由於避免了缺血損傷,IFOT技術可最大程度的提高移植療效和增加移植器官使用率。
2021年7月1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團隊宣布,世界首例“無缺血”心臟移植手術在該院獲得成功。這是中山一院在全球首創的“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繼套用於肝移植、腎移植後,首次套用於心臟移植領域。此次手術還實現了全程不中斷血流、心臟不停跳。

外界評價

《美國移植雜誌》發表評論認為“是器官移植髮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世界移植協會主席Nancy Ascher指出:“無缺血器官移植可以拓展至心、肺、腎等移植領域,並可向全球其他地區推廣,有著廣闊的套用前景”;無缺血移植技術被《美國移植外科醫師學會白皮書》收錄。

意義

基於離體器官維護技術的突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團隊進一步提出了“器官醫學”的創新理念,即在器官水平上全面認識器官功能、精準治療器官疾病,有望為醫學發展提供方法學的突破。
“無缺血心臟移植術”的成功套用,意味著以前被預判為不能套用的“邊緣供心”,能幫助更多終末期心臟病患者,並能讓捐獻心臟者的供心評估階段提前,大幅度提高心臟移植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