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發展歷史簡介
氣象衛星的軌道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太陽同步軌道,一種是
地球靜止軌道。前者,衛星每天對全球表面巡視兩遍,優點是可以獲得全球氣象資料,缺點是對某一地區每天只能觀測兩次。後者可以對地球近1/5的地區連續進行氣象觀測,實時將資料送回地面。用4顆衛星均勻地布置在赤道上空,就能對全球的中,低緯度地區天氣系統的形成和發展進行連續監測。它的缺點是對緯度大於55度的地區的氣象觀測能力差。這兩種衛星如果同時在天上工作,就可以優勢互補。
到目前為止,美國,前蘇聯,日本,歐洲空間局,中國,印度等共發射了100多顆氣象衛星。
世界上第一顆氣象叫“泰羅斯”,是美國發射的。美國從1960年—1965年共發射了10顆這種衛星,它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的氣象資料。但它的雲圖解析度不高,隨發隨收的功能還不理想,只能作為試驗型衛星。於是美國又研製了“艾薩”號,這是美國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1966—1969年共發射了9顆。它的本領比“泰羅斯”強,雲圖的星下點解析度為4千米,但仍不是十分理想。為了與“艾薩”號協同作戰,美國還發射了
地球靜止軌道的“
地球靜止環境業務衛星”(GOES)。1975—1982年間共發射了6顆。美國氣象衛星中本領最強的數第三代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泰羅斯N/諾阿系列衛星。它與GOES等系列衛星配合組成了一個嚴密的全球天氣監測網,衛星上攜帶著高解析度掃瞄輻射計和垂直探測器。它拍攝的雲圖可以及時傳輸給地面,也可以把A地的雲圖貯存在磁帶里,在衛星飛經B地地面接收站上空時傳給B地。它每天可輸出全球範圍內16000個點的大氣探測資料,20000—40000個點的海面溫度測量值,100多張雲圖。現在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約有1000多個雲圖接收站,每天在接收這類衛星雲圖。
詳情補充
美國第3代太陽同步軌道
氣象衛星系列。“泰羅斯”N號為這一系列的原型衛星,以後幾顆從“諾阿”6號按順序命名。它與
“地球靜止環境業務衛星”(GOES)等系列配合組成一個嚴密的全球天氣監測網。這個系列的第一顆衛星在1978年10月13日發射,衛星工作了28個月。第2顆衛星和第3顆衛星分別於1979年和1980年發射。總計劃發射8顆衛星,每年一顆,可發射到1985年左右。它參加了
世界氣象組織從1978年開始的全球大氣研究計畫(GARP)的第一期全球試驗。
性能數據
衛星長3.7米,
直徑1.9 米,
發射重量約1400公斤,
太陽電池陣在最小光照下可提供420瓦功率,
採用太陽同步軌道,
傾角99°,
高度約850公里,形狀近似圓形,
周期102分鐘。
由兩顆衛星同時觀測,彼此相隔90°。
衛星攜帶設備
氣象觀測儀器
主要有:改進型甚高解析度掃描輻射計 (AVHRR)和“泰羅斯”業務垂直探測器(TOVS)。改進型甚高解析度掃描輻射計有 5個波段通道。它拍攝的雲圖等數據可以實時用 137兆赫和1700兆赫兩個頻段傳向地面;也可以將全球的雲圖數據存貯於衛星的磁帶機內,在衛星飛經
地面數據處理中心站時由地面發控制指令進行回放。
氣象遙感器
它能夠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的可見光,紅外與
微波輻射,並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電信號復原繪製出各種雲層,地表和洋面圖片,進一步處理後就可以發現天氣變化的趨勢。
業務垂直探測器
由高解析度紅外分光計、微波探測計、平流層探測計三種氣象遙感儀器組成,它們的星下點解析度分別為17、109和147公里。對這些儀器獲得的數據進行地面處理可得到從地表到1000帕(10毫巴)高度的
溫度廓線、大氣中各層次的水汽含量和大氣中的臭氧總含量等氣象資料。
空間環境監測器(SEM)
用以測量太陽高能帶電粒子(質子、α粒子和電子)的通量密度、 能譜和出現在衛星所在高度上的粒子總能量。
資料收集和定位系統(ARGOS)
每天可收集 4000個地面氣象站、海洋自動浮標和無人值守地區的自動氣象站所獲得的溫度、壓力、濕度等環境資料,而且能對這些台站定位。衛星能提供實時和延時兩種形式的氣象資料。
未來發展
NASA講行技術評估,擬定在2008-2020年間實現GOES衛星對聚焦平面陣成像儀的需求。
未來GOES衛星上使用干涉儀作高光譜解析度遙感,可以極大改進對大氣溫度、濕度變數的描述。使用新一代GOES探測器的思想源於Michelson干涉儀機載試驗,並且在NOAA合作研究所(NOAA麻省理工學院,M|T)林肯實驗室進行了十年以上研究。美國
NOAA衛星計畫最終目標是提供氣象.海洋水文.氣候資料.災難預警,未來更有效的滿足客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