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新基礎教育”論)

“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

“新基礎教育”論一般指本詞條

《“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是2006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
  • 作者:葉瀾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9月1日
  • 頁數:409 頁
  • 定價:45.00
  • 開本:16 開
  • ISBN:7504136506, 9787504136503
  • 類型:世界各國中等教育概況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這套叢書編寫的五年中,中國的基礎教育有了喜人的發展,它不只是表現在數量的達標和質量的提高,更重要的表現是一支為基礎教育的明天,在一定意義上。《“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是叢書一冊!
《“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是叢書中的一本,用“終於”一詞,是因為從策劃到叢書中第一批著作的出版,足足經過了五年時間,這完全不是因出版社的拖拉,恰恰相反,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耐心與期望,促成了這套叢書在兩個世紀的交界之年誕生,使叢書的冠名獲得了時間上的真實。在此我要深謝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領導與責任編輯。用“終於”一詞,還因為我如獲重釋。近五年內本人先後擔任了兩套叢書的主編,前一套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學科元研究”叢書,它是為“教育學科的明天”而作的六本著作的集合,被我稱之為理論研究的“上天工程”;後一套就是這一“世紀之交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研究”叢書,它是為“基礎教育的明天”而作的七本著作的集合,被我稱之為實踐研究的“入地工程”。就其策劃的時間而言,兩大“工程”有前後,但就最終交稿的日期而言,則都在2000年的下半年。這意味著我在合作研究者的鼎力支持下,實現了教育研究“上天入地”的心愿。我將以充實而輕快的步伐,跨入2l世紀。這怎能不讓我呼一口長氣,說一聲“終於”呢?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編 當代中國教育變革的社會基礎論
第一章 生存基礎:人口、資源與生態
一、人口
1.自然結構狀態
2.社會結構狀態
二、資源
1.土地資源
2.礦藏資源
3.水資源
4.海洋資源
三、生態
1.“人類紀”、“人類世”的提出
2.生態的嚴重性
3.生態改造的艱難
第二章 世界變局:全球化、信息化與後現代
一、“全球化”風雲
1.“全球化”觀念的辨析
2.“全球化”的歷史過程與形態變換
3.全球化的實質
二、“信息化”浪潮
1.信息化的基礎性形態——技術存在
2.信息化的結構性形態——社會存在
3.信息化的生命性形態——個體存在
三、“後現代”精神
1.“後現代”的多重理解
2.後現代精神:在批判現代性中呈現
3.研究後現代主義的意義
第三章 中國主題:社會轉型與民族復興
一、起點——歷史的抉擇
1.抉擇的核心構成
2.社會轉型起點的力度
二、過程——社會轉型的展開
1.發展觀的應時演進
2.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
三、歷史使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二編 當代中國教育巨觀變革論
第四章 當代中國教育巨觀變革的回溯與反思
一、歷史回溯
1.以教育體制改革為中心的巨觀改革
2.以面向21世紀,強化推進“素質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改革
3.以提高質量、均衡發展和制度系統創新為重點的教育改革
二、整體性反思
1.如何處理社會變革與教育變革的關係
2.如何處理國際教育變革思潮與中國教育變革的關係
3.如何處理基礎教育變革的數量與質量的關係
4.如何處理教育變革中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
第五章 當代中國教育變革的性質與任務
一、教育變革之性質問題的一般探討
1.變革性質的類型分析
2.變革性質判斷之必要與可能
二、轉型性變革:當代中國教育變革的性質、任務辨析
1.判斷變革性質的前提性依據
2.教育變革的任務:變革性質的具體辨析
第六章 當代中國教育變革的主體與策略
一、當代中國教育變革的主體分析
1.利益主體的構成及其相互關係
2.決策主體的構成及其相互關係
3.行為主體的構成及其相互關係
4.三類主體的關係特徵
二、當代中國教育變革的策略研究
1.教育變革的社會生態建設與內涵發展的關係
2.教育變革中的巨觀變革與微觀變革的關係
第三編 當代中國基礎教育學校重建論
第七章 中國學校轉型性變革的百年回溯
一、從封建社會學校制度向近代學校制度的轉型(1860-1949)
1.廢科舉、興學堂(1860-1905)
2.近代學校制度和近代學校型態的形成(1905——1949)
二、20世紀下半葉中國學校教育的變革
1.與政權更替相應的除舊布新(1949-1956)
2.教育大革命與調整階段(1957-1965)
3.“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大革命”與粉碎
“四人幫”後教育上的恢復、調整和整頓(1966-1984)
第八章 當代中國學校轉型性變革的內涵分析
一、理想新人的目標重建
1.時代精神呼喚人的主體性
2.理想新人精神素質的“三維雙向”目標
二、教育觀念的系統更新
1.價值觀
2.學生觀
3.學校教育活動觀
三、新型學校整體形態變化的勾勒
1.價值提升
2.重心下移
3.結構開放
4.過程互動
5.動力內化
第九章 學校日常教育實踐重建之一——課堂教學改革
一、課堂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
1.課堂教學作為學校基礎性活動的日常表達
2.當代“非學校教育”思潮對課堂教學地位的多重否定
3.我國課堂教學改革的艱巨性
二、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
1.當前我國學校教學實踐中生命價值的缺失
2.新教學價值觀的三重結構
三、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
1.影響我國課堂教學理論的歷史概述與簡評
2.課堂教學性質與任務特殊性辨析
3.課堂教學基本要素關係的結構分析
4.重建課堂教學的過程邏輯
第十章 學校日常教育實踐重建之二——班級建設改革
一、“班級”概念的內涵演變與多維解讀
1.作為學校教學組織形式的“班級”概念的形成與演變
2.作為學生集體並具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新內涵的形成與淡化
3.教育社會學中關於“班級”概念的討論
二、新基礎教育“班級建設”概念的界說
1.“班級建設”是學校教育相對獨立的實踐領域
2.“班級建設”的實踐性質、構成與主體分析
三、改革與加強班級建設的現實針對性
1.獨生子女人格的健康發展問題
2.當代中國社會的未來公民養成問題
3.學生自我意識與成長需要的發展問題
四、班級建設變革的實踐探索
1.加強班級組織建設
2.建設班級文化
3.建設系列班級活動
第十一章 學校日常教育實踐重建之三——學校領導與管理變革
一、學校管理現狀與核心目標重建
1.國家管理系統中的中小學生存狀態
2.學校內部的管理結構和運作狀態
3.“新基礎教育”管理重建的核心任務
二、系統更新學校領導管理觀
1.管理價值觀的更新——成人與成事
2.人際關係觀的更新——責任人與合作者
3.管理功能觀的更新——形成秩序與推進變革
4.學校時空觀的更新——分割與統整
三、學校組織與管理制度更新
1.更新學校組織
2.更新學校管理制度
四、新型教師隊伍的創建
1.起點:教師角色理想重建
2.目標:新型教師的基本素養
3.基本路徑:學校研究性變革實踐
五、學校新文化建設
1.文化與學校關係性質的再認識
2.社會文化生態複雜化前提下的學校文化建設
3.創建學校新文化的策略
4.學校文化個性的形成
第十二章 結語:學校轉型性變革研究的推進策略與方法論探究
一、學校變革研究的推進策略
1.在不確定性中生成確定性
2.在推廣性研究中生成發展性
3.在多元主體合作中提升個體自主創造能力
4.在教育改革中推進評價改革
二、方法論探究:在研究中實現教育變革理論與實踐創新的互動生成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姓 名:葉瀾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論及當代中國基礎
師範教育改革
社會關係、社會職務: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上海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兼教育學原理學科組組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清華大學等8所高校的兼職教授
中央教科所兼職研究員
出生年月:1941年12月
籍貫:上海
職稱職位: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履歷:1962年畢業於華東師大教育系本科
工作履歷: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主編。
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
個人獲獎情況: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獲"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