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研究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研究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研究》是張浩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11月。

該書通過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所具有共同特徵的抽取、歸結,形成一整套彰顯主體以“自覺、參與、互動”等為特徵的分析方法和實施策略。該書認為,微視角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的方法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內在機制和規律,而且具有較強的現實可操作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研究
  • 作者:張浩
  • 首版時間:2020年11月
  • 字數:329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在“微”視角下,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主體、溝通客體、溝通環境的微特徵,並在此基礎上,建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新機制——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場及實施策略。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現狀考察
第三章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主體維度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狀及述評
三、研究內容及邏輯結構
四、研究方法及創新
一、“微”視角及其方法論意義
二、溝通現狀調查的實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主體及主體性
二、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主體意識
三、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的主體需要
四、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的主體素質
第四章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客體維度
第五章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環境維度
第六章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的實踐維度
一、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客體的內涵梳理
二、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客體的失位分析
三、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客體的創新動因
四、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客體的創新原則
五、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客體的創新路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環境的內涵
二、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環境的關係梳理
三、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環境的多維挑戰
四、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環境的最佳化策略
五、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環境的實踐創新
一、微視角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路
二、微視角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創新設計
三、微視角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案例示範

創作背景

進入21世紀,網際網路、自媒體等技術平台的飛速發展,深刻地變革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理念。新媒體時代下,信息來源、信息性質的多元化傾向,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相應的調整。從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環境的角度看,新媒體時代因信息來源豐富、信息傳播便捷、信息互動廣泛,而將思想政治教育置於一個問題叢生的境地。因而,深入探究“微問題”“微課堂”“微環節”“微活動”等問題,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效果的現實舉措。基於此,《“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發生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以教育內容為客體的溝通過程,儘管涉及內、外因素眾多,但就教育目標的實現而言,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規範的掌握,道德行為的養成都取決於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效果。
第二,建立在微博、微信等技術平台之上的人際溝通新形式,包含了不同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有效溝通的新方法、新途徑——溝通主體的素質、溝通內容的建構、溝通方式的選擇等,都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提供了現實社會實踐和可供分析的個案樣本。
第三,作為哲學意義上的“微”視角,不僅是對新媒體時代下,人際互動交往方式的經驗總結,而且體現為現代哲學對新媒體問題的反思。因此,運用“微”視角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過程,不僅需要從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過程、教育環境、教育評價等局部環節提出最佳化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提高溝通效果的策略,而且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系統整體角度進行審視,從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方面進行反思,進而提出開展有效溝通的途徑和辦法。
第四,微視角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的方法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內在機制和規律,而且具有較強的現實可操作性。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的實踐方式,以“1+1”專題式教學模式來實現。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微”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機制創新研究》
2020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7344-9

作者簡介

張浩,1971年生,河南鄧州人,周口師範學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農村道德建設等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