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維”課程促進創造力發展的神經可塑性機制

“學思維”課程促進創造力發展的神經可塑性機制

《“學思維”課程促進創造力發展的神經可塑性機制》是依託陝西師範大學,由胡衛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思維”課程促進創造力發展的神經可塑性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胡衛平
  • 依託單位:陝西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如何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我國現階段的重大需求,也是國際社會和學術界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創造力研究一直存在著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困境,國際上目前很少在課堂教學實踐基礎之上,同時利用多維指標、多種技術綜合考察創造力神經機制的相關研究。本項目基於開展了10年的學思維課程教學實驗的行為學證據,選取中小學生為被試,開展為期一年半的學思維課程訓練,設定創造力水平、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環境等多個自變數,同時採用EEG、ERP和fNIRS技術,運用教學實驗、行為測量和認知神經實驗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探討學思維活動課程促進創造力發展過程中課堂教學方式及教學環境的影響機制,另一方面系統考察學思維活動課程促進學生創造力發展的神經可塑性機制。本項目旨在通過多維度、多層面、多指標的研究結論的系統性整合和多維度透視,為創造力神經機制的研究結論的整合提供一個基本框架和基礎參照點,為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提供生理學依據。

結題摘要

如何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我國現階段的重大需求,也是國際社會和學術界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本課題以“學思維”活動課程為載體,採用教學實驗、行為測量和認知神經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採用EEG、 ERP 和 fNIRS 技術,圍繞“學思維”促進學生創造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和神經機制研究兩方面開展了三個系列的研究。 第一,分別選取學前兒童、中小學生為被試,系統考察了“學思維”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該課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第二,按照從內部因素到外部因素,從微觀到巨觀,從課堂小環境到學校大環境,從課內到課外的研究線索,系統考察了學思維課程教學中不同領域創造力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講授+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自選式的同伴互動小組成員結構、積極的情緒等更利於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外傾個體的創造力更易受預期獎賞的影響,大腦半球互動主要通過提高被試的認知靈活性來促進創造性問題解決;認知風格在認知抑制能力與開放性情境下的創造性科學問題提出之間的關係中具有中介作用,而在認知抑制能力與藝術創造力的關係中起著調節作用。第三,選取小學生為被試,開展為期一學年的學思維課程訓練,考察學思維促進創造力發展的神經可塑性機制,結果表明,經過一年的學思維培訓之後,實驗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能夠更快地覺察到認知衝突,且認知衝突的強度削弱;實驗組比控制組表現出更高的中央頂區alpha波同步增強。 本課題通過多維度、多層面、多指標的研究結論的系統性整合和多維度透視,為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理論依據、生理學依據及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