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的提出(1945年9月19日)

抗日戰爭結束時,華北、華中和華南日、偽軍所據守的城市和交通幹線,大都處在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包圍和控制之下。人民軍隊和解放區雖然遍及華北、華中和華南地區,但各地區發展尚不平衡。根據中國革命力量在華北、華中、華南的發展態勢,東北地區主要交通幹線及大中城市均已在蘇聯紅軍和東北人民自衛軍控制之下,國民黨軍隊在短期內尚難進到東北等情況,中共中央決定調整全國的戰略布局,進軍東北,建立鞏固的戰略基地。1945年8月11日,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指示八路軍中的原東北軍將領萬毅、呂正操、張學思等部和李運昌部進軍東北,配合蘇軍作戰,準備接受日軍和偽滿軍投降。但由於時局變化,中共中央決定先派幹部進入東北。8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晉察冀中央局等,要求就近迅速派幹部和部隊進入東北。9月15日,中共中央決定建立以彭真、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彭真為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立即奔赴東北。9月17日,留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與在重慶的毛澤東、周恩來等就調整戰略布局問題進行了磋商。9月19日,劉少奇為中共中央起草並發出致各中央局的《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指示強調:“目前全黨全軍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完全控制熱、察兩省,發展東北我之力量並爭取控制東北,以便依靠東北和熱、察兩省,加強全國各解放區及國民黨地區人民的鬥爭,爭取和平民主及國共談判的有利地位”。指示還提出:“浙東我軍即向蘇南撤退,蘇南、皖南主力撤返江北。”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大批主力部隊迅速北移,爭得控制熱察、進入東北的先機,打破了國民黨獨占東北、南北夾擊關內解放區的企圖。同時,及時地將分散於南方的兵力集中到江北,避免了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加強了華東、華北各解放區的力量。這樣,就形成了反擊國民黨軍事進攻的有利的戰略態勢。後來的實踐證明,“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決策,對爭取解放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