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紀念”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是2019年6月6日中國的一部影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夏的紀念”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
- 製片地區:中國
- 上映時間:2019年6月6日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半夏的紀念”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是2019年6月6日中國的一部影片。
《“半夏的紀念”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是2019年6月6日中國的一部影片。1劇情簡介“半夏的紀念”是面向大學生和青年的影展,每年都會將國內外優秀作品、半夏往屆和當屆優秀作品融合展映,以中國傳媒大學為主場,配合...
第十三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以“視界脈搏”為主題,從青年影像人的先鋒視角出發,放寬自己的眼界,通過光影的交疊和聲色的聚合構築出心中所想,用富有朝氣又不失深刻的影像把握時代的脈搏,以昂揚的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衝破現實的淡漠,釋放出青年影像人影像語言的蓬勃生機。影像,需要被看見,視界,由...
“半夏的紀念”大學生影像展晚會,是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原創學生影像品牌活動。歷屆活動 2023年6月8日,第20屆“半夏的紀念”大學生影像展晚會在京舉行。活動獲獎 第20屆“半夏的紀念”大學生影像展晚會共設立年度作品、最佳劇情片、最佳短紀錄作品、最佳長紀錄作品、最佳劇情片導演作品、最佳紀錄片導演作品、最佳攝影...
科學研究多次獲北京市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二、三等獎。文化傳統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2021年第一期優秀大學生夏令營,舉辦“職屬新傳”職業分享沙龍考博專場,舉辦“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主題展映活動。現任領導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獲碩士研究生學歷,其執導拍攝的個人第一部獨立紀錄片《最後的黃土人》,在2014年第十二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中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等其他電影節榮譽。2016年與陳爾青導演聯合導演並獨立製作紀錄片《乾承》;2018年拍攝戲曲紀錄片《村戲》;2020年拍攝短紀錄片《疫情...
入圍第十七屆“半夏的紀念” 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 ,入圍 2019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學生紀實單元;手機科幻短片《禁止返航》入圍New York Mobile Film Festival, 並獲得英國南海岸電影節(South Coast Film Festival)最佳智慧型手機電影獎;劇情短片《荒原》入圍2021年第一屆世界遊牧影展,該片為劇情長片《幻滅與愛...
2016年,執導紀錄片《風燭明滅,長如瞬間》獲得第24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18屆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最佳剪輯獎;6月,該片獲得“36氪·半夏的紀念”第十五屆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頒獎盛典最佳剪輯獎;12月,該片獲得中國大學生紀錄片大賽最佳實驗紀錄片獎項;同年,執導懸疑片《徘徊者》;接著,自編自導劇情電影...
2014年,宋林國執導校園青春喜劇短片《工科天團》,講述大學生追求夢想和愛情的勵志故事 2015年,宋林國自編自導的劇情短片《山城一夜》該片榮獲第十三屆“半夏的紀念”國際大學生影像展最佳導演獎。2015年4月宋林國出席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紅毯及典禮 2019年宋林國執導校園青春劇《非處方青春》。2018年宋林國參與...
楊佳龍,導演,生於陝西,曾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拍攝紀錄片《標語》,是我國首部哈尼族紀錄長片。2022年,擔任院線電影前期紀錄片導演的《長安長安》正式啟動,導演的紀錄片標語入選第十八屆“半夏的紀念”北京(國際)大學生影像展主競賽單元。人物經歷 楊佳龍獨自在雲南邊境利用兩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標語》,是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