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農業農村國際合作規劃

《“十四五”農業農村國際合作規劃》是為推進農業農村對外交流合作,農業農村部制定的規劃。

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以農外發〔2022〕1號印發,要求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四五”農業農村國際合作規劃
  • 發布單位:農業農村部 
  • 發布文號:農外發〔2022〕1號 
  • 成文時間:2022年1月18日 
前言,第一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二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三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六節,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第五章,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附錄,

前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是我國對外開放和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深入推進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繼續深化農業“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快培育農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明確“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發展的思路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指導全國農業農村國際合作工作,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十三五”發展成就
“十三五”時期,農業國際合作在多雙邊交流、對外貿易投資、科技合作、對外援助和全球糧農治理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農業對外合作發展進入新階段。累計與世界140多個國家開展了廣泛的農業合作,與94個國家建立了穩定的農業合作關係,與80餘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農漁業合作協定。農業成為元首外交和政府磋商的重要議題,農業磋商談判和成果落實為穩定中美經貿關係發揮關鍵作用。二十國集團(G20)農業部長會議、首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等重要外事活動成功在華舉辦。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落戶陝西。
二是農業對外貿易邁上新台階。農業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由2016年的1827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2468億美元,年均增長7.81%,成為全球農產品第一大進口國、第五大出口國。重要農產品進口供應得到有效保障,果菜茶魚等特色產品出口穩步提升。與全球26個國家(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達到90%以上。農業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開放制度設計和平台載體的主要內容。
三是農業投資合作取得新成效。截至2020年底,農業對外投資存量、境外設立企業數量和覆蓋國別分別達到302億美元、1010家和108個,投資存量為2015年底的2.3倍。境外產業鏈體系持續完善。農業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和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成為引領農業雙向開放合作的新引擎。農業領域外資營商環境不斷最佳化。
四是農業科技合作和對外援助取得新進展。累計與80個國家及2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543份科技合作檔案,獲得11個引智示範和國際合作基地認證,農業科技對外合作體系初步建成。農業農村部系統累計向23個國家派出225名農業專家,推動新技術轉移428項,舉辦400餘期援外來華培訓班,受訓外國農業官員、技術人員逾1.1萬人次,有力服務了國家總體外交大局。
五是全面參與全球糧農治理取得新突破向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捐贈5000萬美元,成功實施中國—FAO南南合作二期項目。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增至15項,數量居各國首位。落實習近平主席對外承諾,務實推進在華設立聯合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推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在華設立南南合作卓越中心並啟動農業南南合作項目,惠及近30個開發中國家100萬農戶。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CCCAP)、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CSAM)、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駐華機構等在華成功運營,合作成果豐碩。

第二節

“十四五”面臨形勢
一是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農業開放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落實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開發,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等,對深化農業開放和國際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農業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發展空間。面對國內外環境深刻複雜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國將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形成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更加便利的要素流通渠道、更加完善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更加體現中國方案的國際秩序和規則,為農業國際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是糧食安全成為全球關注重點,需要我國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我國在糧食安全、減貧、鄉村發展、南南合作等領域成果顯著,積累了豐富經驗,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期待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為深化農業對外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世界飢餓人口不降反升,需進一步在糧食安全、綠色發展、南南合作、鄉村振興、應急救助等領域加強多雙邊合作,更好地幫助廣大開發中國家提升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更好助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是區域及多邊競爭與合作交織,為農業國際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區域貿易更為活躍,世界貿易組織(WTO)面臨改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我國農業競爭將面臨新的統一市場和更加開放、高效、透明的投資政策環境,急需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加快最佳化資源配置和產業鏈布局。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日益嚴峻,農業服務外交大局作用更為凸顯,東協與中日韓、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中東歐國家等多框線架下的農業合作將更為務實,成為區域和多邊關係的粘合劑和穩定劑。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農業農村發展事業,加快構建新型農業對外合作夥伴關係,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農業農村合作,最佳化農產品貿易布局,擴大農業對外投資,深化農業科技合作,深度參與全球糧農治理,精準實施農業對外援助,實現更高水平農業對外開放,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第二節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積極同各國分享農業農村發展的機遇和成果,在開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加快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農業國際合作關係。
二是堅持內外統籌、協同聯動。緊密結合國內外需求和關注,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國內外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內外統籌、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農業農村國際合作“一盤棋”工作格局。
三是堅持目標導向、重點突破。聚焦重要農產品進口保供、優勢農產品出口促進、大型跨國企業培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引進、全球糧農治理話語權提升等重點領域,集中力量取得突破。
四是堅持政府引導、合理布局。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巨觀指導、政策引導、管理監督和公共服務,為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環境,最佳化投資與貿易國別布局,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穩定供應鏈。
五是堅持市場運作、防範風險。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參與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的活力,培育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增強市場主體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提升農業對外合作的質量和效益。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多雙邊農業農村國際合作關係更加緊密,農產品貿易結構布局更加最佳化,農業對外投資經營更加活躍,農業科技合作交流更加高效,全球糧農治理話語影響更加廣泛,農業對外援助綜合效益更加明顯,農業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更加完善。
一是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機製取得新突破。深入推進“一帶一路”農業合作,深度參與WTO涉農談判,建立完善多雙邊合作機制。積極穩妥做好農業領域對美工作。完善中拉、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業合作機制,在糧食安全、動植物檢驗檢疫等領域設立司局級會議機制。與美大地區新建交(復交)國家建立雙邊農漁業合作機制,明確具體合作領域。與更多非洲國家建立部門間農業國際合作機制。
二是農業國際貿易形成競爭新優勢。農產品進口更加豐富多元。農產品出口增長動能進一步提升,加速由價格優勢向質量、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綜合優勢轉變。國際市場布局進一步最佳化,農產品出口市場更加多元。產品結構進一步升級,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重增加。農業貿易政策進一步協調,RCEP等農業領域優惠貿易政策安排有序落地,做好對外商簽高水平自貿協定農業貿易政策準備。農業服務貿易穩步發展,帶動農機、種子、化肥、農獸藥等產品和服務“走出去”。農業貿易平台載體支撐更加有力,到2025年,建設500個左右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
三是農業對外投資經營呈現新局面。農業對外投資規模平穩增長,力爭年均增速高於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平均增速;農業對外投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從事良種培育、農資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的企業明顯增多,投資占比繼續擴大;跨國農業企業集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推動新建及完善一批功能完備、規模和效益較好的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在推動企業開展農業對外投資合作、帶動東道國和國內農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作用明顯。進一步推進農業領域對外開放,積極引導和鼓勵外資參與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升農業領域利用外資水平。
四是農業科技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效。強化地理標誌套用,更加注重人員交流,聚焦現代種業和土壤健康開展合作,更加注重推進生物技術產業化合作,更加注重氣候智慧型農業合作,推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糧食安全和糧食援助,聚焦節糧減損和能力建設,更加注重數字農業技術套用。
五是全球糧農治理參與能力實現新提升。進一步加強與FAO、WFP、CGIAR等國際組織聯繫,深化夥伴關係。積極參與國際糧農議程設定,在G20、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金磚國家(BRICS)機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更好發揮我在聯合國糧農三機構南南合作、GIAHS等事務中的引領和促進作用,更好支持FAO、WFP、CSAM、CGIAR等國際組織在華運營。
六是農業對外援助綜合效益更加明顯。配合牽頭部門落實領導人對外承諾,推進農業援助項目穩步實施,繼續派遣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開發中國家農業人員培訓,實施南南農業合作項目,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有效提升受援國農業農村發展水平,精準助力農業走出去,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

第三章

主要任務

第一節

做深做實農業農村交流合作
一是發揮機制平台作用。充分用好中國—東協(10+1)、東協與中日韓(10+3)、大圖們倡議、瀾湄合作、上海合作組織、中國—中東歐國家、中非合作論壇以及中歐、中拉、中國—加勒比、中國—南太等機製作用,推動農業農村各領域務實合作。
二是加強政策規劃對接。加強重點合作國家和區域間的農業發展規劃對接。編制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規劃、中歐農業合作指導檔案,推動農業多雙邊合作不斷深化。發揮農業外交作用,協助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國家編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三是豐富拓展合作領域。拓展農村領域合作空間,圍繞鄉村振興,加強農村減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方面國際交流合作。重點做好糧食安全、數字農業、氣候變化應對、動植物疫病防控等合作。

第二節

加快推動農業走出去
一是系統謀劃合作布局。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重點,聚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深入分析雙方合作潛力。
二是推動出台支持政策。發揮農業對外合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優勢,加強工作協調,推動出台培育大型跨國農業企業的政策。引導地方結合實際,出台相關政策,支持企業走出去。
三是開展機制和平台建設。推動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協同發展,完善管理辦法,提升示範區和試驗區服務雙向經貿合作的能力。發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農業跨境投資中的優勢,支持企業融入全球供應鏈,圍繞大豆、玉米等組建重點國別重點產品投資合作聯盟。
四是大力發展農業服務貿易。推進農業服務貿易、數字農業、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加強對農業服務貿易模式研究,探索建設農業特色服務出口基地,謀劃推出支持農業服務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探討組建農業服務貿易聯盟,組織開展國內外交流。加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和國際交流,支持農業科研機構和院校開展國際合作,吸引境外消費者來華接受教育培訓和農旅體驗。
五是最佳化公共服務。完善農業對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信息系統建設,深化農業對外投資數據採集與分析,強化部門間信息數據共享,構建農業對外投資合作境外風險預警與防控體系,發揮行業協會對走出去企業的規範協調作用,引導走出去企業守法合規經營。

第三節

推進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
一是拓展和最佳化進口渠道。加強農業貿易預警救濟工作體系建設,強化科學決策支撐。推動完善農產品進口調控政策體系,完善關稅配額管理措施,促進國內市場調控與進口的有序銜接。
二是促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開展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認定和建設,引導財稅、金融、保險、通關、貿易綜合服務等針對性政策措施向基地集聚,示範帶動農業貿易轉型升級,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推廣套用國際標準,健全國際認可的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認可度。鼓勵出口企業加強產品研發、自主品牌培育、海外行銷渠道建設。完善出口促進公共服務,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鼓勵農產品出口企業在境外布局建設“海外倉”“中轉倉”,拓寬農產品出口渠道。
三是做好農業領域多雙邊貿易談判。紮實做好WTO農業談判技術支撐工作,積極推進國內農業補貼政策改革。以自貿區談判推動農業領域更高水平開放,繼續做好我國對外商簽的自貿協定生效實施工作,推進我與有關國家自貿協定涉農領域的聯合可行性研究。落實RCEP及現有雙邊自貿區等優惠貿易政策安排,為促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對標高水平經貿規則推進國內涉農領域的制度性開放。

第四節

深化農業科技合作
一是聚焦重點,著力提升國際協同創新能力。圍繞農業科技短板弱項,堅持抓主抓重。在基礎研究國際聯合攻關方面,推動在生物育種、植物保護、畜牧獸醫、資源環境、農機裝備等學科產生重大理論突破。在前沿交叉學科合作研究方面,開展合成生物學、遙感、大數據、人工智慧、鄉村人居環境治理等在農業領域的交叉套用合作研究。在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方面,推動事關產業發展需求的聯合研發,特別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研發。
二是搭建平台,提供國際農業科技合作有效載體。建立境外農業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優先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動植物疫病防控、農作物高效種植、農業質量標準制訂等領域的科技合作,形成農業技術的海外集成示範,為農業企業“走出去”提供科技支持。加強與FAO、CGIAR、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等國際組織合作,建立完善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研究協作網等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平台,發揮農業科技“走出去”聯盟的橋樑作用,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完善我國農業科技全球合作網路體系。
三是打造品牌,提升全球農業科技合作話語權。繼續用好“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GLAST)”機制,打造農業科技支撐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品牌;與FAO共同打造服務於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區域創新品牌;充分發揮FAO熱帶農業研究與培訓參考中心等平台交流功能,形成“一帶一路”熱帶農業科技合作論壇品牌;運用多雙邊合作對話機制,將“國際漁業科技與創新大會”打造成國際漁業學術交流品牌。

第五節

主動參與全球糧農治理
一是深化與國際糧農機構合作,拓展合作領域。同FAO深化南南合作、糧食減損、數字治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減貧合作,進一步發揮FAO參考中心作用。同WFP推進人道主義應急援助、糧食緊急援助合作。強化與OIE協同開展動物疫病防控、參考實驗室建設、人力資源交流等方面合作。繼續加強與CGIAR、CSAM等國際組織和機構的合作。
二是引導農業全球治理議題議程,貢獻中國智慧。發揮G20、APEC、BRICS等機制平台作用,圍繞鄉村振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糧食減損、數字治理、南南合作等領域,設定議題議程,主動發聲引領。倡議舉辦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推動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機制化。組織召開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發布中長期農產品供需和貿易預測報告,引導國內外市場和生產預期。繼續辦好國際茶日等涉農國際日慶祝活動,宣傳推介中國在減貧、保障糧食安全、鄉村治理、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成功經驗。
三是深度參與國際標準規則制定,提供中國方案。積極支持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和OIE等國際組織工作,深度參與有關農藥、獸藥、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國際標準制定或修訂。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CFS)相關工作,推動制定相關國際自願準則和良好實踐。積極參與涉農國際公約談判履約。
四是積極履行對外承諾,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加強與FAO、WFP、CGIAR、CSAM等機構合作,加大對FAO南南合作支持力度,支持WFP在華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樞紐運營,推動擴大南南合作卓越中心影響力,支持CGIAR一體化改革和駐華機構改革整合,為CSAM、CCCAP等在華運營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提供便利。

第六節

提升農業援外綜合效益
明確農業援外工作思路、重點領域和區域布局。研究提出農業領域援外工作計畫,明確下一階段農業對外援助實現路徑和階段目標。緊扣受援國發展需求,將技術合作、物資援助、人員培訓等手段密切結合,提升援助總體效果。推動建立中非、中拉現代農業技術示範交流培訓中心,發揮農業援助民生特點,配合實施推進“小而美”農業援外項目。將農業援助與農業對外投資貿易等方式密切結合,提高農業援外精準性的同時,帶動我技術、產品、產能走出去。強化農業援外培訓管理,提升農業援外項目執行質效。

第四章

區域布局

第一節

亞洲
堅持合作主基調,發揮好RCEP等自貿協定作用,持續推進亞洲區域農業經貿合作一體化,促進農業領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共同維護區域糧食安全。
1.東協。實施“中國—東協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倡議,推動中國-東協(10+1)農業合作提質升級。用好東協與中日韓(10+3)農林部長會議機制,加大對東協與中日韓大米緊急儲備(APTERR)機制的支持,提升區域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發揮我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農業聯合工作組會議的引領作用,推動實施好“豐收瀾湄”項目集群。加強與東協國家在水稻、蔬菜水果、天然橡膠、油脂油料、植物病蟲害和跨境動物疫病防控、漁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化等領域合作。其中,對高棉、寮國和緬甸等國,堅持技術合作和產業開發相結合,促進生產技術和產品標準提升,擴大農業投資和農產品貿易。重啟與印度尼西亞農漁業合作,簽署新的農業、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
2.中亞。推動我國對中亞優勢農業產能走出去,促進農產品加工投資合作,加強與中亞在農機、節水灌溉等領域合作。持續推動中哈(薩克斯坦)聯合治蝗工作,強化雙方在種質資源、畜牧獸醫、農業機械、農產品加工等領域科技合作,加強兩國農業產業園建設和糧食生產合作;推動中吉(爾吉斯斯坦)在農業信息與政策交流、獸醫和動物檢疫、農業技術示範、農產品貿易、農業機械以及人員培訓等領域開展合作;提升中塔(吉克斯坦)農業投資質量和水平,加強農業示範園建設,推動企業在棉花生產、農機、漁業領域以及人力資源合作方面的合作;支持中烏(茲別克斯坦)農業產業園建設,推進節水和設施農業合作,繼續加強在漁業、棉花、蔬菜、果樹及動植物種質資源科技合作;提升中土(庫曼斯坦)農業技術示範水平,開展棉花種植技術交流與合作,強化在農機、農產品加工及人力資源等方面合作。
3.西亞。對西亞國家以開展糧食安全、防災減損、貿易投資領域合作為主,豐富農業經貿合作形式,提升雙方農業綜合發展能力。繼續推動從阿聯引進椰棗苗試種研究,豐富我市場椰棗產品供應,並在現代農業、草畜一體化和糧食安全方面深化合作。依託中以(色列)創新合作聯盟,發揮我科研院所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政策優勢,共建中以現代農業聯合創新中心,促進智慧型農業、現代種植業和畜牧業、沙漠化防治等技術合作。推動簽署中敘(利亞)農業領域合作行動計畫。
4.其他。加強與日本、韓國的合作機制建設。推進中巴經濟走廊項下農業合作工作組工作,推進中國巴基斯坦農業合作行動計畫實施,重點推進與巴基斯坦在人才培養、農業技術等領域的合作,配合推進中巴植物病蟲害可持續防治中心建設。加強與蒙古國在畜牧業發展、無疫區建設、農產品貿易等方面的合作。

第二節

非洲
立足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對接非盟《2063年議程》,支持非洲國家實施《非洲農業綜合發展計畫》。用好中非合作論壇平台,與非盟共同編制並實施《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規劃與行動計畫》,加大農業領域合作力度,聚焦重點農業產業,為對非農業合作賦予新動能。
1.北非。以經貿合作、經驗分享、能力建設、技術轉移等形式,推進與北非國家在糧食安全、可持續農業、數字農業等領域的深入合作。在中阿博覽會期間舉辦農業板塊活動,為北非國家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提供洽談平台。藉助中埃(及)政府間合作委員會統籌協調作用,更新中埃農業部門間行動計畫,拓展中埃農業合作領域。發揮我技術優勢,運營好蘇丹農業合作中心和示範園區,擴大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展示和推廣,搭建中國農機具展示平台。完善中摩(洛哥)農業合作機制,繼續深化雙邊漁業合作。
2.撒哈拉以南非洲。充分利用中非農業合作論壇平台,健全雙邊農業合作機制,深化農業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在農產品種植、倉儲、運輸、加工等領域加強技術交流,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災害風險管理能力,緊扣非洲大陸自貿區、數字經濟等熱點,推進非洲貿易投資、全產業鏈與數字農業發展。推動與安哥拉、南蘇丹、奈及利亞等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商簽農業合作協定,編制波札那和布吉納法索國別農業發展規劃,支持南蘇丹綜合農業總體規劃和灌溉發展總體規劃,深化與坦尚尼亞農漁業合作。

第三節

歐洲
在農業領域持續深化與歐洲國家的合作關係。
1.中東歐。深化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合作,爭取未來5年中國從中東歐國家的農產品進口額翻番,雙方農業貿易額增長50%。強化與中東歐國家農業務實合作,推動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中國—中東歐國家農業科技與人力資源合作,探索與中東歐國家在蜂業等產業合作。
2.西歐。深化與法德等歐洲大國的農業合作關係,強化對法現代農業合作,推進對法農業科技和職業教育培訓合作重點項目,進一步發揮對法農業合作作用。強化中德農業中心功能,辦好中德農業周系列活動,務實推進中德雙方在氣候變化、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對英農業合作機制建設。
3.俄羅斯。堅持互利共贏,以中俄農業合作分委會、大豆工作組等機制為抓手,持續推動中俄大豆等產業合作。推動在俄建立中俄農業合作試驗示範區,發揮積極示範引導效應。
4.歐盟及其他。加強中國—歐盟農業合作機制建設,推動中歐農業合作關係提質升級。拓展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農業合作空間,加快建設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

第四節

美洲
穩妥推進中美農業關係恢復和發展,積極發展同拉美及加勒比國家農業關係。
1.北美地區。以“引進來”為重點,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合作、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兼顧農業貿易和投資平衡發展,服務農業現代化建設,助力建設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適時視情推動恢復中美農業對話交流,深化雙方在政策交流、人員交往、數字農業、農業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食品安全、動植物檢驗檢疫等諸多領域交流與合作;穩定大豆、玉米等重要農產品和其他優質農產品自美進口,促進水產品、禽肉、蔬菜、水果等對美出口。適時重啟中加農業聯委會及下設工作組,深化雙方在農作物生產、畜牧養殖和動物衛生、農產品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穩妥做好農業對外投資和貿易工作。
2.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拉美地區以“走出去”為重點,著力強化農業貿易和投資合作、打造重要農產品穩定供應鏈,兼顧農業科技合作,服務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助力建設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和中拉命運共同體。以習近平主席倡議的中拉“1+3+6”務實合作新框架為指引,充分發揮中拉農業部長論壇平台作用,促進中拉農業科技、投資和貿易領域的深度合作。向有關國家派遣農業技術專家,積極邀請薩爾瓦多、巴拿馬、多米尼加等新建交(復交)國家派員來華參加技術培訓,示範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幫助有關國家發展農業生產。推動在中美洲建立農業技術交流中心。加強與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哥斯大黎加、厄瓜多、烏拉圭等國在種質資源交換、新品種選育、重要技術研發等領域合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與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在大豆、玉米、畜牧等領域的貿易投資合作,建立穩定多元的農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加強與阿根廷、秘魯、智利、厄瓜多等國在遠洋漁業領域合作,推進遠洋漁業綜合基地建設,管理和監督企業規範有序發展高質量遠洋漁業。強化與加勒比國家在熱帶作物和漁業等領域的技術合作,助力建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國家關係。

第五節

大洋洲
配合做好農業領域對澳工作,深化與太平洋島國農業合作,加大援助力度,厚積友華力量。
1.澳新。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著力強化農業科技、貿易和投資合作,服務農業現代化建設。開展對澳農業合作。發揮中新農業聯委會、中新奶業對話等機制的作用,加強在畜牧養殖、奶業、動物疫病防控、水果生產等領域的技術合作,推動開展中新奶牛聯合育種技術合作;積極穩妥推進對新農產品出口和農業投資,鼓勵企業到新開展近海養殖合作。
2.太平洋島國。以熱帶作物和漁業等領域的技術合作為重點,助力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發揮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業部長會議、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農林漁業分論壇以及雙邊農業合作機製作用,促進與太平洋島國在農業綜合開發、熱帶作物、漁業等領域合作,向有關國家派遣農業技術專家,邀請派員來華參加技術培訓,示範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幫助島國發展農漁業生產;深化遠洋漁業領域的合作,推進遠洋漁業綜合基地建設,管理和監督企業規範有序發展高質量遠洋漁業;鼓勵企業在島國開展近海養殖,建立漁業加工廠。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加強黨的領導
加強黨對農業對外合作工作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政治引領、把穩前進方向,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農業對外合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教育引導農業農村涉外幹部人才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守安全底線,著力解決好農業對外合作重要問題,為農業對外合作工作提供強力的政治保障。

第二節

完善政策措施
繼續加強財稅、融資、保險、通關等政策創設和落實,推動農業走出去、農業服務貿易發展、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基地建設;推動金融部門為農業走出去重點項目提供扶持,探索通過供應鏈金融、信用貸款等方式為境外項目提供融資;推動保險機構設計專門的風險管理產品,探索符合農業走出去項目特點的項目承保及理賠條件,創新發展海外自然災害等保險業務;暢通種子出口和重要農產品回運渠道。組織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基地定期開展同業片區交流活動,支持出口企業積極參與線上線下融合的國際知名展會,建立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基地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等平台載體建設與農產品出口促進有機結合。鼓勵出口企業套用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帶動出口。發揮好農業高校和研究院所在農業農村國際合作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

第三節

健全工作機制
密切部門協調、強化部省聯動、加強內外協同,構建起上下一條線、全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用好全國農業國際合作工作會議機制,把農業對外合作整體考慮和重點任務同地方農業農村發展實際統籌謀劃推進。充分發揮農業對外合作聯席會議機製作用,通過全體會議、專題會議、聯絡員會議等,加強工作協調,凝聚共識,研究提出切實推動農業對外合作的政策措施。強化與駐外使領館協調溝通,用好農業外交官隊伍。鼓勵建立省際農業對外合作交流機制,加強區域交流互鑒。
深化多雙邊合作,推動與更多國家和地區以及相關國際和地區組織建立高水平、常態化農業合作機制。深化與FAO、WTO、OIE、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WFP、CGIAR等交流合作,積極營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互利共贏的農業國際合作環境,推動農業對外合作項目在境外順利開展。

第四節

加快人才培養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強化外事、外經、外貿和援外人員體系建設,定期舉辦農業外派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班;組織開展外交官隊伍任內業務培訓;加強外事人才儲備庫建設,積極向國際組織推送初級專業官員(JPO)和優秀國際職員;探索發揮涉農企業外經外貿青年人才作用,組織開展中德、中歐青年農業實用人才能力建設項目,實施中國—中東歐國家青年農業人才交流計畫;加大援外和南南合作專家培訓、選拔和派遣力度。

第五節

加強組織實施
強化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測評估,加強對重點項目、關鍵環節的調度指導和績效評價,並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任務部署,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完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業農村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根據本規劃的重點任務,結合地方發展實際和農業農村國際合作需要,研究制定本地農業農村國際合作規劃。

附錄

英文縮寫名詞對照
(以文中出現先後順序排列)
二十國集團
(G20)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GIAHS)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
(WFP)
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
(CCCAP)
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
(CSAM)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
(CGIAR)
世界貿易組織
(WTO)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RCEP)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APEC)
金磚國家
(BRICS)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國際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
(GLAST)
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IPPC)
食品法典委員會
(CAC)
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
(CFS)
東協與中日韓大米緊急儲備
(APTERR)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IFAD)
初級專業官員
(JPO)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