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是由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支持,同濟大學承辦的交通科技賽事,於2016年11月開始傳送大賽邀請函。
“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自啟動以來,共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同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全國各地120所高校報名,共有95所高校302件作品參加初賽,共有51所高校80件作品晉級決賽。
“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終審決賽共評出72件獲獎作品,其中8件一等獎作品,16件二等獎作品,32件三等獎作品,16件優勝獎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
- 外文名:The 12th National Competition of Tran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 時間:2016年11月 至 2017年5月29日
- 主辦單位: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 承辦單位:同濟大學
- 支持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
- 獲獎數量:一等獎8件、二等獎16件、三等獎32件、優勝獎16件
- 參賽規模:120所
賽事背景,舉辦進程,賽事主題,舉辦信息,舉辦單位,舉辦規模,參賽要求,參賽資格,作品要求,參賽方式,獎懲機制,獎勵機制,懲戒機制,評選情況,獲獎作品,賽事報導,
賽事背景
以交通運輸科學技術問題為載體,培養大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促進大學生學術活動開展,加強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促進交通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為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促進高校大學生學術活動開展,加強高校間大學生文化交流,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決定舉辦“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
舉辦進程
2016年11月中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傳送大賽邀請函。
2016年12月上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分階段發布參賽學校信息。
2016年12月底前,“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統計大賽邀請函回執。
2017年3月上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開始報送參賽作品進展資料。
2017年3月中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分階段發布參賽學校參賽及作品進展情況。
2017年4月中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報送參賽作品電子說明文檔。
2017年4月下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開始對參賽作品進行初審。
2017年5月上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公布入選決賽作品名單。
2017年5月中上旬,“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準備作品說明書及相關文檔。
2017年5月28日-29日,“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決賽開始答辯、頒獎、閉幕式。
賽事主題
“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以“互聯交通”為主題。
舉辦信息
舉辦單位
主辦單位 :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支持單位 :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
承辦單位 :同濟大學
舉辦規模
“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120所高校報名參加。
參賽要求
參賽資格
參加“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的對象為參賽高校交通運輸工程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學生(在讀本科生組成)。
“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邀請全國包括港澳台地區辦有交通運輸工程類相關學科本科專業的高校參加。相關專業包括交通工程、交通運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道路、橋樑、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與橋樑)、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運輸相關)等。
作品要求
申報標準
參賽作品必須是2016年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之後立項,2017年5月之前完成的成果。
主題要求
參賽作品形式包括設計圖紙、研究報告、實物模型、計算機軟體等。所有作品應為原創,填寫申報書並且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供賽後出版論文集使用。專業範圍包括交通工程、交通運輸、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道路、橋樑、隧道)或交通土建(道路與橋樑)、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物流工程、管理工程(交通運輸相關)等。
參賽方式
(1)學生以課題小組形式向所在學校報名參賽,每小組成員限定2-5人,大賽只接受以參賽單位名義推薦的作品,不接受個人的參賽申請。
(2)每件作品指導老師不超過2人,如作品獲獎,將在獲獎證書上刊印指導老師姓名。
(3)各參賽高校自行組織校級競賽,組織專家對本校學生提交的參賽作品進行評審和排序,並對推薦作品進行準確的競賽小組分類,於規定時間內推薦本校最多4件作品(1-3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3件,第4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同一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給承辦學校,承辦學校名額可適當放寬,最多推薦5件作品(1-3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4件,第4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同一競賽小組作品不超過2件)。
(4)承辦學校對提交作品組織初賽和決賽。初賽選出一定數量(根據各高校提交作品情況確定,不超過80件)作品入圍決賽。進入決賽的參賽小組需要向大賽秘書處提交作品論文,以便賽後製作論文集。
獎懲機制
獎勵機制
決賽作品為進入遠程評審作品的適當比例選取(作品總數不超過80件)。特等獎:1名(可空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分別按決賽作品的8-10%、30-35%、40-45%設獎,獲得一、二、三等獎的作品總數不超過60件,其餘進入決賽的作品將獲優秀獎。
懲戒機制
仲裁委員會接受實名舉報,獨立對舉報事項進行調查並做出仲裁決定。執行主席根據仲裁委員會仲裁決定,宣布仲裁結果。學術委員會根據仲裁結果做出處罰決定。處罰結果包括:取消獲獎稱號、追繳獲獎證書、通報批評、削減參賽單位下一年度參賽名額及暫停該單位參賽資格等。專家委員會成員實行任期制。專家委員會成員任期與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屆期相同,可以連任。專家委員會成員應廉潔自律。連續兩次不參加專家委員會活動者被視為自動放棄專家委員會成員資格,違反學術道德行為者將被清除出專家委員會。
評選情況
評選規則
(1)預賽階段:各高校在相應時間內自行組織校級選拔賽,並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向大賽推薦優秀作品。
(2)初評階段:承辦學校組織專家對報送的參賽作品按照競賽小組分類進行匿名遠程評審,評審過程中綜合考慮參賽作品對大賽主題的回響程度和作品自身質量。評選一定數量作品(根據各高校提交作品情況確定,不超過80件)入圍決賽,大賽的一、二、三等獎在入圍決賽的作品中產生,未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其餘作品授予優秀作品獎。
(3)決賽階段:採用公開答辯形式,擬按競賽小組分組答辯,各小組分別按比例產生一、二、三等獎,特等獎通過複賽形式從一等獎中產生,可空缺。分組答辯時,各答辯小組的答辯評審原則上由5-7位專家組成,所有專家對本校參賽作品實行迴避制,並且不得有來自同一高校的2位或2位以上專家在同一答辯小組擔任評審。答辯評審會由大賽組委會成員或由他們推薦的專家為主組成,同時聘請部分承辦高校專家擔任評審,成員不少於15人。
(4)決賽階段的答辯流程:
各參賽小組事先製作好幻燈片並提前準備好參賽作品參加答辯,答辯分為以下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參賽小組代表向評審介紹自己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點內容和創新之處。
第二環節:回答專家和評審的提問。
注意事項:兩個環節共20分鐘(第一環節不超過12分鐘),為保大賽公平,逾時停止答辯,請合理分配時間。
獲獎作品
“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獲獎作品共評出8件一等獎作品,16件二等獎作品,32件三等獎作品,16件優勝獎。
序號 | 項目名稱 | 學校 | 獎項 |
1 | 多源數據條件下地面公交運行瓶頸識別與動態診斷 | 東南大學 | 一等獎 |
2 | 城市隧道及高架道路交通事故逆向救援方案 | 河海大學 | 一等獎 |
3 | 面向大型全自動泊車系統的最佳化控制方法 | 同濟大學 | 一等獎 |
4 | 基於交叉口航拍視頻的機動車交通衝突提取與評價 | 東南大學 | 一等獎 |
5 | 仿水黽式水上救助平台的設計與研發 | 大連海事大學 | 一等獎 |
6 | 基於柔性流固耦合結構的減速路面設計 | 同濟大學 | 一等獎 |
7 | 基於智慧型交通的護欄端部防撞救援系統設計 | 山東交通學院 | 一等獎 |
8 | 車路協同環境下中途放車公交調度最佳化模型及套用模組開發 | 大連海事大學 | 一等獎 |
1 | “網際網路+”非觸髮式信號控制路段過街系統 | 河南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 | 基於“互聯交通”冷鏈物流運力共享與最佳化 | 福建農林大學 | 二等獎 |
3 | 基於智慧型無人機的區域快捷物流運輸系統設計與實現 | 北方工業大學 | 二等獎 |
4 | 車路協同環境下基於經驗阻抗函式的系統運行最佳化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5 | 軌道車輛輪重通過式智慧型化檢測裝置 | 中南大學 | 二等獎 |
6 | 環境友好型瀝青路面能量高效收集與利用系統 | 長安大學 | 二等獎 |
7 | 短距起降高荷載多軸扇翼無人機 | 中國民航大學 | 二等獎 |
8 | 基於微信的捷運一碼通支付系統 |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 | 二等獎 |
9 | 伸縮式公路應急分流橋 |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0 | 基於互聯共享的優質公交服務智慧型提昇平台 | 北方工業大學 | 二等獎 |
11 | 基於網路雲平台的停車管理系統的設計與研發 | 山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2 | 城市道路交叉口視野盲區的熱釋電紅外感技術預警系統 | 青島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3 | 車輛類型與數量的自動檢測 | 大連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4 | 基於物聯網的路面標識繪圖機器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二等獎 |
15 | 面向車路協同環境的電子交通標誌研究 | 南京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6 | 一種面向交通安全與資源最佳化的智慧型阻車樁設計 | 揚州大學 | 二等獎 |
1 | 停車泊位預約及反向智慧型尋車APP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三等獎 |
2 | 基於可變線路定製公交軟體平台開發 | 南京林業大學 | 三等獎 |
3 | 基於“網際網路+”的城市公共腳踏車出行規劃與動態車輛調度系統設計 | 蘭州交通大學 | 三等獎 |
4 | 基於WiFi探針的軌道車站擁堵點客流參數動態採集與估計技術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三等獎 |
5 | 基於全息投影的交通安全設施與信息的概念設計 | 福建理工大學 | 三等獎 |
6 | 網購商品快遞包裝的綠色柔性智慧型化設計 | 大連海事大學 | 三等獎 |
7 | 接力不停站火車 | 中北大學 | 三等獎 |
8 | 基於網際網路+的城市型定製公交APP系統設計 | 昆明理工大學 | 三等獎 |
9 | 急救車車載氧氣設備智慧型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南通大學 | 三等獎 |
10 | “安行者”——基於物聯網的交通事故自動報警及道路預警系統 |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 | 三等獎 |
11 | 基於群組隊形柔性保持的多導引多自主車輛協同智慧型控制技術及其套用 | 深圳大學 | 三等獎 |
12 | 新能源智慧型公交站台 | 山東理工大學 | 三等獎 |
13 | 一種智慧型公交站台 | 山東理工大學 | 三等獎 |
14 | 考慮社會車輛信號協調的公交雙向綠波帶設計及實現 | 寧波工程學院 | 三等獎 |
15 | 彎道會車預警及油門防誤踩裝置設計 | 太原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16 | 面向泊位分時共享的雙層規劃模型、算法與套用 | 蘇州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17 | 基於圖像處理技術的車載燈光自動跟蹤系統 | 南京林業大學 | 三等獎 |
18 | 基於手機套用的路面損壞及異常狀況檢測與報告系統開發 | 大連理工大學 | 三等獎 |
19 | 無人值守鐵路道口的交通控制系統設計 | 中北大學 | 三等獎 |
20 | 高速公路跨越式應急救援疏導車設計 | 揚州大學 | 三等獎 |
21 | 公路彎道盲區交通情報預警裝置 | 華東交通大學 | 三等獎 |
22 | 長軸距汽車轉彎側向安全區域檢測預警系統研究 | 武漢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23 | 基於網路的公共車輛火災監測與破窗系統設計 |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 三等獎 |
24 | 基於智慧型手機與機器學習的道路損傷檢測系統 | 浙江大學 | 三等獎 |
25 | 基於車路協同技術的信控交叉口可升降減速帶設計 | 青島理工大學 | 三等獎 |
26 | E出行-車路協同環境下出行路徑規劃與誘導系統 | 合肥工業大學 | 三等獎 |
27 | 尋車寶-基於藍牙識別的反向尋車系統 | 重慶交通大學 | 三等獎 |
28 | 基於多維體感信息警示的城市交叉路口安全設施研究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三等獎 |
29 | 車路協同環境下智慧型網聯汽車多模式雲駕駛系統研究 | 北方工業大學 | 三等獎 |
30 | 車路協同環境下環路交通協調控制與多模式疏散 | 蘭州交通大學 | 三等獎 |
31 | 肉眼易見型交通線路規化研究 | 河南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32 | 對城市核心區路網最佳化的探究 | 上海海事大學 | 三等獎 |
1 | 北京捷運13號線霍營站大客流疏解最佳化方案的研究 | 北京聯合大學 | 優勝獎 |
2 | 基於模糊貝葉斯網路的捷運施工風險評估系統開發與管理 | 大連理工大學 | 優勝獎 |
3 | 針對機動車駕駛員心率失常的分級報警技術 | 揚州大學 | 優勝獎 |
4 | “網際網路+”時代出租汽車運營管理轉型發展模式研究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優勝獎 |
5 | 支持甩掛配送的無人車設計 | 福建農林大學 | 優勝獎 |
6 | 基於多源數據融合的校園交通智慧型查詢與運行最佳化 | 深圳大學 | 優勝獎 |
7 | 基於乘客線上預約的公共租賃腳踏車調度平台 | 南通大學 | 優勝獎 |
8 | 高速公路交通異常信息預警及計費系統 | 山東建築大學 | 優勝獎 |
9 | 捷運維檢智慧型多旋翼飛行器 | 深圳大學 | 優勝獎 |
10 | 基於活塞風能利用的捷運站內發電系統 | 內蒙古科技大學 | 優勝獎 |
11 | 基於CAN匯流排的高速公路應急車道防占用系統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 優勝獎 |
12 | 基於WiFi探測系統的車輛主動避讓技術的實現 | 安徽三聯學院 | 優勝獎 |
13 | 基於RFID的車輛不停車通過無信號交叉口智慧型裝置及其模擬軟體系統 | 南通大學 | 優勝獎 |
14 | 磁懸浮式智慧型公路隔離欄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優勝獎 |
15 | “網際網路+”貨運實時調度平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優勝獎 |
16 | 基於車路協同的城市/校園道路合流區交通衝突生成機理與最佳化設計 | 華南農業大學 | 優勝獎 |
賽事報導
中國內外包括但不限於共青團福建理工大學委員會、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長安大學、中國教育線上等新聞媒體對“上海路港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進行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