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論創新》是丁俊萍等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6月。
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個代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該書即分析研究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創立的社會歷史條件、形成和發展過程、科學內涵、主要內容、精神實質、主要特點、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個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論創新
- 作者:丁俊萍等
- 首版時間:2012年6月
- 字數:718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三編,共十二章。第一編集中闡述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思想,第二編集中闡述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思想,第三編集中闡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每一編各設四章,依次闡述“三個代表”中的每一個“代表”的思想源流、歷史考察、科學涵義、基本內容和理論創新等。
作品目錄
第一編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生產力的基本思想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思想的歷史考察 第三章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科學含義和基本內容 第四章 “三個代表”在生產力思想方面的理論創新 |
---|---|
第二編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先進文化的基本思想 第六章 中國共產黨發展先進文化思想的歷史考察 第七章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科學含義和基本內容 第八章 “三個代表”在文化思想方面的理論創新 |
第三編 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九章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人民民眾利益的基本思想 第十章 中國共產黨人民民眾利益思想的歷史考察 第十一章 代表最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科學含義和基本內容 第十二章 “三個代表”在人民民眾利益思想方面的理論創新 |
創作背景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無不產生於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實踐進程中,也都是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服務的。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之一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產生於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實踐進程中,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現實所需要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基於此,《“三個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論創新》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發展先進文化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三個代表”科學論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一思想的源流,主要來自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觀為基礎,通過他們的革命實踐與哲學思考,科學地論證了文化的源泉和依據、文化的本質和功能,強調無產階級革命不僅要推翻舊的經濟制度,而且要推翻舊的思想文化,構建無產階級的新文化,他們還提出了建設無產階級文化的一些根本原則,從而為人類歷史上新型文明和先進文化的誕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後,列寧以其傑出的理論活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列寧的文化理論具有突出的時代性和階級性。在文化的基本立場上,列寧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本質理論,提出了無產階級文化的黨性原則、兩種民族文化學說、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原理、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以及“文化革命”等思想,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它為俄國社會主義文化實踐乃至後來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史達林繼承列寧的事業,在長達3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旗幟,持續開展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鬥爭,確立和鞏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同時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化理論的發展。當然,史達林的某些思想也由於時代的局限,存在著某些教條主義的和過“左”的東西,這些也有待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深入總結。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三個代表”思想源流和理論創新》 | 2012年6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0458-3 |
作者簡介
丁俊萍,女,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專業畢業,獲學士、碩士學位;北京師範大學中共黨史專業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共黨史學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