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

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北京市公辦高校)

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京大學醫學部(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英文簡稱PKUHSC),簡稱北醫,校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是北京大學的學部,是首批教育部、衛生部共建的十所高等學校醫學院之一,入選國家“211工程”和“985計畫”,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前身是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的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是中國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醫學校。之後,學校歷經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北京大學醫學院、北京醫學院和北京醫科大學等階段。1996年,北京醫科大學通過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項目論證。2000年4月3日,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併,並於5月4日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截至2023年9月,學校有校本部和在建密雲校區,有教職工1869人(校本部),在校學生10815人;下設6個學院,擁有6家直屬附屬醫院、4家共建醫院和11家教學醫院;開設8個本科招生專業,2個專升本專業;有3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大學醫學部
  • 外文名: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 簡稱:北醫、PKUHSC  
  • 創辦時間:1912年10月26日 
  • 創辦人湯爾和 
  •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 學校類別:醫學類 
  • 學校特色:211工程(1996年) 
    985工程(2000年) 
    雙一流(2017年)  
  • 主管部門:北京大學 
  • 現任領導:陳寶劍(黨委書記,截至2024年5月) 、喬傑(主任,截至2024年5月) 
  •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截至2024年5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截至2024年5月) 
  • 本科專業:9個(截至2023年9月)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截至2023年9月)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73個(截至2023年9月)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截至2023年9月)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9個(截至2023年9月) 
  • 博士後:9個科研流動站(截至2023年9月) 
  • 國家重點學科:國家一級重點學科3個(截至2023年9月)(一級學科)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2個(截至2023年9月)(二級學科)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截至2023年9月)(三級學科) 
  • 院系設定:5個學院(截至2024年5月) 
  • 校歌:《北醫之歌》 
  • 院慶日:10月26日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100191) 
  • 院校代碼:10001 
  • 知名校友屠呦呦 、姜泗長 、曲綿域 、胡亞美 、鐘南山 
  • 知名教師:王夔、韓啟德、陸道培 
  • 占地面積:392305.28 m(截至2016年11月) 
  • 教職工:1869人(校本部,截至2023年9月) 
  • 在校學生:10815人(截至2023年9月) 
歷史沿革,學校創立,改建合併,獨立建院,併入北大,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合作交流,附屬醫院,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校區情況,校本部,密雲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厚道石,中心花園,校友情況,

歷史沿革

學校創立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是中國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醫學校。1903年,清朝政府在京師大學堂設立醫學實業館。1904年,醫學實業館改稱醫學館,遷入北京和平門外八角琉璃井由興勝寺廟宇改建的館舍,1907年停辦。1910年,此館舍被施醫總局(當時的衛生部門)買去,為日後創立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提供了條件。
1911年,辛亥革命一舉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在當時向西方學習的風潮下,西醫在中國的地位,有了明顯的變化。1912年9月,中華民國教育部電召從日本留學歸來正在籌建浙江省立醫學專門學校的杭州人湯爾和到京,籌劃創立醫學校事宜。教育部以價銀10000兩購買了已經停辦的醫學館館舍,劃撥給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使用。10月16日,中華民國教育部任命組織學教授湯爾和先生為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校長,至此,中國第一所國立西醫學校正式誕生。當時學校教職工9人,首批學生72人。1915年2月,北京醫學專門學校診察所正式開業,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前身。
北京大學醫學部
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改建合併

1923年9月,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奉命改建為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並首次將醫學生學制設為六年制。1927年,北京所有國立高等學校合併成立國立京師大學校,北京醫科大學校更名為國立京師大學校醫科。同年,學校附設的診察所擴充為學校附屬醫院。1928年11月,國立京師大學校改組為國立北平大學,醫科改為北平大學醫學院。1931年,學校建立中國醫學校中第一個法醫教研室。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立北平大學西遷,部分醫學院師生一同西遷,留在北京的醫學院院務完全停頓。1938年1月,偽臨時政府教育部將原北京大學和北平大學合併辦起“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為下設的六個學院之一。5月複課,並接收燕京大學和協和醫學院師生繼續學院的教學。1945年,北京各公立大學被統一編為“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北平大學醫學院被編為“臨時大學補習班第六分班”。1946年7月,北京大學在北平復校。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第六分班連同附屬醫院一同併入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院。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
北京大學醫學院

獨立建院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建院並更名為北京醫學院,院長為胡傳揆教授,直屬中央衛生部領導,辦學經費由中央財政部轉中央衛生部撥付。北京醫學院校址遷至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由此,北京醫學院開始了較大的發展。1954年,北京醫學院作為唯一一所醫科學校被指定為六所全國性重點大學之一。
1959年,北京醫學院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十六所重點院校之一。1984經國務院批准,在全國重點建設10所大學,北京醫學院是唯一的一所醫科學校,院長為醫學教育專家馬旭研究員。1985年,學校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運動醫學專家曲綿域教授任校長。1996年,北京醫科大學正式通過了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項目的論證,再次成為中國政府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同年,學校成為“海峽兩岸暨香港地區醫學教育協會”主席團單位。從1991年至2000年4月,學校校長為血液病學專家王德炳教授。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
北京醫學院

併入北大

2000年4月3日,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5月4日,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科學院院士、病生理專家韓啟德教授出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併兼任醫學部的主任。同年,學校啟動“985”計畫,隨著與校本部的深度融合發展,醫學取得長足進步。2012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建立100周年。2016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教授接替韓啟德教授任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2019年3月29日,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在北大醫學部成立。同年12月,北京大學醫學部等6所醫學院校發起成立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此外,北京大學於2019年12月與密雲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推動在懷柔科學城東區(密雲部分)建設北京大學醫學部密雲校區。2021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教授任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同年10月,陳寶劍教授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書記。2022年,北京大學醫學部辦學110周年。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
北京大學醫學部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大學醫學部下設6個學院;開設8個本科招生專業,2個專升本專業。
專業設定
類別
專業名稱
本科專業
醫學技術、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英語(醫學英語)、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口腔醫學
專升本專業
護理學、藥學
學系設定
學院
單位名稱
基礎醫學院
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病理學系、醫學遺傳學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病原生物學系、醫學信息學系、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系、生物物理學系、免疫學系、藥理學系、神經生物學系、細胞生物學系、放射醫學系
藥學院
化學生物學系、天然藥物學系、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藥物化學系、藥劑學系、分子與細胞藥理學系、藥物分析學系
公共衛生學院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全球衛生學系、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婦幼衛生學系、毒理學系、衛生政策與管理系、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學系、衛生檢驗學系、生物統計系
護理學院
護理學基礎教研室、內外科護理學教研室、婦兒科護理學教研室、護理學人文教研室、社區護理學教研室
醫學人文學院
醫學史與醫學哲學系、醫學倫理與法律學系、醫學心理學系、醫學語言文化系、健康政治學系、健康信息管理系、體育與健康系
醫學繼續教育學院
/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4年6月,來源

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學醫學部及直屬附屬醫院擁有大批醫學教育、科研、臨床方面的專家,專任教師6224人,其中醫學部本部專任教師718人;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統計截止至2023年11月),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負責人88人,博士生導師96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0人。
學校師資(部分)
類別
姓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夔、韓啟德、韓濟生、張禮和、尚永豐、陸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道培、沈漁邨、郭應祿、莊輝、王隴德、詹啟敏、喬傑、王俊、董爾丹、姜保國、黃曉軍、張強
英國皇家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榮譽院士
李立明等
歐亞科學院院士
李立明等
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
尚少梅、路潛等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葉新山、周德敏、焦寧、王堅成等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屠鵬飛、蔡少青、葉新山、焦寧、葉敏、賈彥興、汪貽廣、謝海燕、劉濤、馬明、曾克武等
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
葉新山、周德敏、張強等
“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周德敏、焦寧、葉敏、姜勇、高培等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焦寧、武陽豐等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周德敏、葉敏、焦寧、王堅成、呂筠、高培等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王夔、張禮和、蔡少青、劉俊義、焦寧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劉俊義、張強、葉新山、盧煒、屠鵬飛、周德敏、焦寧、武陽豐、郝衛東等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
湯新景、曾克武、宋頌等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劉濤、董甦偉、汪貽廣、湯新景、劉合力、葉敏、姜勇、喬雪、謝海燕、劉珏等
“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焦寧、黃卓、熊德彩、何冰等
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
張強、蔡少青、黃卓、王堅成、葉敏、湯新景、賈彥興、杜權、焦寧、姜勇、楊曉達、謝海燕等
國家教學名師
王杉、祝學光等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3年9月

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學醫學部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進入ESI全球1%的學科有8個,進入全球1‰的學科有3個。有3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生物學、口腔醫學、藥學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兒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腫瘤學、運動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外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雙一流”建設學科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醫學技術、中西醫結合、交叉學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ESI全球前1%學科
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
ESI全球前1‰學科
臨床醫學、病理學、毒理學
博士後流動站
基礎醫學博士後流動站、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藥學博士後流動站、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口腔醫學博士後流動站、中西醫結合博士後流動站、護理學博士後流動站、醫學技術流動站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3年9月
學位授權點(部分)
類別
門類
一級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點
理學
生物學
科學技術史
醫學
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
口腔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中西醫結合
藥學
醫學技術
護理學
管理學
公共管理
碩士學位授權點
(部分)
理學
化學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醫學
公共衛生
藥學
護理
教育學
套用心理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3年9月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學醫學部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北京市重點專業,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在2019年教育部首次組織審批的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項目申報中,北京大學醫學部有5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專業建設點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
北京市重點專業
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教育部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病理學、免疫學、人體解剖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
生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藥物化學》
醫藥學研究生精品課程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1)》
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流行病學基礎(二)》
2022年12月,北京大學醫學部7項教學成果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2023年7月,北京大學醫學部獲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教學成果(部分)
類別
成果名稱
獲得獎項
主要完成人
北京市教學成果獎
醫心師道——新醫科高素質師資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特等獎
喬傑等
基於數據視角的北大醫學本科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
一等獎
王維民等
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學高層次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探索實踐
一等獎
段麗萍等
以思政教育為魂、學科交叉為導、數位技術為線,培養新時代口腔醫學創新人才
一等獎
周永勝等
深化醫教協同,以需求和勝任力為導向的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體系構建與實踐
二等獎
姜輝等
重溫度、精專業、強創新——以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
二等獎
尚少梅等
重實踐,強能力,育人才——建立高校附屬醫院臨床實踐教育教學新體系
二等獎
王建六等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醫心師道——新醫科高素質師資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一等獎
喬傑等
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學高層次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探索實踐
一等獎
段麗萍等
以思政教育為魂、學科交叉為導、數位技術為線,培養新時代口腔醫學創新人才
二等獎
周永勝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9月,與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有40餘所為戰略合作夥伴。與10餘所協定學校建立了MD-PhD項目,與8所亞洲院校聯合開展公共衛生及口腔醫學領域的“亞洲校園”合作項目;設立了40餘個短期交流項目,包括33個臨床海外輪轉項目和9個境外暑期學校及實習項目,2個虛擬線上國際交流項目和若干海外獎學金項目,搭建起國際醫學教育資源共享的平台。

附屬醫院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大學醫學部共有6家直屬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4家共建醫院和11家教學醫院,承擔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實習任務,並向社會提供醫療服務。
附屬醫院
類別
名單
直屬附屬醫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醫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
共建醫院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大學第八臨床醫學院)
北京大學濱海醫院(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
教學醫院
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院)
北京大學第五臨床醫學院(北京醫院)
北京大學中日友好臨床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
北京大學航天臨床醫學院(北京航天中心醫院)
北京大學民航臨床醫學院(民航總醫院)
北京大學回龍觀臨床醫學院(北京回龍觀醫院)
北京大學中醫藥臨床醫學院(西苑)(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北京大學三〇二臨床醫學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
北京地壇醫院教學醫院(北京地壇醫院)
北京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教學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
北京大學海淀醫院教學醫院(北京市海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淀院區)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3年9月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學醫學部有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3個國家醫學中心,1個前沿科學中心,1個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台,68個省部級設定的實驗室、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研究(室、中心)。
科研平台
平台級別
科研平台名稱
國家重點實驗室(部分)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血管穩態與重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數字診療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幹細胞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轉化醫學與臨床研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口腔醫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醫學中心
國家口腔醫學中心
國家創傷醫學中心
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
前沿科學中心
癌症整合組學前沿科學中心
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北京大學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分子心血管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神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輔助生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慢性腎臟病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創傷救治與神經再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運動創傷治療技術與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再生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骨與關節精準醫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移動數字醫院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轉化醫學與臨床研究國際聯合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心血管分子生物學與調節肽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腎臟疾病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學免疫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生育健康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口腔數位化醫療技術重點實驗室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精神衛生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口腔材料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學成像設備質量評價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放射性藥物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質量控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配伍減毒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痰瘀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理(腫瘤)實驗室(三級)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微循環實驗室(三級)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3年9月

研究成果

2012年至2021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共承擔重大項目511項,獲批中央財政經費26.17億元,其中973計畫(含重大科學研究計畫)牽頭項目5項,863計畫牽頭項目8項,科技支撐計畫牽頭項目7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牽頭項目69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牽頭課題11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牽頭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總數3136項,經費20.49億元,其中獲批基礎科學中心1項、創新研究群體12項(含滾動支持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39項、面上項目1624項、青年科學基金1037項,其他重點等各類項目401項。
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大學醫學部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單位在Cell、Nature、Science、Lancet、JAMA、NEJM和BMJ總計7種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65篇,其中Science11篇、Nature17篇、Cell13篇、Lancet78篇、JAMA13篇、NEJM14篇、BMJ19篇。
2012年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學醫學部牽頭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413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1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40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48項。4項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其中1項成果在2022年4月召開的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被評為“中國21世紀重要醫學成就”。
2012年至2022年7月國家重要獎項獲獎名單
成果類別
項目名稱
第一完成人
所在單位
年度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中藥複雜體系活性成分系統分析方法及其在質量標準中的套用研究
果德安
藥學院
2012年
寡糖的合成及某些基於糖類的藥物發現
葉新山
藥學院
2013年
乳腺癌發生髮展的表觀遺傳機制
尚永豐
基礎醫學院
2016年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中國肺癌微創綜合診療體系的建立、臨床基礎研究和套用推廣
王俊
人民醫院
2012年
涎腺腫瘤治療新技術的研究及套用
俞光岩
口腔醫院
2012年
原發惡性骨腫瘤的規範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
郭衛
人民醫院
2014年
移植後白血病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體系建立及套用
黃曉軍
人民醫院
2014年
基於活性成分中藥質量控制新技術及在藥材和紅花注射液等中的套用
屠鵬飛
藥學院
2015年
中國腦卒中精準預防策略的轉化套用
霍勇
第一醫院
2016年
中國嚴重創傷救治規範的建立與推廣
姜保國
人民醫院
2016年
單倍型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關鍵技術建立及推廣套用
黃曉軍
人民醫院
2017年
配子胚胎髮育研究與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套用
喬傑
第三醫院
2017年
胃癌綜合防治休系關鍵技術的創建及其套用
季加孚
腫瘤醫院
2017年
藥物新製劑中乳化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套用
張強
藥學院
2019年
註:表格資料來源

學術資源

據202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館舍面積為13000平方米,提供閱覽座位1000餘個,自助借還機2台,讀者檢索用機3台。藏書以生物及醫藥衛生類為主,截止到2022年底,共有各類藏書近60萬冊,另外還開展了通借通還業務,讀者在網上預約,可以就近借閱北大中心館與各附屬醫院的藏書;收藏有中外文紙本期刊5000餘種,其中中外文現刊580種;訂購電子資料庫117個,中外文電子期刊70000餘種;圖書館特藏包括珍、善本古代圖書,其中有中國大陸唯一珍善本—手抄本《太平聖惠方》一部十函共100卷100冊。
(主辦期刊)
《Interdisciplinary Nursing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Nursing Research》,中文刊名《跨學科護理研究》,簡稱INR,是由北京大學主辦的國際化、開放獲取、經同行評議的全英文學術期刊,為開放獲取期刊,季度出版,文章發表後即可通過網際網路免費訪問。該期刊以發表利用跨學科技術手段解決護理領域問題的最前沿學術成果為目標,涵蓋護理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社會學等學科門類,搭建國際化的學術交流平台。
《Medical Review
《Medical Review》,中文刊名《醫學評論(英文)》,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一本具有戰略性、導向性的綜述英文期刊,作為De Gruyter合作期刊以開放獲取的出版形式全球範圍內發行。該期刊於2020年6月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畫”高起點新刊項目,並於2021年9月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創刊批覆,2021年10月份正式創刊,刊期為雙月刊。《Medical Review》徵稿內容範圍為臨床醫學、基礎與生命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及中西醫結合醫學、藥學、衛生政策及醫學社科、交叉醫學學科七大門類。
《Health Data Science
《Health Data Science》,中文刊名《健康數據科學》,是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承辦、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江)協辦的全新英文科技期刊,作為Science合作期刊以開放獲取的出版形式全球範圍內發行。該期刊於2020年7月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畫”高起點新刊項目,並於2021年10月正式被開放獲取期刊目錄收錄。該期刊接收原創性研究、綜述、社論、觀點等類型文章。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誌》為雙月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婦產科專業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該期刊主要欄目有述評、論著、短篇論著、病例報告、綜述、指南、共識、疑難病例(理)討論,力求及時、準確地反映中國婦產科疾病診治水平及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同時介紹國內、外學科最新進展,促進學術交流,以臨床實用性為主,提高婦產科醫師的專業理論及臨床水平。
《婦產科臨床醫學(英文版)》
《婦產科臨床醫學(英文版)》(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GOCM)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英文期刊,為季刊。該期刊的文章類型包括:論著、綜述、述評、指南、共識、個案與短篇等。《婦產科臨床醫學(英文版)》於2021.7正式被DOAJ收錄。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創刊於1993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國家級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國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診療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學術期刊。該雜誌有論著、述評、學術講座、新技術介紹、病例報告及綜述等欄目,報導內容反映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最高學術水平和國際研究動態及國內發展方向。該刊物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從1999年正式列入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2003年被萬方資料庫——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Chin J Biochem Mol Biol),原名《生物化學雜誌》,1985年創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和北京大學共同主辦的國家生物學類/基礎醫學類核心期刊,為月刊。該期刊主要刊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具有創新性的基礎及套用基礎研究論文和反映當前國內外生物科學前沿或熱門領域的綜述性文章,欄目包括:特約綜述、綜述、要文聚焦、青年論壇、研究論文、研究簡報、技術與方法、術語商榷、教育與教學等。《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生物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和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等檢索資料庫收錄。
《中國疼痛醫學雜誌》
《中國疼痛醫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和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共同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報導有關疼痛臨床、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在防病治病、科學研究等工作中取得的經驗、科研成果、技術革新、學術動態等文章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生理科學進展》
《生理科學進展》創辦於1957年3月,雙月刊,是中國科協主管、中國生理學會和北京大學共同主辦的雙月刊學術期刊,其主要刊登有關生理科學,即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物理學、營養學等相關的綜述論文,並辟有刊頭專文、評述、特邀綜述、科教名師、生理科學與臨床、教育與科研筆談、專題講座、生理科學家、生理科學史話、國際學術動態、諾貝爾獎工作回顧、科技名詞評議、科研新聞等欄目。《生理科學進展》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生物醫學引文資料庫CMCI、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報告(2021)、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位化期刊群;美國《醫學索引(IM)》、美國《化學文摘》等收錄。
《中國糖尿病雜誌》
《中國糖尿病雜誌》曾是中國醫學界最有影響的科技期刊之一,為雙月刊。其主要欄目設定有:臨床經驗總結、實驗研究論著、短篇報導、論文摘要、簡報、文獻綜述、講座、臨床病理(例)討論、病理報告、專題討論、國內外研究新進展、學術活動通知、學術會議紀要、新醫新藥研究、科研最新動態、專業書刊評價及訊息等。據科技部1999年12月出版的《1998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的統計,在470種醫藥衛生類期刊中,按照影響因子排序,《中國糖尿病雜誌》排名第30位。之後,該期刊入選2001年“中國期刊方陣”之“雙效”期刊。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主辦的專業學術性期刊。其主要報導普通外科、胸外科、骨科、運動醫學、神經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婦科、耳鼻喉科、放射介入科、超聲介入科、腫瘤科等領域的微創技術進步、發展和創新以及臨床實踐經驗,為北京大學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醫院管理論壇》
《醫院管理論壇》雜誌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醫藥衛生管理類專業期刊,雜誌主要刊載醫藥衛生政策、醫藥衛生管理類評論、綜述、實踐經驗、學術研究、案例分析等文章。該雜誌設定的主要欄目包括:評論、論壇、展望、衛生政策、醫療安全、醫院運營、醫院文化、醫患關係、學術研究、案例分析、醫療管理、護理管理、行政管理、科教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藥品管理、感染控制、設施管理、信息管理、健康管理、社區衛生、農村衛生、書評、讀者來信等。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創刊於1993年,為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為季刊。該期刊以臨床研究為主,輔以臨床為基礎的實驗研究,是中國唯一一種針對兒童眼病和斜視的專業期刊,刊登的主要內容包括臨床研究、綜述、專家筆談、病歷報告、調查研究、經驗介紹、論壇、短篇報導等。《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誌》被PubMe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多家資料庫收錄,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源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源期刊。
《中國生育健康雜誌》
《中國生育健康雜誌》原名為《中國優生優育》,創刊於1990年,2002年4月經中國國家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更名為《中國生育健康雜誌》。該期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生育健康研究所承辦,為雙月刊。《中國生育健康雜誌》內容涉及面廣,涵蓋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計畫生育、婦產科、兒科、男性科、生殖醫學等研究領域,主要報導生育健康領域中的新理論、新進展、新成果、新方法。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原名《中國藥物依賴性通報》,1992年正式創刊,由北京大學和中國毒理學會聯合主辦,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承辦。《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是報導藥物依賴與藥物濫用防治研究的學術性刊物,為雙月刊。該期刊設有綜述、論著、專論、講座、毒品與社會縱覽、國內外動態、病例報告、降低危害、管理、政策法規等多種欄目,已被《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等收錄。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創刊於195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性期刊(雙月刊)。該學報主要刊登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生物醫學、藥學及與醫學有關的邊緣學科的高水平、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已被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PubMed Central、荷蘭《醫學文摘》、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和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文摘和資料庫收錄。2016年和2018年《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獲得中國高校科技期刊學會年度“中國高校傑出科技期刊獎”。
(承辦期刊)
《醫學教育》
《醫學教育》雜誌創刊於1981年,是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會刊,中國醫學教育界最早創刊,最早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學教育類雜誌。該雜誌面向高等醫藥院校、中等衛生護士學校、各級各類醫院和衛生教育行政管理機構,讀者群包括醫學院校教師和醫學生,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醫藥衛生管理人員等。
《中國藥學》(英文版)
《中國藥學》(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創刊於1992年,為季刊,2010年改為雙月刊,2014年變成月刊。它是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藥學會主辦,北京大學藥學院承辦的英文藥學綜合性期刊。期刊主要報導藥學領域各學科進展及科研成果,旨在促進學術交流,已被美國《化學文摘》、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烏利希期刊指南》、波蘭《哥白尼索引》、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等文摘和資料庫收錄。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創刊於1985年1月,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藥學會主辦、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承辦的學術刊物,為半月刊。其內容包括:臨床藥理學研究論文、臨床藥理學研究進展及國內外研究動態綜述、新藥介紹及評價、藥物治療學方面的經驗及問題、臨床藥理方法學的研究及介紹、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等。《中國臨床藥理學雜誌》已被JST’s Bibliographic Database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資料庫收錄。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北京大學醫學部校徽是由蛇杖、橄欖枝葉、阿拉伯數字“1912”、圓形外環以及中、英文字等元素組成。蛇杖符號象徵醫學,驅除病魔、追求健康;蛇形展現北醫追求健康、呵護生命的積極形象;枝葉象徵著生命與健康,以及北醫關愛生命、呵護健康的精神;橄欖枝葉象徵著北醫的豐碩學術成果與醫學人才培養;綠葉交織的地方形似飛鳥,表達對生命的渴望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學子追求遠大理想;雙環結構與北京大學校徽相呼應,象徵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凝聚力;數字“1912”則是記錄著1912年10月26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前身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的開辦。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
北京大學醫學部部徽

精神文化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學風為: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校風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熱忱服務的獻身精神。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辦學精神為:明德為先、厚道為蘊、尚仁為本、出新為常。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校歌為:《北醫之歌》,詞曲作者為陳炳桓。
北京大學醫學部校歌
《北醫之歌》
作詞、作曲:陳炳桓
莊嚴美麗的校園,陽光多明亮,
辛勤慈靄的園丁,哺育我們成長,
你給我的智慧,力量和理想,
一代一代新人,後浪推前浪,
一代一代新人,後浪推前浪,
辛勤慈靄的園丁,哺育我們成長,
你給我的智慧,力量和理想,
一代一代新人,後浪推前浪,
愛母校,愛我母校,
為畢生事業培養棟樑,
你永遠放光芒。

校區情況

校本部

北京大學醫學部校本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擁有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和醫學繼續教育學院。

密雲校區

2019年12月,北京大學與密雲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推動在懷柔科學城東區(密雲部分)建設北京大學醫學部(密雲校區),總占地92.3公頃,目標建成依靠科技創新主體的醫療融合服務平台、醫學教育支撐平台,進行高端人才和國際化人才培養,並配套建設中國小、醫院和人才公寓。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兼任學校黨委組織部部長、醫學部黨委書記
陳寶劍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兼任醫學部主任
喬傑
醫學部副主任
段麗萍
醫學部黨委常務副書記
徐善東
醫學部副主任
王維民
醫學部黨委副書記
朱樹梅
醫學部副主任
肖淵
北京大學紀委副書記、醫學部黨委副書記、醫學部紀委書記
張莉鑫
醫學部副主任
劉曉光
醫學部副主任
王嘉東
醫學部副主任
孫智利
參考資料:

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行政)
學校
任職時間
職務
姓名
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1912.10-1915.12
校長
湯爾和
1915.12-1916.08
校長
葛成勛
1916.08-1922.04
校長
湯爾和
1922.04-1923.12
校長
周頌聲
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
1924.01-1925.08
校長
洪式閭
1925.08-1926.01
校長
張黼卿
1926.01-1927.08
校長
孫柳溪
國立京師大學校醫科
1927.08-1928.11
學長
孫柳溪
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
1928.11-1932.08
院長
徐誦明
1932.08-1937.09
院長
吳祥風
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1938.03-1945.08
院長
鮑鑒清
北平臨時大學第六分班
1945.09-1946.09
班主任
馬文昭
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1946.09-1947.08
院長
馬文昭
1947.08-1948.08
院長
沈寯琪
1948.08-1952.12
院長
胡傳揆
北京醫學院
1952.12-1968.08
院長
胡傳揆
北京醫學院革命委員會(軍宣隊)
1968.09-1973.12
主任
閻登山
北京醫學院革命委員會
1975.06-1977.09
主任
薛偉民
北京醫學院
1979.11-1986.03
名譽院長
胡傳揆
1979.11-1983.01
院長
馬旭
1983.01-1985.05
院長
曲綿域
北京醫科大學
1985.05-1991.06
校長
曲綿域
1991.06-2000.03
校長
王德炳
北京大學醫學部
2000.04-2016.04
主任(兼)
韓啟德
2016.04-2021.04
主任
詹啟敏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4年5月,來源
歷任領導(黨組織)
學校
任職時間
職務
姓名
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1950.03-1950.09
總支書記
王琦
1950.09-1954.04
總支書記
彭瑞驄
北京醫學院
1953.04-1955.04
總支書記
秦德遠
1955.04-1956.07
黨委書記
閻毅
1956.07-1959.03
黨委書記
曲正
1959.03-1959.12
黨委第一書記
曲正
1960.01-1966.02
黨委書記
楊純
1964.11-1966.06
代理書記
馬旭
北京醫學院(軍宣隊)
1971.06-1973.12
黨委書記
閻登山
北京醫學院
1975.06-1977.09
黨委書記
薛偉民
1978.03-1980.11
黨委書記
李資平
1980.11-1985.05
黨委書記
彭瑞驄
北京醫科大學
1985.05-1993.09
黨委書記
彭瑞驄
1993.09-2000.04
黨委書記
王德炳
北京大學醫學部
2000.04-2001.12
黨委書記(兼)
林久祥
2001.12-2005.06
黨委書記
郭岩
2005.06-2016.04
黨委書記
敖英芳
2016.04-2021.10
黨委書記
劉玉村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4年5月,來源

校園環境

厚道石

厚道石位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西門,是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地標,代表了北醫學子求知、做事、做人的精神:求知時,勤勤懇懇,嚴謹踏實;做事情,本本分分,一絲不苟;待人時,本本分分,老實誠懇。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
厚道石

中心花園

北京大學醫學部的中心花園有玉蘭、連翹、金銀木、雲杉、流蘇樹、牡丹花、楊樹和櫻花等植物,以及太湖石和櫻花小道等景觀。在中心花園靠近衛生樓的一側,有三棵流蘇樹,它們是1980級校友畢業20年時留下的紀念,已經成為了一個師生打卡地。太湖石位於靠近解剖樓一側的綠地上,是一塊千孔百竅、剔透玲瓏的石,在它的周圍有一圈牡丹花;解剖樓側門前,有一片大約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解剖樓建成時種下的楊樹林。而在北京大學醫學部繼續教育學院西門前有一條櫻花小道,也是校園的一個打卡地。櫻花林里,有幾株上世紀外國學者捐贈的樹木,是北京大學醫學部與國際友人友好往來的見證。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
中心花園

校友情況

學校校友(部分)
姓名
職務/成就
胡亞美
長期從事兒科醫療事業,曾先後任北京兒童醫院內科主任、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
黃樹則
歷任北京醫院院長、總後衛生部教育處處長、衛生部保健局局長、衛生部副部長、顧問等
姜泗長
中國耳鼻咽喉科專家創始人之一,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
斑馬丹增
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青海省紅十字會會長、中華醫學會青海分會名譽會長、青海省計生協會會長,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鐘南山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廣州醫學院院長、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呼吸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忠誠
中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創業者和奠基人之一
屠呦呦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顧方舟
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家、教授
林巧稚
曾是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臨床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首屆學部委員
莫鋒
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旗委副書記
曲綿域
醫學家、教育家、原北京醫學院院長、原北京醫科大學校長、中國運動醫學奠基人、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創始人、原所長、終身名譽所長
李金柏
北京市公安局順義分局天竺派出所民警
彭瑞驄
公共衛生學家,醫學教育家
王序
化學家、藥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和胸部微創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住培胸心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及內鏡醫師分會和胸外科分會副會長
董爾丹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血管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分子心血管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田偉
北京積水潭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脊柱外科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
王松靈
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首都醫科大學口腔轉化醫學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
葉一泓
在美國國立糖尿病、消化系統及腎疾病研究所從事獨立科學研究,2019年當選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巴爾地摩及大華府分會主席
鄧鵬翔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規劃財務部部長和和田地區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馬向濤
2021年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陶勇
2015年成為主任醫師,2016年當上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持多項科研項目、發表近百篇論文
王德炳
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錢壯飛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金群華
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長期從事骨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
註:表格資料截至2024年5月,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