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以基礎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並與高新技術套用和轉化工作相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高水平的化學研究機構。
1953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在北京籌建綜合性的化學研究所。1956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正式成立。1994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為國家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基礎性研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1998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被列為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試點的單位之一。
截至2022年底,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543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6人、研究員119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88人;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研究中心、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分析測試中心;設有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共有在學研究生1173人,其中博士階段800人,碩士階段373人;在站博士後19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創辦時間:1956年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現任領導:所長:王樹、黨委書記、副所長:范青華
- 專職院士數:10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6個(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
- 博士後:2個(科研流動站)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一街2號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文化活動,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3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在北京籌建綜合性的化學研究所。
1956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正式成立。
1994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為國家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基礎性研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
1998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被列為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試點的單位之一。
1999年,中國科學院分子科學中心成立。
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與北京大學共同籌建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2005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被評為中國科學院A類研究所。
2006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獲全國學科評估化學學科最高分。
2015年,中國科學院分子科學科教融合卓越創新中心成立。
2016年,中國科學院批准依託化學所成立中國科學院分子科學科教融合卓越創新中心。
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准化學所與北京大學共同組建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2018年,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22年底,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543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6人、研究員119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88人;共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2個;擁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0人,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7人,國家、院和所級引進優秀青年人才94人;擁有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計畫入選者9人;擁有創新人才推進計畫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8人、科技創新創業人才1人、重點領域創新團隊5個。
序號 | 名單 | 獲獎時間 |
---|---|---|
1 | 白春禮 | 1995年 |
2 | 姚建年 | 1995年 |
3 | 韓布興 | 1997年 |
4 | 王梅祥 | 1997年 |
5 | 趙進才 | 1997年 |
6 | 陳義 | 1998年 |
7 | 王琛 | 1998年 |
8 | 李峻柏 | 1999年 |
9 | 楊士勇 | 1999年 |
10 | 黃勇 | 1999年 |
11 | 萬立駿 | 2000年 |
12 | 劉鳴華 | 2000年 |
13 | 江雷 | 2001年 |
14 | 薄志山 | 2002年 |
15 | 方曉紅 | 2002年 |
16 | 高明遠 | 2002年 |
群體名稱 | 負責人 | 執行期限 |
---|---|---|
單分子和分子納米結構的物理化學研究 | 白春禮 | 2002-2007 |
新型光功能材料的製備、表征及性能 | 姚建年 | 2003-2008 |
分子材料與器件的製備和性能研究 | 張德清 | 2005-2013 |
高分子材料多層次結構及結構調控 | 黃勇 | 2006-2011 |
分子組裝結構的物理化學研究 | 萬立駿 | 2009-2014 |
膠體與界面體系中多層次有序結構的可控組裝與功能化 | 劉鳴華 | 2011-2016 |
仿生多尺度智慧型界面材料體系的構築與套用 | 江雷 | 2012-2017 |
新型光功能材料的設計、製備和物化性能 | 付紅兵 | 2013-2018 |
面向活體的分析化學基礎研究 | 毛蘭群 | 2014-2019 |
分子識別與選擇性合成 | 范青華 | 2016-2021 |
有機共軛分子材料的設計、光電性質與功能 | 王樹 | 2021- |
綠色溶劑體系設計、性質與功能 | 劉志敏 | 2022- |
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和界面光化學轉化 | 陳春城 | 2023- |
基於表面能控制的材料設計與套用 | 宋延林 | 2023- |
科研部門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擁有1個國家研究中心、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分析測試中心。
國家研究中心: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工程塑膠院重點實驗室、分子識別與功能院重點實驗室、活體分析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極端環境高分子材料院重點實驗室
設施資源
- 設備設施
部門名稱 | 儀器設備 |
---|---|
分析測試中心 | 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傅立葉拉曼光譜儀、圓二色光譜儀(CD)、光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液質聯用儀(物質區域中心)[LCMS2010]、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Q-TOF、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QP2010 |
高分子科學與材料實驗平台 | 熱台顯微鏡THMS600、BX51、萬能拉力機3365、反應型雙螺桿擠出系統Polylab OS、TGA-7 AIR(工程塑膠)、Q2000(工程塑膠)、Pyris 1 TGA N2(工程塑膠)、PE DSC-7(工程塑膠)、Nicolet 6700(工程塑膠)、DMA800(工程塑膠)、Diamond DSC(工程塑膠)、哈克旋轉流變儀、倒置研究級顯微鏡IX71 |
高技術材料測試平台 | 差示掃描量熱儀 DSC6220、凝膠色譜儀 1515、高分辨雙聚焦磁質譜儀 DFS、熱失重分析儀 TG/DTA 6300、數顯高阻計 PC-68、台式交流擊穿電壓測試儀HT-20A |
化學生物學實驗平台 | 螢光光譜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儀、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圓二色光譜儀、液體核磁共振波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高分辨液相質譜聯用儀 |
分子器件研究平台 | 實驗室凹版制膜機Labratester、超深紫外光刻系統MA6 |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10月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圖書館面積約為800平方米,擁有閱覽座位100席;中西文圖書藏書量約為3萬冊;中日西文期刊約600多種,契約5萬冊(過刊);此外還收有化學所不完全的學位論文600冊以及少量會議錄。中西文圖書定購量為近400冊/年,中日西文期刊合訂量約為1000本/年。
合作交流
2017年12月29日,廊坊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合作簽約儀式暨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推介會在廊坊市舉辦。
2023年4月6日,天津大學理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簽署聯合培養本科人才合作協定。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獲獎成果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3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1項,並承擔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和傑出青年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畫等項目。
獲獎年度 | 獲獎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獲獎類別 | 獲獎等級 | 完成單位 |
---|---|---|---|---|---|
2016 | 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基本物理化學問題的研究 | 胡文平、劉雲圻、李洪祥、湯慶鑫、董煥麗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1 |
2016 | 納米材料綠色列印印刷基礎研究 | 宋延林、李風煜、李明珠、王京霞、江雷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 一等獎 | 1 |
2016 | 有機光功能材料研究集體 | 姚建年、趙永生、付紅兵、鐘羽武、陳輝、駱智訓、詹傳郎、閆永麗、吳義室、李勇軍、邵將洋、龔忠亮、賈美葉 | 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 | ―― | 1 |
2015 | 口腔硬組織修復高分子基生物醫用材料及臨床套用 | 蔡晴、楊小平、王身國、賈曉龍、周學剛、楊飛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 | 二等獎 | 2 |
2015 | 活體層次定量獲取化學信號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 | 毛蘭群、於萍、張美寧、嚴乙銘、林雨青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1 |
201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合作獎 | Peter.J Stang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合作獎 | ―― | |
2015 | 回響性功能分子的設計合成與性質研究 | 張德清、張關心、郭雪峰、徐偉、朱道本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 一等獎 | 1 |
2015 | 基於譜學技術和組學原理的中藥物質基礎研究的技術體系構建及套用 | 唐亞林、張經華、張虹、巢志茂、周曉晶、向俊鋒、李騫、王尉、杜寧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1 |
- 成果專利
專利名稱 | 專利類別 | 申請號 | 申請日期 | 授權日期 | 發明人 |
---|---|---|---|---|---|
一種大面積無缺陷二維膠體單晶、其製備方法及其轉移方法 | 發明專利 | 201310740566.3 | 2013-12-27 | 2017-12-26 | 孟曉輝、邱東 |
一種微區精確選區成像/采譜的方法、裝置和系統 | 發明專利 | 201410143701.0 | 2014-04-10 | 2017-12-26 | 趙永生、閆永麗、姚建年 |
一種耐原子氧塗層溶液組合物及耐原子氧塗層的製備方法 | 發明專利 | 201510023463.4 | 2015-01-16 | 2017-12-26 | 張宗波、徐彩虹、李永明、羅永明、肖鳳艷 |
一種功能化納米粒子及其製備方法與套用 | 發明專利 | 201510279974.2 | 2015-05-27 | 2017-12-26 | 林原、馬品、方艷艷 |
一種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及其綠色製備方法 | 發明專利 | 201510334008.6 | 2015-06-16 | 2017-12-26 | 張潔、朱文祥、李春成、張棟、肖耀南、鄭柳春 |
含苝結構的多糖基螢光材料及製備方法 | 發明專利 | 201510415777.9 | 2015-07-15 | 2017-12-26 | 張軍、田衛國、張金明 |
一種合成螺環2-疊氮吲哚啉方法 | 發明專利 | 201410549283.5 | 2014-10-16 | 2017-12-19 | 史一安、李李靜、劉懋、田華 |
學術期刊
《化學通報》是中國化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月刊,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以大專以上化學化工工作者及學生為主要讀者對象。設有進展評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知識介紹、計算機套用、實驗技術、化學教學、獲獎介紹、機構介紹、化學史、化學家、書刊評介、信息服務和中國化學會通訊等欄目。
《高分子學報》是1957年創辦的中文學術期刊,曾用名《高分子通訊》,月刊,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和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該刊被《SCI》(美)、《CA》(美)、《Journal Abstracts in Russian》(俄羅斯)、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重要檢索系統所收錄。曾多次獲國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協頒發的優秀期刊獎;2001年獲得“國家期刊方陣雙百期刊”,並於2003年榮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5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2019年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2015年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支持,2020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擇優支持。
《高分子通報》創刊於1988年,是由中國化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同主辦、中國科協主管的科技刊物,設有項目申請指南、展望、綜述、研究論文、亮點評述、高分子教育與教學、信息共享、人物訪談、高分子科普等欄目。讀者對象是具有專科以上水平的與高分子科學有關的教學、科研、技術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師生。是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科學》)創刊於1983年,是中國國內高分子英文期刊。自2010年起,國際的出版商Springer(施普林格,德國)承擔期刊的海外發行。期刊2013年和2016年分別獲得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畫C類資助;2019年獲得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畫梯隊期刊項目資助,支持周期5年(2019至2023)。根據2020 JCR數據,《高分子科學(英文版)》2020年影響因子為3.603。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設有1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5年、202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教學建設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共有在學研究生1173人,其中博士階段800人,碩士階段373人;在站博士後194人。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所徽主體由一個圓形圖案構成,象徵化學所的團結和協作,也表示分子和原子的軌道,凸顯化學學科的特點。2. 中英文所名環繞著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C”,代表化學(Chemistry),中國(China)和中心(Center),寓意為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中心學科,化學所要成為中國化學研究的中心,成為國際一流的研究所。
精神文化
創新,求是,團結,奉獻
文化活動
2023年5月13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舉行了以“遇見科學,預見未來,化學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公眾科學日活動。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名單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曾昭掄 | 所長 | 1955.12-1957 |
柳大綱 | 代所長 | 1957-1967 |
所長 | 1977.10-1981.5 | |
名譽所長 | 1981-1991 | |
錢人元 | 所長 | 1981.5-1985.2 |
朱麗蘭 | 所長 | 1985.2-1986.7 |
胡亞東 | 所長 | 1986.9-1992.7 |
朱道本 | 所長 | 1992.7-2000.4 |
王梅祥 | 所長 | 2000.4-2004.2 |
萬立駿 | 所長 | 2004.2-2013.1 |
張德清 | 所長 | 2013.1-20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