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剛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潭州鎮
- 出生日期:1947年
- 職業:粵劇名演員
- 代表作品:山伯臨終﹑胡不歸﹑玉佩菱花
- 性別:男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作品簡介,代表劇目,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馮剛毅生於1947年2月,1963年4月考入博羅縣東樂粵劇團學藝,1965年底調入寶安縣粵劇團,1971年因劇團解散,調入該縣文藝宣傳隊,1974年調回重新組建的寶安縣粵劇團,即深圳市粵劇團至今。
1980年他成功地創造了《鴛鴦淚灑莫愁湖》中的多情公子徐澄的形象,嶄露頭角,觀眾對他的表演評價頗高。
1982年夏,他隨團赴上海演出《偷祭瀟湘館》中的賈寶玉時特地向越劇名家徐玉蘭拜師求教。徐玉蘭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多年塑造寶玉的體會傳授給他,同時還得到該團著名演員嚴桂芳、王文娟的悉心指導,又有了喜人的進步。
主要作品
作品簡介
粵劇《情僧偷到瀟湘館》在震撼人心的寶黛愛情悲劇上,發掘出新的感人力量,它不僅讓人看到殘酷的封建勢力對美好愛情無情的摧殘,而且集中筆力描劃賈寶玉不肯就範於封建勢力的倔強性格和美好的情操。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曹雪芹描寫寶、黛,是以一個飲恨歸天,一個憤然出家,來表現他們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粵劇《情僧偷到瀟湘館》,則別出心裁地描寫出家為僧的賈寶玉,不忘“木石前盟”,穿了袈裟,還要逃禪回來,偷祭瀟湘館。這個奇巧的藝術構思和獨特的情節是《紅樓夢》中所無的,正如曹雪芹自稱他的巨著“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樣,看來近於荒誕,但他卻是“寓真實於荒誕”,相當真實地顯示了賈寶玉對封建禮教不妥協的抗爭和對於愛情自由的強烈追求,進一步深化了賈寶玉的叛逆性格。劇中賈寶玉一首“偷祭瀟湘館”,深沉凝練,既有對“木石前盟”深切的懷念,更有對“金玉良緣”的厭惡與憎恨。整首曲有怨有訴,有愛有恨,淒楚悲酸,委婉動情。這首主題曲經過粵劇名宿何非凡精心演唱,閃射出迷人的光彩,幾十年來,一直廣泛流傳於廣大觀眾之中。深圳粵劇團最近演出《情僧偷到瀟湘館》,是由當年參與此劇編撰的編劇家陳冠卿重新整理的。新本在保留原著精華的基礎上,對劇本結構和人物性格做了調整與補充,清除了粵劇因人成戲的陋習和常見的陳詞濫調,使劇本結構更加緊湊,人物性格更加豐滿,唱詞語言更有文采。全劇以“失玉風波”開頭,直至最後一場“偷祭瀟湘”,起伏變化有如層巒疊嶂,浪滾波翻,一場更比一場緊緊地掀動觀眾的心潮,曲終人散,仍止不住縈繞迴蕩。
代表劇目
獲獎記錄
1989年獲中國第六屆戲劇“梅花獎”,曾任全國、省、市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多次獲評市文化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2001年又獲中國第十九屆戲劇“梅花獎”,是粵劇界第一位“梅花獎”暨第一位“二度梅”得主。
1980年主演傳統劇《鴛鴦淚灑莫愁湖》一舉成名。
1981年主演《情僧偷到瀟湘館》、1984年主演現代劇《風雪夜歸人》,並赴北京中南海匯報演出,獲得高度評價。
2002年獲中國第十九屆戲劇“梅花獎”,成為廣東粵劇界二次獲此獎項的第一位演員。
人物評價
馮剛毅的音域寬,音色美,尤長於真假嗓結合,唱腔清脆明亮、圓潤柔和,其表演樸實,真實自如,灑脫而不輕佻,同時,他追求在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大膽突破。
他的唱腔別具風格,達致高低自如,婉轉流暢,韻味濃郁,情切感人的效果,他的真假噪音結合運用被外國報刊譽為“可擠身於大師級的行列”,他的成名劇目是《鴛鴦淚灑莫愁湖》、《情僧偷到瀟湘館》和現代戲《風雪夜歸人》、《駝哥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