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提到揚州

有人想到的是清鮮平和的美食

和閒散恬適的節奏

於是說

“煙花三月下揚州”

(揚州瘦西湖景區風光,上文出自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攝影師@方飛)

這就是揚州!

有人想到的是匠心獨運的園林

和如詩如畫的美景

於是說

“十年一覺揚州夢”

(何園春色,上文出自杜牧《遣懷》攝影師@方飛)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有人想到的是悠久綿長的歷史

和古道幽寂的小巷

於是說

揚州不過是個落寞的歷史古城

(請橫屏觀看揚州大明寺棲靈塔,攝影師@雷鑫)

這就是揚州!

但當你深入了解這座城市

會發現

揚州不僅有煙雨江南

不僅有文脈流傳

在悠然閒寂的背後

是一個銳意進取、未曾放棄的揚州

山峰或谷底

它都沒有停止過前進

它於數千年前衝破而來

歷經千帆

卻不墜青雲

01

江北的江南

“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揚州位於長江與淮河之間

江北

是它的位置

在今天揚州市城區的西北一隅

淺淺隆起的丘陵已是整個揚州的海拔制高點

數千年來江河不斷地沖刷

裹挾的泥沙不停地堆積

塑造出近乎一馬平川、河湖密布的特點

(上文引自楊廣《泛龍舟》,下圖為揚州地形與水系示意圖,製圖@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江南水暖揚州城,亭閣半空弦管聲”

水網在揚州地表蔓延鋪張

江南

是它的氣質

水汽氤氳,煙雨朦朧

泛舟而上,微波蕩漾

任誰都會堅定地認為揚州是江南水鄉

(上文引自姚鼐(nài)《與王禹卿泛舟至平山堂即送其之臨安府》,下圖為唐城遺址,位於瘦西湖北門,攝影師@城市穿梭客)

這就是揚州!

數千年前

這片溫潤富庶的平原之上

龍虬(qiú)莊先民率先在此生活

並逐漸發展為成熟的新石器文化

龍虬文化

這是在今天的揚州範圍內發現的

人類活動最早的遺蹟

(龍虬莊遺址出土的豬形陶罐,龍虬莊遺址位於高郵市龍虬鎮,攝影師@動脈影,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西周時期

一批淮夷族群遷徙至揚州一帶

並在此建立了早期的國家

(吳王夫差劍,乾國當時善制青銅劍器,攝影師@蘇李歡,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部落發展出文化

族群變成了國家

這片土地夾在中原與江南之間

艱難地與周遭溝通著

但命運的轉折很快到來

春秋末年,群雄爭霸

長江下游的吳國迅速崛起

雄心暴漲的吳王將視線投向了北方

而奔涌的江河卻成了天塹

北進伐齊,路途遙遠

航程漫長,白浪滔天

吳王明白

必須要衝破江河

(京杭大運河上的揚州邵伯船閘,攝影師@潘銳之)

這就是揚州!

揚州南接長江,北臨淮河

是北上伐齊的重要水路樞紐

公元前486年

吳王夫差在此處修建城池

邗(hán)城

建城之外,夫差還開鑿溝渠

一條水道將幾大湖泊串聯

淮河、長江兩大水系就此連通

南北物資從此可便利交換

這便是最早的有明確記載的運河

邗溝

(請橫屏觀看,揚州古運河,攝影師@楊奎)

這就是揚州!

一條邗溝,一座邗城

掀開了揚州2500年的城建史

衝破江河的揚州

憑藉著獨特的交通優勢

從此牢牢站穩在歷史舞台上

(揚州城各時期位置範圍示意圖,製圖@阿土&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漢朝時,揚州為諸侯國吳國國都

在吳王劉濞(bì)治下

此時的揚州已更名為廣陵

若說夫差為揚州鍛造了一把寶劍

那么劉濞則打造了揚州手中的另一利器

吳國的東部就是大海,盛產海鹽

但運鹽卻長期依靠低效的人力挑扛

於是與三百年前相似

又一條人工開鑿的溝渠誕生在揚州的土地上

運鹽河開通

鹽糧便從揚州中轉至全國各地

(請橫屏觀看,運鹽河與江都水利樞紐,如今江都水利樞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攝影師@楊誠,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煮鹽開河、冶銅鑄錢、築廣陵城

劉濞三管齊下

吳國在這四十餘年間國用富饒

揚州也迎來了史上的第一波興盛

詩人鮑照回憶這時的揚州

車軸互相撞擊,行人摩肩接踵

里坊密布,歌聲與吹奏聲響徹天際

“車掛轊(wèi),人駕肩

廛閈(chán hàn)撲地,歌吹沸天”

(上文出自鮑照《蕪城賦》,下圖為大王廟,清康熙年間,揚州人在邗溝旁建大王廟,供奉祭祀夫差和劉濞,攝影師@潘銳之)

這就是揚州!

築河通江,衝破江河

揚州便不再是一座江北小城

三國時它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晉時它是流民避難之所

(漢人南遷示意圖,製圖@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邗溝未能書寫出夫差期許的終章

卻悄然鋪陳出屬於揚州的序章

02

遙遠的中樞

自古天下中樞只在中原地區交替

揚州想要走近中心,衝破距離

還需藉助運河

昔年的邗溝故道雖是一大創舉

但繞行路遠,且湖面開闊

若遇強風船舶極易側翻

因此多年來揚州的水路一直在不斷升級

東漢時裁彎取直

大大縮短了航行距離

東晉時鑿新道、建堰埭(dài)

使運河得以暢通無阻

587 年,隋文帝為征伐南陳

開挖了一條運送兵糧的河道

南起揚子、東經射陽湖、北達山陽

名為山陽瀆(dú)

這條運河徹底地改變了揚州的命運

(上文堰埭指土壩,下圖為揚州古邗溝故道,攝影師@方飛,製圖@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山陽瀆一通,隋兵揮師南下

一舉伐陳,天下統一

隋煬帝即位後

更是在全國範圍內開鑿大運河

南北水系從此貫通

位於運河與長江交點上的揚州

一躍成為水運樞紐

(下圖為芒稻河上繁忙的貨輪,攝影師@潘銳之,製圖@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初唐時

北方的耕地已無法滿足劇增的人口

朝廷需要東南一帶的糧食轉運至京

中央開始倚重揚州

安史之亂後

黃河流域的經濟命脈被河朔三鎮控制

朝廷對江淮一帶愈發依賴

再之後

海上絲綢之路興起

揚州憑藉沿海、沿江、沿運河的絕佳位置

成了王朝無法離開的南方重鎮

(唐代中後期揚州主要交通路線示意圖,製圖@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四方之人,南來北往

懷著不同的使命在揚州交匯

鹽商、茶商、珠寶商

各路商人借著水路雲集於此

巴蜀的布商與揚州的鹽商互通有無

“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

滿載貨物的巨輪遠遠看去似彩虹般龐大

“蕩蕩萬斛船,影若揚白虹”

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萬舸此中來,連帆過揚州”

(上文出自杜甫《夔州歌十絕句》、《三韻三篇》,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下圖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攝影師@劉庚源)

這就是揚州!

外國人也紛紛踏足揚州

有的在此經商

帶來珍貴的香料珠寶

有的在此為官

新羅人崔致遠在揚州擔任都統巡官

四年後以“國信使”身份榮歸故土

有的索性安家落戶

波斯人李摩呼祿

“生居西域,舟航赴此,卜宅安家”

(上文出自李摩呼祿墓誌,下圖為揚州博物館藏唐波斯綠釉陶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一艘艘大小不一的船隻

在縱橫交錯的水網上日夜穿梭

交織出揚州的商業網路

繼而沿著長江、沿著運河

擴散至全國各地

人口的增加、經濟的興盛

城市逐漸擴大

春秋時就建立的邗城終於走下蜀崗

(請橫屏觀看,揚州觀音山雪景,觀音山位於蜀崗東峰,是揚州城的自然制高點,攝影師@方飛)

這就是揚州!

這裡的一草一木

都能激發詩人滿腹的才情

揚州成了文人墨客的狂歡

“社交小王子”李白在揚州繼續迎來送往

《提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留廣陵諸公》

《廣陵贈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敘舊江陽宰陸調》

(揚州大明寺棲靈塔,李白、高適、白居易等詩人均曾登塔作詩,攝影師@方飛)

這就是揚州!

其他詩人也同樣在揚州送別友人

高適《廣陵鄭處士》

孟浩然《廣陵薛八》

劉長卿《瓜洲驛重梁郎中赴吉州》

崔顥《維揚友還蘇州》

(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橋煙雨濛濛,攝影師@舒小簡)

這就是揚州!

一篇篇曠世佳作因揚州而生

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被評“以為有神助”

張若虛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被評“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不僅被評“真仙筆也”

還使得揚州自此名垂千古

(下圖為瘦西湖釣魚台,攝影師@舒小簡)

這就是揚州!

據統計

有唐一代約有120名詩人

寫下了400多首與揚州有關的詩篇

約有100多位知名詩人來過揚州

(請橫屏觀看,唐詩中的揚州,上文數據統計來自《全唐詩》及《補編》,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貿易活動熱火朝天

居民區與商業區不再“涇渭分明”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有神仙”

入夜之後的街道也不會杳無人跡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

(上文出自張祜《縱游淮南》,王建《夜看揚州市》,下圖為揚州東關街夜景,攝影師@方飛)

這就是揚州!

時間與空間再難束縛高漲的熱情

執行了千年的坊市制度開始瓦解

揚州成為了真正的“大唐不夜城

時人稱讚為“揚一益二”

盛唐過後

揚州揮別了“揚一益二”的輝煌

城址也因戰火縮小,以軍事防禦為主

(宋夾城西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但每當天下太平

揚州又會引來無數學士騷客

宋朝時歐陽修任職揚州

八年後早已離任的他還在追憶揚州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岸邊垂柳,柳樹是揚州的市樹之一。上文出自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攝影師@城市穿梭客)

這就是揚州!

他的學生蘇軾來到揚州後大吃美食

高郵鹹鴨蛋、高郵湖大閘蟹

早已經過“東坡嚴選”

自己吃罷還不滿足,要送給朋友

“後春蓴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勝肉”

(上文出自蘇軾《揚州以土物寄少游》,下圖為高郵鹹鴨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就是揚州!

至元代江淮區域多城崛起

揚州依舊憑藉著交通優勢躋身朝廷財賦重地

伴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愈發密切

越來越多的外籍人沿著水路來到揚州

最出名的莫過於馬可·波羅

他形容揚州是一座廣大而強盛的城市

“城甚廣大,所屬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此揚州城頗強盛。”

馬可·波羅離開三十多年後

同為羅馬人的鄂多立克也來到揚州

他形容揚州“是一座雄壯的城市”

(揚州東關街馬可波羅雕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至此無論政權中心固北或南移

距離是遠是近

揚州始終是朝廷無法離開的江南重鎮

它憑藉運河,衝破距離

一步步“走進”了中樞

江河化通衢

邊邑成重鎮

揚州完成了身份蛻變

但故事並未終止

這一次

它將以鹽為刃

鐫刻出新的註腳

03

多面的商人

事實上

揚州並不產鹽

明清時期

全國劃分為數個鹽區買賣食鹽

兩淮鹽區所占省份眾多,人口稠密

市場需求遠遠大於其他鹽區

且兩淮鹽場的出鹽能力放全國來看都遙遙領先

而兩淮鹽運使則設於揚州

(清代主要行鹽區及行鹽數示意圖,製圖@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單憑卓越的出鹽能力還不夠

揚州鹽商富甲天下離不開制度的催化

明初北部邊境需要加以保護

但軍需供應成本很高

軍隊無法自給自足

政府便想到了活躍於各處的商人

規定商人只要將糧食運到邊境

便可向政府換取販買食鹽的專利憑證

鹽引

這一辦法稱為“開中法

(請橫屏觀看,如眼影盤一般的長蘆鹽場,攝影師@枉言)

這就是揚州!

這樣一來

近江近河,水運發達的兩淮鹽場

迅速被鹽商青睞

“兩淮為江河之沖,四通八達,水運甚易。”

來自山西、陝西的商人

憑藉相對靠近邊境的地理優勢率先崛起

成為最具實力的山陝商幫

之後鹽法改革

商人只需交納白銀即可換得鹽引

地利轉而落入離揚州更近的徽商手中

山陝商幫逐漸被取代

(上文出自《明代鹽商的一考察》,下圖為四望亭,攝影師@王培源)

這就是揚州!

清代鹽法基本沿襲明代

鹽業幾乎被鹽商壟斷

他們在兩淮鹽場以1斤2文錢的價格收購食鹽

卻以每斤20文錢的價格售出

利潤之高難以想像

鹽商玩轉著小小的食鹽

積累著驚人的財富

衝破了身份限制

以微末的角色手握朝廷經濟的半壁江山

16世紀晚期

兩淮鹽區的年度稅收一馬當先

是第二名長蘆鹽區的3.8倍

(長蘆鹽場的扒鹽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就是揚州!

而除去稅收、運輸等成本

揚州鹽商每年獲利達到750萬兩白銀

當時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為4500萬兩

揚州鹽商的收入是整個清政府收入的六分之一!

不僅如此,據估算

揚州的鹽業資本為

7500萬兩

1772年清朝中央戶部庫存銀為

7800多萬兩

揚州鹽商做到了富可敵國,且毫不誇張

(鹽商住宅汪氏小苑,攝影師@方飛,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財富自由後的揚州鹽商

超越士、農、工

一躍將“商人”的地位抬升至頂端

他們也不再拘泥於自己“商人”的身份

社會角色變得多樣

商人與士人間橫亘千年的邊界

被鹽商就此衝破

一千多年前

李白囿於自己商人家庭的出身

失去了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一千多年後

揚州的鹽商不僅可以參加科舉

在朝為官、進京朝賀

暢通無阻

商人的身份不再是“絆腳石”

反而變成了“通行證”

(請橫屏觀看,乾隆南巡駐蹕圖揚州部分,其中康山為揚州鹽商總商江春所住,圖片來源@alamy)

鹽商們不僅自身飽學

甚至反過來資助文人

他們仰仗著雄厚的財力

貯藏了大批圖書典籍供文士閱讀

馬曰琯、馬曰璐兄弟特地建了“叢書樓”

藏書10萬餘卷

乾隆年間政府欲編撰《四庫全書》

馬家向朝廷捐獻了大批稀有圖書

(文匯閣,乾隆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並分藏於七處,其中一處在揚州文匯閣,攝影師@李偉)

這就是揚州!

商人與文人的關係之密切前所未有

在整個長江下游的文化名人中

幾乎都與揚州鹽商有往來

數千年來“高高在上”的文人

如今卻接受著商人資助

時人誇讚“廣陵為天下文士之大逆旅”

揚州八怪部分作品:華岩《天山積雪圖》,汪士慎《梅花蘭石圖》,李方膺《墨筆古松圖》。揚州八怪中的汪士慎、羅聘就是揚州鹽商的子弟,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好學之風盛行揚州

商人在外建書院,在家辦雅集

在那時的揚州鹽商家中

天文學家、書畫家、詩人

歷史學家、數學家、名士

齊聚一堂,史無前例

(請橫屏觀看,九日行庵文宴圖中的人物及身份背景,圖片來源@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富商大賈與文人雅士的結合

在建築史上亦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便是塑造了揚州城市空間的

揚州園林

今日談及園林常以蘇州曉喻

但在當時

揚州的園林卻要更勝一籌

“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

(揚州何園美景,攝影師@方飛&視覺中國)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因鹽商經常招待文士名流和各方官員

一桌好酒好菜必不可少

鹽商們為提供最極致的佳肴

重金聘請名廚,羅攬珍饈

淮揚菜名揚天下

(揚州美食燙乾絲,蟹黃湯包,揚州炒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滿足口腹之慾後

誰不想再去慰勞一下自己的耳朵呢

於是再安排一場“演唱會”

鹽商隨即組建私家班,徵聘各路名優

花部雅部兩類戲劇在揚州交融重生

(揚劇,攝影師@城市穿梭客)

這就是揚州!

他們衝破邊界

是商人,亦是文人

更是城市設計者

修橋造路,找鹽商

維護水利,找鹽商

建碼頭、理街肆,找鹽商

揚州的鹽商們畫皮塑骨

重造了揚州

(請橫屏觀看,光影下的揚州城屋頂,如層層微波,攝影師@李偉)

這就是揚州!

遺憾的是

一路衝破而來的揚州

卻沒能衝破時代的牢籠

一條名為“封閉”的枷鎖已悄然環住了它的咽喉

身處封閉的時代

在封閉的國門裡

封閉地狂歡

結局早已注定

所以當國門被打開

當開放先進的城市崛起

當舊時代落幕

揚州的優勢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文昌閣見證著揚州的繁華與落寞,攝影師@黃兆勇)

這就是揚州!

而沉迷享樂的鹽商

還沒有意識到

長江遠去、海岸線東移意味著什麼

他們坐擁碩大的商業資本

卻沒有發展出可傳代的商業體系

時代巨變時

也沒有可作為經濟支柱的農業、手工業

鹽商倒了

揚州的生長停止了

(歷代揚州城與長江位置變遷示意圖,製圖@俊/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大夢初醒,世事變遷

群城崛起,百舸爭流

揚州的征途是復興

04

全新的征途

挑戰是艱難的

時運是不濟的

1905年,滬寧鐵路開通

沿線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順勢崛起

揚州錯失

1912年,津浦鐵路開通

徐州、濟南、蚌埠等地藉機發展

繞過了揚州

直到2004年

揚州才開通了第一條鐵路

此時鐵路時代已過去近百年

2020年

揚州的第一條高鐵姍姍來遲

此時高鐵時代已過去了數十年

(落日下的萬福大橋與高鐵,攝影師@方飛)

這就是揚州!

揚州需要改變,必須改變

但揚州有什麼呢?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

揚州市區像樣的企業僅有3家

一個小電廠、一個麥粉廠、一個季節性生產的蛋廠

被戲稱“兩爿半廠”

(揚州麥粉廠舊址,攝影師@方飛)

這就是揚州!

既然工業不足,那便發展工業

揚州牟足了勁要重振輝煌

“衝破‘居中思維’羈絆”

“說了乾、定了乾、馬上乾、乾到底”

如此振臂高呼

1978年,趁著改革開放之風

揚州大力發展工業經濟

汽車、船舶、機械、貨櫃

空調器、化工、服裝、特色小產業

齊頭並進,被譽為“揚州現象”

從“兩爿半廠”蛻變為“八龍齊舞”

(揚州市部分製造業龍頭企業示意圖,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補齊不足的產業還不夠

曾經的優勢產業也需變革

造船業自古發達

在新能源汽車已飛入百姓家的今天

揚州率先將電池與巨輪相結合

全球首制兩艘700TEU純電池動力貨櫃船

(江都區邵伯鎮一家智慧型製造企業內的智慧型化生產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就是揚州!

發展不僅局限在“大工業”上

頗有經商天賦的揚州人迅速察覺“小產業”的商機

1976年,揚州市杭集鎮建立第一家牙刷廠

之後大大小小的牙刷廠如雨後春筍般嶄露

如今杭集每年生產牙刷74億支

包攬全國80%的牙刷

“凡是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有杭集生產的牙刷”

(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的一家牙刷廠,擁有生產牙刷的自動化流水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就是揚州!

比牙刷更鮮為人知的

還有孩子手中的毛絨玩具

上世紀50年代

揚州人用做衣服的邊角料生產了第一批布娃娃

如今全國幾乎一半的毛絨玩具都出自揚州

“世界毛絨玩具在中國,中國毛絨玩具在揚州”

(揚州的毛絨玩具商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就是揚州!

在追逐新產業的同時

揚州並沒有拋棄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

從前文人騷客薈萃

留下的是書香滿城

(鐘書閣,因室內設計獨特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攝影師@陳潔)

這就是揚州!

從前商賈大富輻輳

留下的是悠然從容

(揚州修腳場景的雕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製圖@阿土/星球研究所)

這就是揚州!

從前能工巧匠雲集

留下的是薪火傳承

(揚州部分非遺傳承:雕版印刷、揚州漆器、揚州玉雕、揚州剪紙,攝影師@陳潔)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這就是揚州!

若放眼全國

揚州的競爭力依然強勁

2023年,揚州以16.19萬元的人均GDP

躋身全國城市前20位

與許多省會城市旗鼓相當

這就是揚州

一路衝破江河

衝破距離

衝破邊界

衝出一段“通史式”繁華

而今雖征途遙遙,道阻且長

但歷盡千帆,不墜青雲

諸位且看

待到長風起,衝破萬重雲!

諸位且嘆

乖乖隆的咚,這就是揚州!

(請橫屏觀看,古今文明交相輝映的揚州城,攝影師@柳葉氘)

這就是揚州!

本文創作團隊

  • 撰文:熊火
  • 圖片:周昫光 
  • 地圖:俊
  • 設計:阿土
  • 審校:周天秀&夏芽&陳景逸
  • 封面攝影師:方飛&城市穿梭客
  • 審核專家

  •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潘晟

註:

  • 1、江南的區域範圍有多種說法,本文泛指長江以南、太湖周邊等地。
  • 2、本文地圖所標註的揚州位置均為今揚州市政府所在地。

【參考文獻】

  • [1]《揚州通史》編纂委員會.揚州通史[M].廣陵書社,2023.
  • [2]宗金林,揚州市地方志編委會.揚州市志[M].方誌出版社,2014.
  • [3]趙昌智.江蘇地方文化史. 揚州卷[M].江蘇人民出版社,2021.
  • [4]安東籬.說揚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國城市[M].中華書局,2007.
  • [5]褚蔚霖,劉成富.最揚州:揚州歷史與文化[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 [6]何一民.近代中國衰落城市研究[M].巴蜀書社,2007.
  • [7]何一民.近代中國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 1840-1949年[M].科學出版社,2004.
  • [8]朱正海.大運河與揚州[M].廣陵書社,2007.
  • [9]韋明鏵.揚州傳:綠楊明月映珠簾[M].新星出版社,2021.
  • [10]鄒逸麟.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M].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11]劉士林.六千裏運河 二十一座城 中國歷史[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2.
  • [12]朱江.遠逝的風帆:海上絲綢之路與揚州[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 [13]何炳棣,巫仁恕.揚州鹽商:十八世紀中國商業資本的研究[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1999(2):18.
  • [14]楊靜,張金池,莊家堯,等.基於3S技術的揚州2500年間城市演變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48(3):459-468.
  • [15]何一民.中國傳統工商業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蘇州、杭州、揚州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 28(4):11.
  • [16]汪勃.揚州城與大運河[J].大眾考古, 2018(8):11.
  • [17]汪勃.揚州城與海上絲綢之路[J].大眾考古, 2018(11):4.
  • [18]阮錚錚,王心源,韓偉光,等.歷史時期揚州城址變遷的遙感考古研究[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2):5.
  • [19]朱宗宙.鹽商在揚州扮演的社會角色[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1):6.
  • [20]朱宗宙.明清時期揚州鹽商與封建政府關係[J].鹽業史研究, 1998(4):14.
  • [21]都曉梅.唐人詠揚州詩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2001.
  • [22]CCTV紀錄片《揚州鹽商》2011

星球研究所

以地理的視角,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THE END···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