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給艦

補給艦

補給艦,主要用於向航母戰鬥編隊、艦船供應正常執勤所需的燃油、航空燃油、彈藥、食品、備件等補給品,是專門用來在戰鬥中幫助隊友的船艦

中國十七艘補給艦分別是洪澤湖號(881)補給艦、鄱陽湖號(882)補給艦、洞庭湖號(883)補給艦、鏡泊湖號(884)補給艦、青海湖號(885)補給艦、千島湖號(886)補給艦、微山湖號(887)補給艦、撫仙湖號(888)補給艦、太湖號(889)補給艦、巢湖號(890)補給艦、東平湖號(960)補給艦、軍山湖號(961)補給艦、瀘沽湖號(962)補給艦、洪湖號(963)補給艦、駱馬湖號(964)補給艦、呼倫湖號(965)補給艦、高郵湖號(966)綜合補給艦。

基本介紹

產生背景,歷史沿革,補給艦艦載機,補給方式,縱向補給,橫向補給,垂直補給,基本分類,武器配置,

產生背景

海上補給方式的大規模套用是在二戰太平洋戰場。當時,隨著盟軍戰線的推進,傳統的戰役結束艦隊返回澳大利亞、夏威夷補給休整的方式,拉大了戰役間隔時間,物資利用效率下降,同時也給軸心國休整、補充、加強防線留出了時間。隨著美國工業的轉入戰時機制,武器、物資生產大幅度提高,軍隊動員人數也大大增加,客觀上已經可以支持連續作戰、加快戰爭進程的條件,因此,改革艦隊返回母港補充的模式勢在必行。於是,依靠專門的補給船隊的補給方式誕生。

歷史沿革

二戰時期的補給方式還是落後的,主要是油水軟管補給,彈藥等乾貨補給還是依靠艦隊靠泊補給錨地,按船-陸地(島礁)-艦隊的方式進行,當時沒有垂直補給條件(直升機)。為奪取合適的淺灘、避風的錨地、環礁,美國還專門組織了多次戰役。
由於補給方式改革,戰役頻率、持續時間和密度也大大增加,軸心國日本已經沒有時間和能力加強防禦了。後期,美軍甚至實行戰役指揮輪換制度,艦隊在斯普魯恩斯指揮時稱第五艦隊,哈爾西指揮時稱第三艦隊,而日本人根據常規判斷,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有第五、第三艦隊輪番作戰。戰後才搞明白。由此可見美國強大的國力。
戰後,補給艦技術大大發展,已經可以進行縱向(鋼纜)、橫向(鋼纜)、垂直(直升機)綜合補給,物資也涵蓋了乾貨、液貨。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補給技術誕生,主要為解決當初洲際戰略飛彈發射試驗遠洋船隊(主要是飛彈驅逐艦護航艦隊)補給需要而產生需求。當初,準備引進英國技術,但對方漫天要價,逼迫我國自行研製,趕上了1980年5月首次向太平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我國補給艦已經可以實現同時為4艘軍艦提供補給(左、右、前、後軍艦簇擁補給艦四個舷位)、垂直補給(直升機補給)。

補給艦艦載機

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構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按照計畫,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範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
“燕歐”項目難度大
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構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這種平台將用來運載非武裝間諜無人機和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無人機。
“燕鷗”是對美國海軍對其一個重要無人機開發項目的補充。美國海軍希望配備有飛彈與先進間諜設備的無人機,能夠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這是航空史上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美國海軍目前正利用一架寬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無人機進行試驗,預計在今年5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飛X-47B無人機。
“燕鷗”項目的一個具體要求是:尚未完成設計的“燕歐”無人機必須能夠攜帶重達600磅的感測器和武器系統,從起飛艦艇開始飛行600至900英里。這使“燕歐”無人機處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與“收割者”無人機處於同一級別——美國空軍的這兩種無人機都能夠持續攜帶攝像機、飛彈以及衛星通訊設備,飛行1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在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的概念構想中,描繪了一架類似“捕食者”的無人機,從“伯克”級驅逐艦上起飛——這款艦艇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較瀕海戰鬥艦重三倍,但飛行甲板相對較小。這無疑給“燕歐”無人機項目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開發可靠的發射與回收技術,使大型飛機得以從體積較小的艦艇上起飛;設計一款航程、續航能力、有效荷載均可比擬陸基無人機的艦載無人機;確保整個系統能夠以最小程度的艦艇改造,並確保無人機行動與維護人員需求最低;確保新型無人機可適應艦上有限的空間。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計畫分三個階段推出“燕歐”無人機,耗時近40個月時間,推出全尺寸發射與回收驗證機。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台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目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鬥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上監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上講,“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藉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占用甲板空間小,並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藉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藉助捆綁式助推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藉助一道懸網著艦,“掃描鷹”無人機則藉助懸空線著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著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著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製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旋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於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最終被廢棄。“燕歐”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甦。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補給方式

縱向補給

最傳統的補給方式。就是補給艦在前,接受補給的艦隻在後,補給艦在船尾拋下帶有浮筒的軟管,接受補給的艦隻打撈起浮筒,接駁軟管,然後進行補給工作。此種補給方式已很少採用。
  • 優點:安全性高,兩船一前一後,不易發生碰撞,技術要求低。
  • 缺點:效率低,每次只能替一艘船進行補給。

橫向補給

最常用的補給方式。補給艦和接受補給的艦隻齊頭並進,從船舷(左舷或右舷) 進行對接,然後進行補給工作。
青海湖號補給艦為168艦實行縱向補給青海湖號補給艦為168艦實行縱向補給
  • 優點:效率高,可同時為兩艘船進行補給工作。
  • 缺點:安全性低,操控稍有不慎極易發生碰撞,對操控技術要求高。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設計上的原因,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只適合從右舷接受補給(也就是要從補給艦的左舷提供補給品),而驅逐艦巡洋艦護衛艦等則無限制,左右舷皆可。

垂直補給

運用補給艦或接受補給的艦隻上的直升機,從補給艦直升機平台上把補給品吊運至接受補給艦隻的直升機平台上
  • 優點:兩艦不用進行危險的近距離齊頭並進操控,安全性高,直升機速度也遠較艦艇速度快,特別適合運送對時間敏感的補給品。
  • 缺點:容易受天氣影響。在惡劣天氣下直升機不能作業。每次運載量很少。

基本分類

補給艦的種類有很多,從最古老的運煤船,到最先進最現代化的高速綜合補給艦,均屬於補給艦的範疇。美國海軍有著較完整清晰的分類系統,所以主要以美國海軍的分類系統作基本扼要的介紹。
艦隊油船
艦隊油船是現代補給艦的最基本型號。顧名思義,油船就是只提供液體燃料的補給艦,有部分型號會同時提供淡水。某些補給艦(如中國海軍的太倉級補給艦)亦會提供少量雜貨,但補給物主要還是以燃油為主,因此還是只能歸類為油船。
隨著環保意識提升,避免燃油泄漏造成污染,各國海軍正逐漸把既有油船按民用油船標準,從單殼體油船改為雙殼體油船。
綜合補給艦
綜合補給艦(AOR)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由納粹德國發明,戰後被美國發揚光大,爾後被各國海軍所採納。綜合補給艦結合了油船和軍火船的功能,把多種補給物資集中在一艘船上,這樣的好處是當艦隊雖離開戰鬥陣位進行補給時,只需跟綜合補給艦對接一次,即可獲得所有補給物資,無需跟不同類型的補給船艦進行多次對接,增加補給時間,從而增加暴露在敵人火力下的危險。
綜合補給艦通常以柴油引擎(柴油機)作動力,滿載排水量一般介乎15000噸至30000噸不等,最大航速通常在15~20節,設有直升機平台甚至機庫,可攜帶1至3架直升機。對於一般中小國家的海軍而言,綜合補給艦往往是該國最大型的軍用艦隻。
快速支援艦
快速戰鬥支援艦(AOE)是美國海軍為了配合航母戰鬥編隊的高航速以及大編隊而設計的,可以說是綜合補給艦的強化版本,排水量大幅增加(“薩克拉門托”級為53000噸,“供應”級為50000噸,但日本的“摩周”級則是特例,只有25000噸),各類補給物資的裝載量亦大幅提升,動力系統強勁,航速遠比一般的綜合補給艦高(“薩克拉門托”最大航速為26節,“供應”最大航速為25節),能追上航母編隊高速行進的步伐。
由於建造及使用成本高昂(動力系統皆選擇性能優秀但購置/運用成本高的燃氣輪機),也沒有需要,大多數國家的海軍均選擇建造排水量較小(30000噸以下)、航速較慢但使用成本較低廉的綜合補給艦。
世界上只有美國的薩克拉門托級補給艦“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和日本的摩周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速戰鬥支援艦。
其他
為了節省成本,部份海軍規模不大的國家,在新建補給艦時傾向把其他船種的功能給合在補給艦上,成為多用途補給艦。例如加拿大的Joint Support Ship Project(結合補給艦+指揮艦+LPD 的功能),荷蘭海軍的Karel Doorman級支援艦(結合補給艦+醫療船+LPD的功能)。
上述只是列舉出最常見的艦型,如果以廣義來看,上述各種艦型均可稱作補給艦,但以狹義來看,補給艦一般是指AO、AOR和AOE三者,所以下面將集中介紹。另外,因為補給艦不是戰鬥艦隻,所以在歐洲國家,補給艦被歸類為輔助艦隻,船艦編號一般以英文字母A作開頭(A123、A1234等)。
美國主要補給艦類型
代號船型
AC
Colliers(運煤船)
AE
Ammunition Ships(彈藥船,或稱軍火船)
AFS
Combat stores ships(戰鬥物資船)
AKE
Advanced Auxiliary Dry Cargo Ships(先進彈藥乾貨船)
AO
Fleet Oilers(艦隊油船)
AOR
Replenishment Oiler(綜合補給艦)
AOE
快速戰鬥支援艦

武器配置

補給艦通常僅配備自衛武器,沒有強大的火力。除了步兵常用的輕武器,通常會配備重機槍(12.7或14.5毫米) 、小口徑火炮/高炮(如中國的37毫米雙管高炮,美國的密集陣防禦系統、25毫米機炮)、肩托式飛彈 (MANPADS)、點防禦短程艦空飛彈(如美國的RAM飛彈),以及魚雷誘餌(如美國的AN/SLQ-25_Nixie系統)、干擾彈等軟殺傷系統。
一般而言,快速戰鬥支援艦的防禦武器系統比較齊全,綜合補給艦次之,油船最差。現時美國海軍的補給艦均轉移至美國軍事運輸司令部管轄,因此補給艦上所有武器系統均被拆除,成為無武裝補給艦。艦名也加上英文字母T以作區別,即AOE-6變成T-AOE-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