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鮈

蛇鮈

蛇鮈為棲息於江河、湖泊中的中下層小型魚類,喜生活於緩水沙底處體延長,略呈圓筒形,背部稍隆起,腹部略平坦,尾柄稍側扁。頭較長,大於體高。吻突出,在鼻孔前下凹。口下位,馬蹄形。唇發達,具有顯著的乳突,下唇後緣游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蛇鮈
  • 拉丁學名:Saurogobio dabryi
  • 別稱:船釘子,白楊魚,打船釘,棺材釘,沙錐
  • 二名法:Longnose gudgeon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魚綱
  • 鯉形目
  • 鮈亞科
  • 蛇鮈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區域分布,其他信息,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呈圓筒形,背部稍隆起,腹部略平坦,尾柄稍側扁。頭較長,大於體高。吻突出,在鼻孔前下凹。口下位,馬蹄形。唇發達,具有顯著的乳突,下唇後緣游離。上下唇溝相通,上唇溝較深。口角須1對,其長度小於眼徑。眼較大。背鰭無硬刺。側線完整且平直。體背部及體側上半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體側中軸有一條淺黑色縱帶,上有13-14個不明顯的黑斑。背部中線隱約可見4-5個黑斑。胸鰭、腹鰭及鰓蓋邊緣為黃色;背鰭、臀鰭及尾鰭為灰白色。
蛇鮈蛇鮈

生活習性

蛇鮈為棲息於江河、湖泊中的中下層小型魚類,喜生活於緩水沙底處。一般在夏季進入大湖肥育,主要攝食水生昆蟲或橈足類,同時也吃少量水草或藻類。雌魚一般體長10.6厘米即達性成熟,生殖季節為4-6月,在河流中產漂浮性小卵。
蛇鮈每年3~4月產卵,產卵下限溫度12℃。產卵環境特點:微流水,底質為卵石和沙質的淺水河灘。集群產卵,繁殖群體的性比為♀:♂=8:1。卵微粘性,卵徑1.0~1.1mm,比重略大於水。在水溫15.0一18.3℃條件下,觀察了胚胎及胚後發育過程:受精後1h6min,胚盤形成;再過25h4min後,胚孔封閉。從受精到孵化歷時81~82h,初孵仔魚全長4.5mm。孵出後第10d,卵黃囊消失,全長6.4mm。

區域分布

分布極廣,從黑龍江向南直至珠江各水系均產此魚。在東亞還分布於俄羅斯、朝鮮和越南北部。

其他信息

個體不大,最大個體僅達24厘米,一般多為10厘米左右;但數量較多,體肥壯,味較美,有一定經濟價值。蛇鮈是一種小型魚類,廣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該魚具有個體數量多,出肉率高等優點,系人們愛吃的食用魚類。
重金屬對蛇鮈的急性毒性研究實驗表明:銅、鋅對蛇鮈的24、48、72、96小時LC50分別為0.91mg/L、0.69mg/L、0.56mg/L、0.49mg/L和39.63mg/L、36.06mg/L、32.43mg/L、28.77mg/L,安全質量濃度分別為0.12mg/L和8.96mg/L。銅對蛇鮈為高毒物質,鋅對蛇鮈為低毒物質,蛇鮈對銅的耐受性低於對鋅的耐受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