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牙塔

百牙塔

百牙塔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池州知府陸岡牽頭、民間捐資興建而成的一座佛塔,位於清溪塔西南四里的百牙山東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百牙塔
  • 地理位置:安徽省池州
  • :34.3米
  • 底部直徑:6.8米
  • 建立時間: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
歷史,來歷,景觀,

歷史

在安徽省池州(原貴池)市區東北1.5公里百牙山上。塔以山名。建
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一座文峰塔。據清光緒《貴池縣誌》雲,塔為池州知府岡所建,目的是“取地理補短益年卑之象”、“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樓閣式磚塔。該塔屬7層6角樓,高34.3米,平面呈六邊形。底部直徑6.8米。底層為低矮台基,轉角為圓形倚柱,丁式柱礎。寶塔每層都有拱門拱窗,塔壁塑有佛龕,龕內原有的佛像早己不見。從青磚鋪設的地面步入塔內,仰首向上,穹窿弧頂如同一口倒扣的鍋底。那留下古老斑痕的一磚一石,記載著力大無比的壯漢們喊著號子用粗槓抬著巨大的基石,將沉貢的石塊一塊塊壘上去的智慧和力量。倚柱上置闌額。磚階自壁中盤旋而上,塔心室呈穹窿收頂,第七層處置千斤木以承托剎柱,塔頂有剎,剎為青銅質葫蘆形。每層都有拱門拱窗,塔壁塑有佛龕、佛像,塔內磚階鋪設,可拾級曲折攀至頂層。塔身傲然聳立,為白牙青山增色,處觀塔體,上下收分明顯,給人一種玲瓏秀巧的美感。塔周原有招提寺、水德亭等建築。
百牙塔

來歷

明朝以前,從長江行駛的船可直接航行至百牙山下。於是這裡就形成一個天然的港口。明初的池州府是南京的直隸府,當時這裡的商品流通量很大。漸漸就形成了這裡的港口街市。船運的盛行,促進了物流轉運業(那時稱“牙行”,也稱“牙戶”)的發達。為了“取地理補短益年卑之象”、 “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企求生意興隆,貨船平安,使往來的“舟”有“樁”系穩,故在從事運輸業的牙戶約百家,想集資修塔,以求福佑:故名百牙塔。
百牙塔

景觀

如果拾級盤旋而上,你會發現每一層塔樓攀登的地方都隱藏得恰到好處,有時轉了兩圈才能找,到通往上面的石階。攀至頂層,從小拱窗向外看,四周景觀盡收眼底:清溪河沿岸景觀帶向南延伸:近處百牙湖心長堤蛇行,拱橋就曲:湖邊柳枝一路招展。清溪塔與百牙塔遙遙相望,如同兩位護城的衛士。
百牙塔百牙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