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大學學報

牡丹江大學學報

《牡丹江大學學報》創刊於1992年,月刊,是由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牡丹江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據中國知網2019年第04期期刊內頁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擁有編委19人、外籍編委4人、編委會主任1人、編委會副主任1人、主編1人、副主編1人。

據2019年5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總被下載1639255次,總被引13576次,出版文獻共8811篇,(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20,(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46。 據2019年5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載文量為9339篇,基金論文量為2162篇,被引量為703次,下載量為14851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0.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牡丹江大學學報
  • 外文名稱: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 語言:中文
  • 類別: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綜合科技B類
  • 主管單位:黑龍江省教育廳
  • 主辦單位:牡丹江大學
  • 編輯單位:《牡丹江大學學報》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92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國內刊號:23-1450/G4
  • 國際刊號:1008-8717
  • 現任主編:張寶志
  • 編輯部地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地明街530號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主要欄目,制度保障,人員編制,辦刊成果,出版發行,影響因子,收錄情況,期刊榮譽,文化傳統,辦刊宗旨,精神理念,百期祝賀,現任領導,

辦刊歷史

1992年,《牡丹江大學學報》創刊。
2007年,據中國知網顯示該年開始收錄,刊期為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主要欄目

《牡丹江大學學報》主要設有文學研究、哲學研究、史學研究、語言學研究、科技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研究、法學研究、高教研究、文化與藝術論壇等欄目。

制度保障

1、 學報實行編輯部主任(主編)負責制,編輯部主任負責學報的全面工作。
牡丹江大學學報牡丹江大學學報
2、學報以學術質量為用稿準則,堅持“質量面前人人平等”,對校內外投稿一視同仁,嚴把稿件質量關,優先錄用在學術上有新創見、新思想、新經驗的稿件,拒絕刊發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稿件,要特約一些優質稿件做支撐。
3、審稿嚴格執行“三審制”,對文稿進行初審、複審、終審,並核查文稿的重文率是否超標,對存在政治敏感問題的稿件,集體商討,由主編最終定奪。
4、編輯稿件採取簽字負責制,編輯人員要按照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有關規定,堅持期刊規範化、標準化原則,對分工稿件進行編校加工並簽字負責,嚴把編校關,努力降低差錯率,使文稿符合刊發要求。
5、尊重作者的著作權及寫作風格,如對稿件存疑,應本著對作者負責、對學報負責的態度與作者商討,確定修改方案。
6、學報出版後應及時做好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並向同類高校學報交流、贈閱的工作。同時,向相關數據中心及時傳輸電子文本,藉助網路平台,資源共享,為學術信息的快速傳播、套用、推廣創造良好的條件。

人員編制

據中國知網2019年第04期期刊內頁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擁有編委19人、外籍編委4人。
《牡丹江大學學報》編委會名單
職務名單
編委
馬靜波
王虹
叢培欣
申影
盧紅陽
劉志強
劉爽
宋大力
張寶志
李寶鑫
邵紅
李新宇
吳淑霞
隋維林
魯曉麗
曹延華
梁鳳英
溫建勇
解志斌
外籍編委
〔美〕Ross Jennings
〔韓〕高光熙
〔韓〕 尹泰勛
〔俄〕娜恩佳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9年5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出版文獻共8811篇。
據2019年5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載文量為9339篇,基金論文量為2162篇。

影響因子

據2019年5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總被下載1639255次,總被引13576次,(2018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120,(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46。
據2019年5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被引量為703次,下載量為14851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影響因子為.1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5886名。

收錄情況

該刊被以下機構或資料庫收錄
中國知網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來源期刊
中教資料庫
CNKI系列資料庫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
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
超星學術期刊“域出版”平台
《RCCSE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武大版)高職高專類核心期刊之列

期刊榮譽

1999年,獲“全國市屬大學優秀學報”稱號。
2002年、2010年、2014年分別獲“第二屆、第四屆、第五屆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稱號。
2018年,獲“第五屆全國地方高校優秀期刊” 稱號。
榮譽證書榮譽證書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秉承“繁榮學術,服務社會”的宗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傳播優秀文化,刊載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

精神理念

面向社會,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為地方服務為特性;為地方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城市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理論支撐。堅持學術水準,嚴格遵照學術規範,為繁榮學術、擴大交流、服務社會進行不懈努力。
銳意進取、孜孜以求,不斷汲取知名期刊的辦刊經驗,走以“質量立刊”的道路,為教學和科研提供理論支持為己任,發揚務實、求是、創新、進取的精神。

百期祝賀

2007年,該刊出版發行100期有關部門、院校、領導等為該刊題詞、題畫、賀詞、賀信。

期刊100期題詞期刊100期題詞

現任領導

據中國知網2019年第04期期刊內頁顯示,《牡丹江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領導名單如下 :
職務名單
主編
張寶志
副主編
梁鳳英
編委會主任
呂桂軍
編委會副主任
金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