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薛家崗

潛山薛家崗

《潛山薛家崗》是200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本介紹

  • 書名:潛山薛家崗
  • 作者: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編
  • 頁數: 632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出 版 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16402
出版時間: 2004-12-01
版 次: 1
頁 數: 632
裝 幀: 精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內容簡介

薛家崗文化的時代約在距今5000-6000年之間。其早期處在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時期,這時的生活用具多,生產工具少,石器製作工藝粗劣,鑽孔技術不發達,說明這時期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人們除維持較低的生活水平外,不可能有多少剩餘,氏族成員之間社會地位還是平等的,他們過著集體勞動的公有制生活。到了薛家崗文化的中、晚期,已經顯露出階級社會的萌芽:一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數量增多,種類齊全且製作精美。質料堅硬的石質生產工具的改進與提高,必然推動農業生產的大發展,這時的“薛家崗人”除維持較低生活水平之外,可能有所剩餘,他們過著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定居生活。二是出現了貧富分化。石質生產工具和玉飾切割工藝達到成熟階段,陶器手輪兼制,器形規整,厚薄均勻;小件玉器鑽孔精細,這就需要有熟練的手工業勞動者才能完成。因此,我們認為這時的“薛家崗人”有一部分已脫離農業生產勞動,而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有了分工,商品交換和氏族內部的貧富分化可能開始出現。所以,“薛家崗人”早期公有制生活,這時已逐步為私有制所取代。三是“薛家崗人”有著較高的審美欣賞水平,如陶器造型優美,紋飾圖案形式多樣;石器尤以石鏟和奇數多孔石刀最具特色,穿孔周圍繪有規整的花果形圖案,這是目前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另外,他們還有意識地製作了玉石、骨料及象牙品以作為頭飾、頸式和肢飾等,說明這時期“薛家崗人”佩帶玉飾風氣盛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