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帝國:鮮卑帝國

消失的帝國:鮮卑帝國

《消失的帝國:鮮卑帝國》是2013年3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軍、呂淨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消失的帝國:鮮卑帝國
  • 作者:楊軍、呂淨植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 頁數:222 頁
  • 定價:2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7835977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消失的帝國:鮮卑帝國》一個稱霸蒙古草原的歷史民族,發源密林、艱難西進,遺失異域,馳騁歷史長河八百年。

作者簡介

  楊軍,1967年12月7日生於遼寧省朝陽市;1992年獲吉林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7年獲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先秦史專業博士學位;現任吉林大學歷史系中國地方史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已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譯著2部,主編教材2部。
  
  呂淨植,吉林省長春市人;2005年獲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藝術學碩士學位;現任吉林大學藝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音樂史論教學及研究;已出版《外國音樂簡史》等學術著作,並發表學術論文多篇;2002年在吉林省音樂論文徵集評獎中獲論文一等獎,2007年獲第二屆東北三省音樂論文一等獎。

圖書目錄

引子 巍巍興安嶺:東亞文明發展的動力源
大興安嶺的蒼茫林海終結了延綿八千多公里的歐亞草原。為了生存,大山把大量過剩的人口傾瀉到平原地區。源於大興安嶺的民族不斷走出叢林,要么朝東奔向松嫩平原的黑土地,要么向西進入蒙古草原,對草原帝國發起強勁的衝擊,逼迫他們一路西逃。在這些推動歷史發展的民族中,鮮卑不經意間成了第一個吃螃蟹者。
第一章 興安嶺的第一個主人:被稱為“東胡”的人們
東胡人大概是第一批走出興安嶺的人,老哈河流域成了他們的樂土。在這裡,他們被自己的真誠擊敗,被燕國“好朋友”痛擊。他們並沒有退回大山,也沒有反擊。不是因為對付不了燕北長城,而是他們發現了一片更加誘人的地方——蒙古草原。在那裡,有更偉大的對手在等著他們,那就是——匈奴。
一、秦開與長城:東胡與匈奴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原動力
二、退守鮮卑山:一次並不成功的西進
三、赤髯碧眼老鮮卑:具有白種人特徵的“炎黃子孫”
第二章 仰天長嘯:蒙古草原的第二個主人
大約從東漢時開始,東亞的氣候進入一個漫長的寒冷季,雪災、旱災頻繁光顧蒙古草原。為了尋找更好的牧場,也為了躲避東漢政府的持續進攻,北匈奴遠走高飛,撲向西方。誰又將成為這片草原的新主人呢?
在鮮卑大山中蟄居了數百年的東胡後裔們終於迎來了他們的大英雄——檀石槐。
成也檀石槐,敗也檀石槐。和其他草原英雄一樣,檀石槐在短短几年內即帶領族人創立了一個龐大的草原帝國,把匈奴人徹底趕走。可就在東漢政府被他折磨得即將精疲力竭時,他卻突然死掉了。於是,他的帝國迅速地消失了。
一、接管蒙古草原:二百年躑躅遷徙後的“意外”收穫
二、千呼萬喚始出來:鮮卑第一英雄檀石槐
三、暗殺:低成本肢解鮮卑帝國的新嘗試
第三章 目標鎖定中原:東部鮮卑的南向之路
第四章 人鄉隨俗:淹沒於河西走廊的西部鮮卑
第五章 天狼西向:遠走中亞的厭噠人
第六章 打開南北朝歷史的出口:最後走出興安嶺的拓跋部
第七章 北魏:一個性格裂變的王朝
第八章 胡氣滿長安:盛唐氣象的歷史因緣
尾聲 留在故鄉的人們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