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唐宋子城遺址內。是一座宋、元、明時期大型衙署倉儲遺址。

永豐庫前生為南宋“常平倉”(官府糧庫),元朝(此時永豐庫作“收納各項斷沒贓罰鈔及諸色課程”)之後為明朝宏濟庫(由平準、永豐二庫並為一庫)。永豐庫遺址的發現是國內首次發現的古代大型倉庫,是中國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永豐庫遺址也與“海上絲綢之路”有密切聯繫。

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先後兩次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永豐庫遺址規模較大,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0米,總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遺址以兩處單體建築基址為核心,遺存有與之相關的磚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溝、水井、河道等眾多遺蹟,出土可復原各類文物800餘件,是寧波市歷史上規模最大、成果最豐碩的一次城市考古發掘,為確認寧波為我國元代第二大對外貿易港口城市在考古學上提供了重要實據,也是中國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

該遺址於2003年4月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豐庫遺址
  • 外文名:Yongfengku Ruin
  • 所在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 地理位置:中山西路北側唐宋子城遺址內
  • 時代:元
  • 級別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文號:國發〔2006〕19號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92Ⅰ-92
歷史,考古發現,

歷史

前身為南宋“常平倉”。是元代寧波的衙署倉儲區遺址。南宋慶元元年(1195),改明州慶元府,並於子城內設“常平”倉”,“以藉米麥”。
元時改為“永豐庫”。“差設官攢,收納各名項斷設贓罰鈔及諸色課程,每季解省。”(《元至正續志》) 明洪武三年(1370)更名“宏濟庫”。“出納庫四座,以‘文行忠信’字為號,今廢。”(《成化寧波郡志》)

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徐苹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研究院歷史研究所教授付熹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浙江大學教授毛昭晰等鑑定認為: 永豐庫遺址規模宏大,布局清晰,保存完整,是目前寧波發現的唯一元代大型建築遺址,同時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古代地方大型倉庫遺址,為我國新發現的古建營構法式,對中國建築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出土大量貿易陶瓷,匯聚了我國宋元時期大江南北不同區域的著名窯系,反映了宋元時期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繁榮的歷史真實,充分說明寧波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港。其發現、發掘,為確認寧波為我國元代第二大對外貿易港口城市在考古學上提供了重要實據。
永豐庫遺址永豐庫遺址
永豐庫遺址永豐庫遺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