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寶拉格蘇木

桑寶拉格蘇木

桑寶拉格蘇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部,是錫盟的西大門,地理位置為東經111°08′-114°16′,北緯41°55′-43°3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寶拉格蘇木
  • 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 簡介:古湖盆地上升而形成剝蝕高原
  • 平均海拔:1000-1400米
  • 氣候:乾旱性大陸性氣候
簡介,工業發展,經濟建設,自然狀況,乾旱性大陸性氣候,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礦產,

簡介

由蒙、、回、滿等11個民族組成。桑寶拉格蘇木屬古湖盆地上升而形成剝蝕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為1000-1400米,整個地形南高北低,中北部為坦蕩的高平原和丘陵,南部多山、東部為渾善達克沙地延伸部分。境內無長年河流,地表水貧乏,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且埋藏較深。氣候屬乾旱性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為攝氏4.3℃,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零下38.8℃,無霜期130天;年降水量平均為170-190毫米,蒸發量平均為2384毫米;全年盛行西北風,風力一般在3-5級,最大9-10級,平均風速5.5米/稱,是中國最佳的風能區;平均日照時數為3231.8小時。 桑寶拉格蘇木屬古湖盆地上升而形成剝蝕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為1000-1400米,整個地形南高北低,中北部為坦蕩的高平原和丘陵,南部多山、東部為渾善達克沙地延伸部分。境內無長年河流,
地表水貧乏,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且埋藏較深。 廣袤富饒的蘇尼特草原是聞名遐邇的純天然牧場,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草原上分布著野生植物達200多種,野生動物有40多種,飛禽有30多種。目前為止已發現的地下礦藏資源有34種,有20種礦產資源獲得了不同級別的儲量,現已開採的主要有金礦鐵礦、鹼礦、石油石灰石等。

工業發展

工業經濟形成了石油、化工皮毛釀酒、肉類加工、民族用品、礦產開採、建材等20多個門類的地方工業。產品種類300餘種。其中,蘇尼特羊肉、行銷全國各地,與此同時,內外貿易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重逐年提高。
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旗內交通便利,有北京通往烏蘭巴托莫斯科的國際聯運線,集(寧)-二(連)鐵路縱貫旗境,還有郭(爾奔)-查(乾淖爾)鐵路支線47公里。101省道、208省道和即將開通的208國道橫亘桑寶拉格蘇木,公路、鐵路在桑寶拉格蘇木縱橫交錯,交通四通八達。旗政府所在地與各蘇木也都通班車。郵政電信逐步向現代化邁進,新的設備技術正在被大量採用,通訊便捷,桑寶拉格蘇木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及網際網路廣為普及,實現了電話交換程控化和長途傳輸數位化,無線通訊網路基本覆蓋。蒙西電網覆蓋桑寶拉格蘇木,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證。
社會事業日益繁榮。民族教育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中國小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體系。97年桑寶拉格蘇木“兩基”達標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醫療衛生保健已基本形成了旗、蘇木鄉、嘎查(村)三級醫療衛生網路。全國第一支烏蘭牧騎1957年在桑寶拉格蘇木組建成立,桑寶拉格蘇木現有文化機構和團體21個。廣播電視事業,初步建成了桑寶拉格蘇木範圍內有線、無線廣播,有線、無線電視並重的宣傳網;賽漢塔拉鎮、烏日根塔拉鎮有線電視網路與自治區連通,傳輸節目30多套,並有蒙、漢兩種語言的電視自辦節目,桑寶拉格蘇木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5%和92%,極大地豐富了桑寶拉格蘇木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

經濟建設

桑寶拉格蘇木緊緊圍繞全盟“加快轉型、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草原生態的保護和建設為基礎,全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縣域經濟實現了由畜牧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轉變,以“礦產品採選加工、能源工業、高載能工業、畜產品加工、鹼化工業”為主的五大產業初步形成,國民經濟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4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7.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3:58:29演進為8:63:29。工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252元和236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865元。
桑寶拉格蘇木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北京通往烏蘭巴托、莫斯科及其它東歐國家,被譽為亞歐“大陸橋”的集(寧)——二(連)國際聯運鐵路線縱貫桑寶拉格蘇木,208國道、101省道,縱橫交匯於旗政府所在地賽漢塔拉鎮,東南距首都北京600公里,西南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260公里,南距自治區交通樞紐烏蘭察布市210公里,北距口岸城市二連浩特120公里,東距盟府錫林浩特市370公里,桑寶拉格蘇木以鐵路公路兩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交通網已經形成,是錫林郭勒盟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
桑寶拉格蘇木桑寶拉格蘇木

自然狀況

乾旱性大陸性氣候

桑寶拉格蘇木地處內蒙古高原,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古湖盆地上升而形成的層狀高平原,屬烏蘭察布高原,為二連盆地的一部分,海撥在900~1400米之間,最高點紅花敖包山1670米。地勢南高北低,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南部為陰山山脈北麓,多丘陵,山丘起伏較大,中部地勢較平坦,北部海撥在900-1000米之間,素有二連盆地之稱。
氣候屬乾旱性大陸性氣候,平均氣溫為攝氏4.3℃,最高氣溫38.7℃,最低氣溫零下38.8℃,無霜期130天;年降水量平均為170~190㎜,蒸發量平均為2384㎜;全年盛行西北風,風力一般在3~5級,最大9~10級,平均風速5.5米/稱,是國內最佳的風能區;平均日照時數為3231.8小時。 桑寶拉格蘇木位於錫林郭勒盟西部,東部與蘇尼特左旗、鑲黃旗毗鄰,南部與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商都縣相連,西部與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81㎞,東北角同邊境海關城市二連浩特市環接,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鐵路線貫穿全境,西南經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376㎞,東南經張家口至北京727㎞。

地形地貌

地處烏蘭察布高平原東側,陰山山脈之北。地質構造屬於古湖盆上升而成的層次剝蝕高平原,海拔900~1400米,最高1670米,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南接陰山山脈北麓,地勢最高,海拔1200米以上,山丘起伏較大,河谷侵蝕切割較明顯,由變質岩和不同時期的花崗岩組成。其間有大小不等的古湖泊及古河道遺蹟,表層大部分以第三組和中生代的紅色砂岩、泥岩和沙礫岩為基底,上面覆有不厚的第四組殘積物和風積物。

氣候

冬季處於蒙古高氣壓控制下,具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特點。每當大陸高氣壓向南擴展時,氣溫急劇下降,氣壓增高,出現寒流。夏季因受東南山地阻擋,季風只能達到南部山丘地帶即消失,夏季乾燥少雨,年均降水量為170~190㎜,年平均蒸發量為2703㎜左右,最大降雨年份1959年,中部地區曾達到393.8㎜,年平均氣溫4.3℃。

水文

由於深居內陸,地處高原、缺乏各種形態的地表水。有諾爾(即湖泊)30多處,但大多是雨季暫時存水,其它季節多處於乾涸狀態。南部山谷間雖有些河床,除雨季會出現洪水外,其它時間無水或水少。地下水位深、貯量少,其流向與整個地勢相一致,含水層埋藏深度從南向北由深至淺,降水少,地表水貧乏,地下水不穩定,深層水開發困難,在一些地區形成缺水草場。

礦產

已探明的地下資源有石油天然鹼螢石芒硝石膏石灰蛇紋岩花崗岩矽石等。著名的查乾諾爾鹼礦、朱日和地區鐵礦礦點,已開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