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號鎮

大六號鎮

大六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屬察哈爾右翼後旗下轄鎮。1955年建大六號鄉,1958年屬賁紅公社,1962年析設大六號公社,1984年改鄉,距察哈爾右翼後旗27㎞。面積217平方千米,6122人(2017)。集二鐵路、集通鐵路過境。轄廟灣村、東風、羊盤窪、恆義隆、北號、大西溝、晨陽、南梁、豐裕、何家地、大六號11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馬鈴薯、甜菜。林業生產占有重要地位,是全旗育苗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六號鎮
  • 別名:大六號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後旗
  • 下轄地區:11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大六號村
  • 電話區號:0474
  • 郵政區碼:012412
  • 地理位置:察哈爾右翼後旗南部
  • 面積:217平方千米 
  • 人口:6122人(2017) 
  • 方言:晉語—烏蘭察布方言、蒙古語
  • 氣候條件: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火車站:大六號站
  • 車牌代碼:蒙J
相關信息,地圖,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

相關信息

大六號鎮在開發建設馬鈴薯專用薯基地中,引進投資,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先進技術,收到了增產增收的效果,開闢了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大六號鎮在節水灌溉馬鈴薯專用薯基地建設運行過中,從實際出發採取了三種運行模式:一是占用村委會撂荒地開發建設,無償為村民異地打井配套變旱地為水地;二是投資人以每畝120元的承包費轉包農民的旱作低產田,然後再投資打井配套安裝指針式噴灌;三是占用農民旱作低產田,由投資人配套建設,與農民隔年經營種植,投資人種植之年以每畝85元交農民承包費,第二年農民無償使用投資人的噴灌種植,如此往復延續,共同受益。
大六號鎮投入使用的三個指針式噴灌圈,其中兩個是與農民隔年種植。經實地調查及有關科技人員初步估產,雖大旱之年,節水灌溉的專用薯基地畝產可達5000—6000斤,畝純收入700多元,每個噴灌圈純收可達30萬元。同時,每個噴灌圈可為當地農民提供勞務收入2萬元,加之耕地的承包費,農民土地每畝的純收入達到240元左右,是未開發前旱作低產田每畝純入110元的2倍多。

地圖

自然資源

本地盛產玄武岩,所生產的玄武岩遠銷海外。

人口民族

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的少數民族地區

經濟概況

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