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本位

倫理本位即始於家庭親子血緣關係的倫理關係,涵化了整個社會人際關係,三綱五常成為國家政治和社會道德及社會秩序的根本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倫理本位
  • 始於:家庭親子血緣關係的倫理關係
  • 涵化:整個社會人際關係
  • 根本原則:三綱五常
倫理本位,即始於家庭親子血緣關係的倫理關係,涵化了整個社會人際關係,三綱五常成為國家政治和社會道德及社會秩序的根本原則,因此中國的社會缺乏西方式的團體組織和團體生活,而只有倫理關係網路和情誼生活習俗。若中西比較言之,在社會方面西方重法律,而中國社會秩序得以維持則欹重於禮俗。“近代法律之本在權利,中國禮俗之本則情與義也”。在經濟方面,中國家庭是農業自然經濟生產、消費、分配的單位。以倫理關係決定財產的分配使用及繼承,“在西洋則父子、夫婦異財,其他無論。在西洋自為個人本位的經濟;中國亦非社會本位的,乃倫理本位的經濟也。”在政治方面,中國“但有君臣間、官民間相互之倫理的義務,而不識國家團體關係。”親子血緣關係下的宗法政治,亦家庭情誼化,講忠講孝。而西洋則個人本位與國家相對峙,故維繫社會秩序的乃是超倫理的大團體力量即體現國家權力的法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