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宏齋帖

基本信息,作品特色,上宏齋帖全文,作者介紹,

基本信息

【名稱】:上宏齋帖【類別】:紙類文物、書畫
上宏齋帖上宏齋帖
【年代】:南宋
【文物原屬】:南宋文天祥書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特色

紙本,手卷。行書。縱39.2cm,橫149.9cm。53行,747字。
本幅鑑藏印鈐項元汴、卞永譽、安岐、永瑆、奕繪、綿億諸印。
卷後明李時勉,清永瑆、綿億、李端芬、朱益藩題跋。
此帖內容是祝賀宏齋(包恢)晉官,並述政治。書於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文天祥時年30歲。是年正月文氏除湖南提刑,三月到任,書此札時尚在鄉里。
關於此帖書寫原由,明代李時勉跋曰:“蓋度宗初接位,招宏父為刑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封南城縣侯,故公賀以此書也。”
此件書法清疏挺竦,風格秀勁,古雅可愛。札中內容涉及文天祥在江西任上對贛寇“用兵丁萬人,聲罪致討”之事,對研究當時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明汪砢玉《珊瑚網》、郁逢慶《郁氏續書畫題跋記》,清《式古堂書畫匯考》、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等書著錄。

上宏齋帖全文

全文如下:
天祥皇懼頓首。三復□申,侍讀尚書宏齋先生之坐前。天祥在瑞陽時,嘗以一介人往候先生盤所,先生賜之書,教之以聖賢向上之學。若天祥者,雖非其人,先生不鄙夷之,蓋亦竊自啟發,而不敢自為暴棄者也。山林之日,長學問之功,深味前輩此語。疑吏事事妨吾學,郡未一考,被召除郎,而丐香火以歸。不從,反得卿節,辭又不獲請,不得已任事。往時臬司所職者,才刑獄一項,獨去春新有秤提,又適值寇氛不靖,添此二事,而任大責重矣。天祥以楮為本職第一事,日夜靡切利病,詳悉開諭,百姓惟恐拂戾。大概只以血忱至公,風動竟內,未嘗專事刑威,楮功之所以垂成也。贛寇猖獗,血江、閩、廣三路,十數年於此。天祥白手用兵丁萬人,聲罪致討,首尾三月,寇難以平。未幾,天祥以先人本生母之喪,即解印歸裏。裏之群不逞結為一,嘩喧動京師。天祥遂因秤提得威虐之劾。未幾,又謗天祥討捕之敗,又謗天祥隱匿重服,又裝點牆壁,數其貪私,不直一錢。然後知鄉鄙之甚難,而父母之國不可以行政也。昔者,吾宏齋先生,蓋嘗為鄉漕矣。其所以能鎮服一路者,蓋出於宿德重望。若天祥小生乍出,其以召罵賈禍也固宜。往議論澒洞之初,縉紳之號為知己者,亦皆為紛紛所動,不復見察,訛以傳訛,宜其成哄。獨先生當時適在綠野,凡天祥一時所行事,先生得之閭閻耳目之近,果如人言自泰甚乎。噫,任事之難尚矣。真實體國,以政事自見,乃謂之生事,謂之妄作。而虛虛徐徐,相招祿仕,百事廢弛,一切不問,反竊愛根本,恤人心之美名。曾不思根本在楮,人心在物價。無財用,何以□人,無政事,何以立國。奈何其是非顛倒之甚邪。先生忠忱愛國者也,憤世疾邪者也。區區肺肝,安得從先生一日傾倒,求一語以自信。茲者伏聞先生以新天子蒲輪束帛之勸,為時一出,自大司寇進長六卿,典事樞,專人政柄,使衛武公之爵之德之齒,千有餘歲之下,煥然重光,仆何幸身親見之。天祥謹頓首為國賀,為世道賀,不獨為先生賀也。天祥謗毀之餘,賴君相保全,無大督過。束禮書,入深林,溫理故讀,為吾所為,自是浩然方外之想矣。先生即日膏澤六合,仆也蓑笠太平,與受公賜。臨書馳仰,神爽欲飛。伏乞台照,右謹具申。正月日 承心制文天祥札子。

作者介紹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水人。20十歲舉進士第一,迕宦官董宋臣、權相賈似道,斥罷,年37歲,致仕。鹹淳九年(1273年),起復。德佑初年(1275年),應詔勤王,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知平江府、臨安府,除樞密使,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至元軍中請和,被元人拘留。脫歸入真州,後入汀州、漳州,屢抗元兵。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屯兵麗江浦。益王昰崢死,衛王昺繼位,加少保信國公,張弘范攻潮陽,天祥被執,送至燕京,至元十九年(1283年)壬午就義於柴市,年47歲。有《文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